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博陵崔氏、清河崔氏世系考辨

吴桂美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为崔氏家族中最大而且最为著名的两大支系。不少学者在对崔氏家族进行研究时就非常容易混淆这两个支系的成员。如前辈曹道衡先生《南朝文学和北朝文学研究》一书在《从汉至西晋的几个不同地区文化状况》一节分析河朔之学(今河北及山东省北部一带)时曾讲到:
  今河北及山东省北部一带,是北朝时代高门士族最集中的地区。……大抵今河北南部和山东北部,在战国和西汉,已经是文化相当发达的地区,荀卿、毛亨、毛苌、董仲舒、东方朔都在学术文化方面有过卓越贡献。从西汉到东汉,还是人才较盛的地方。相反地战国属燕的河北北部,在战国时的文化,就不及赵国兴盛,西汉时知名的人士,也仅有韩婴是燕人。但到西汉末年,博陵崔篆起,崔駰等人世代相传,后来范阳卢氏又成了马融的大弟子。河北一带的学术、文艺有一个家世相传的习惯。如清河崔氏,据《三国志·王粲传》注引《文章叙录》,讲到崔瑗、崔实(即崔寔—笔者注)都善于书法,其传统一直继续到北朝的崔浩;范阳卢氏自卢植以后,世传礼学,直到北周的卢辩和卢诞、卢光世传礼学。所以河朔之学也一直传授不绝。
  曹先生称崔篆、崔駰为博陵崔氏,而论到清河崔氏时却又以崔駰之子崔瑗、之孙崔寔为例,并认为清河崔氏北朝著名人物崔浩与他们有继承关系,显然是混淆了他们的支系和籍贯。据《后汉书·崔駰列传》记载“崔駰,涿郡安平人”。《崔琦传》载“崔琦,涿郡安平人”。而“安平县,汉置。高帝封鄂千秋为侯邑。自晋至北齐,皆为博陵郡治。”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崔篆、崔駰、崔瑗、崔琦和崔寔都是涿郡安平人,属博陵支系。曹先生在论述东汉家族时可能忽略了支系这个问题。
  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虽为崔氏家族中最大而且最为著名的两大支系,但是两个支系的兴起与发展却不同。博陵崔氏成名较早,西汉时该族崔朝和崔舒就已很有名,到了东汉,博陵崔氏就已成为一个高门大族。崔篆、崔駰、崔瑗、崔琦和崔寔都曾积极活跃在政坛上,虽算不上什么世人瞩目的显贵,却也保持了世世为官的地位,而且在东汉士人特重名节的氛围濡染下,任职期间都能有所作为,颇受时人好评,而在社会上保持了较好的名望;另一方面,这个家族又以经学闻名于世,在东汉学术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尤其是文学上的成就更给崔氏带来了美誉,而得到了时人与后人的许多赞美之词。范晔《后汉书·崔駰传》论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沈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赞曰:“崔为文宗,世禅雕龙。”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崔氏,特别是崔駰、崔瑗、崔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至於崔班张蔡,遂捃摭经史,华实布濩,因书立功,皆后人之范式也。” “自安和之下,迄至顺桓,则有班傅三崔,王马张蔡,磊落鸿儒,才不时乏。” “傅毅崔駰,光采比肩;瑗寔踵武,能世厥风者矣。杜笃贾逵,亦有声於文,跡其有才,崔傅之末流也。” 从这些评论中我们可见崔氏家族成员在当时文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正是这些原因让博陵崔氏得以长期保全并延续发展,前后几代相传,颇为显著。
  博陵崔氏在东汉以后继续发展,魏晋时期亦是显官不替。在西晋崔氏士族支系中,《晋书》为之立传者有博陵崔赞、崔洪,足见博陵崔氏的影响。崔赞,曾任魏吏部尚书、左仆射等职。以雅量见称,年轻时就以清厉骨鲠著名。其子崔洪,曾任尚书左,吏部尚书等职,任职期间举用甄明,门无私谒。而且口不言货财,手不执珠玉,非常清正廉明。其孙崔廊,曾任散骑侍郎,亦以正直称。但从北朝起,博陵崔氏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已开始走向衰落。在北魏历史上,博陵崔氏早已没有东汉时的显眼,在政界、文坛有影响力的人物也廖廖无几。仕宦上,他们多出任地方州刺史、郡守及其掾属,进入中央政权的也只是光禄大夫等散职。虽与东汉崔篆、崔駰等的官不显贵相似,却没有他们那么大的社会影响力。东魏、北齐时,博陵崔氏的政治地位有所转机,涌现出了崔暹、崔季舒与崔昂这些风云人物。他们的崛起是与东魏错综复杂的政局密切关联的,但仕途的飞黄腾达也让他们成为东魏政权斗争、民族矛盾的牺牲品,结局是被杀或被流放。
  与博陵崔氏相反,与之同为崔氏两大著名支系之一的清河崔氏虽至曹魏时期崔琰、崔林才开始崭露头角,但在北朝却人才辈出,蒸蒸日上。清河崔曾对范阳卢元明说:“天下盛门唯我与尔,博崔、赵李何事者哉?” 这句话反映了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在北朝社会地位的情况。《魏书·高阳王雍传》记有一事:
  元妃卢氏薨后,(雍)更纳博陵崔显妹,甚有色宠,欲以为妃。世宗初以崔氏世号'东崔’,地寒望劣,难之,久乃听许。延昌已后,多幸妓侍,近百许人,而疏异崔氏,别房幽禁,不得关豫内政,仅给衣食而已。至乃左右无復婢使,子女欲省其母,必启闻,许乃得见。未几,崔暴薨,多云雍殴杀之也。
  地寒望劣、崔妃的悲惨遭遇都反映了博陵崔氏在北朝的衰落境地,所以有“东崔不如西崔”之说,西崔即清河崔氏。后人号称卢、崔、郑、王为北朝四大家族,崔氏更多地是指清河崔氏。
  崔氏源远流长,支脉甚多,家族人丁兴旺,因此我们在对崔氏家族的成员进行研究时,必须弄清楚他们各自的支系和地望,以免混淆,这是我们作家族研究的一个基础。

作者简介:吴桂美(1976-),女,苗族,湖北咸丰人,华南师大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先唐文学。

(0)

相关推荐

  • 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卢姓人物?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天下动荡,这种乱局也带来了更多的机会,有些人牢牢把握住了机遇,有些人则与此擦肩而过.本篇就来聊聊汉末时期的卢姓人物们. 梳理 ...

  • 士族是什么?李世民:连我都一头雾水

    中国历史关于"士族"的研究,大概是被陈寅恪带动起来的,他可能是研究古代士族的第一人,由于他的研究成果,魏晋隋唐数百年间存在一个以姓氏门第为"贵族阶层"的时期才为 ...

  • 从魏晋到隋朝,执掌天下权柄的五姓七望,为何在唐朝走向没落?

    五姓七望的发迹时间不是一样的,从发迹时间上来说(第一位世系不断代人物开始),博陵崔氏最早自西汉昭帝开始,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都能追溯到东汉中后期,清河崔氏是汉末曹魏发迹的,赵郡李氏是西晋发迹的 ...

  • 从清河博陵崔氏的兴衰一窥中国门阀士族的衰荣

    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通志·氏族略>曰:三代(夏商周)以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氏所 ...

  • 『我醉乡土』于铁江丨博陵与博陵崔氏略考

    博陵与博陵崔氏略考 作者:于铁江 博陵县是由蠡吾县分置而来.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设蠡吾县,属涿郡,治所在今博野县蠡村(今改为里村).东汉建武元年(25年)省陆成县(约今博野.蠡县东南部)入蠡吾 ...

  • 『我醉乡土』第59期||于铁江/话说博陵崔氏

    话说博陵崔氏 01 博陵崔氏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有这样的话:"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 ...

  • 安平博陵崔氏墓园迎来江西贵州崔氏后人前来寻根

    千年一脉,百世同根. 2018年9月15日下午,安平博陵崔氏墓园又迎来江西.贵州五位远道寻根者:崔远根:江西萍乡上栗县人,崔氏南祖房江西伦公后裔,热心崔氏历史文化研究:崔建彬:贵州遵义仁怀人,崔邑酒厂 ...

  • 博陵崔氏起源概述

    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崔仲牟的人扶老携幼来到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他停下脚步,茫然四顾,忽然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丽,便决定在这里住下来.那时还没有博陵郡,但已有了安平县,隶属于北方的涿郡.他定居的那个村 ...

  • (蚌埠)崔氏乐善堂族谱:博陵三房崔氏源流记

    卷首第十三节 波浪崔氏源流记 人之有初犹木之根 水之源也吾中华汉族各氏乃炎黄之孙 龙的传人在中华众族的茫茫林海之中 吾崔氏一脉亦有最悠久的宏伟历史 而国有国史 县有县志 家有族谱乃是吾中国宗法社会历史 ...

  • 【名门望族】博陵崔氏房支及唐代宰相

      博陵崔氏 博陵崔氏,是中国中古时代一个以博陵郡为郡望的崔姓家族,博陵崔氏在东汉跻身名门,北魏时期虽然门第低于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四姓,但博陵崔氏在北齐北周时期全面上升,成为一流士族.唐初修订<氏 ...

  • 历史上有名的世家大族——博陵崔氏

    l 博陵崔氏,源自姜姓,因封地在崔邑而改性崔氏,汉之隋唐的世家大族,西汉时期定居在安平县(今河北安平),因安平归属博陵郡,所以称为博陵崔氏 l 西汉时期,崔朝官至侍御史,他的儿子崔舒.孙子崔篆都是官至 ...

  • 博陵崔氏的发祥

    两千多年前,一个叫崔仲牟的人扶老携幼来到安平县东黄城村一带,他停下脚步,茫然四顾,忽然发现这里土地肥沃,风景秀丽,便决定在这里住下来.那时还没有博陵郡,但已有了安平县,隶属于北方的涿郡.他定居的那个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