颍湄脞録︱人和的龙地
颍湄脞録 引言
颍水之湄的皖北颍上县,临淮跨颍。古往今来的颍上人,在这一片“胜似江南”的沃土上,繁衍生息,创造文化。特辟颍湄脞録,专门整理这一方水土上的各式民间小典故。
颍上县城西,三十里开外,有个人和村。
村子很普通。二三百人的村庄,与皖北地面上的所有村落相比,并无二致。惟有村名很别致。人和,人和。念起来顺嘴,且寓意美好。
想来,从前为村庄起名字的时候,人和人该就是奔着那美好寓意来的。那些有着一定话语权的人和先人,一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才把村庄定名为人和的。
《孟子·公孙丑下》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个著名的话,与其说是祖先的生存智慧,也可说是他们祖祖辈辈的社会理想。孟子也许想不到,皖北地面上的一个村庄,就把人和作为村庄之名,为世代村人铭记。
其实,人和村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里是一块龙地。
清代以前,人和是人和寨,村人聚居寨内。四周有围墙。人和寨即为龙头。寨的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眼井,谓之龙眼。寨前,向东南和西南方向分别有一条两条小路。他们说是龙须。紧贴着寨子,向北有一条当地人唤作八里长沟的水系。他们说,那就是龙身。
龙身的八里长沟上,曾跨有一座老桥。2000年前后,老桥的桥墩还在。后来,村里面规划一条通过此地的生产路。架桥才能修路,修路需要清理桥墩。但人和人没有谁敢接清理桥墩的活——那等于在龙身上面动刀子啊。
世上总有胆大的人。西边几十里,六十铺镇偏有人不信邪。他老先生承包了清理的任务。路修通后,这一位不信邪的人,却一病不起。几年中,大医院、小郎中看了不少,却都诊不出他得的是啥病。后经人指点,他来到桥下烧香还愿,病症才有好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