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核心:心路历程一一清凉月老师
理论核心:心路历程
作者:清凉月老师
通过观呼吸和观手,我们完成了气机的充盈和气机的调动,这样,一方面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使部分疾病得以解除,另一方面由于身体这种物质得到改变,根据心物一体理论,我们的思维此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相应改变,这就从心和物两个方面为下一步在实证上的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
实证思维各个状态的基本途径
我们的思维由思维本体和思维对象构成,比如当你在回忆小时候伙伴们游戏的事情时,正在回忆的“你”就是思维的本体,小时候的事情就是思维的对象。下面我们来分析思维的本体:
双层灯笼图
我们曾经画了一个双层灯笼来解说思维的各个状态。灯笼里面的蜡烛代表思维的根本状态,外面的两层灯笼纸代表思维的衍生状态。里面的那层灯笼纸是绿色,代表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外面的那层灯笼纸是黄色,代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
烛光在向灯笼外面走的时候,首先穿过里面那层绿色的灯笼纸,染上绿色,也就是夹杂进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接着烛光会穿过外面那层黄色的灯笼纸,进而又染上黄色,也就是有加入思维的相续性。
我们平常人就生活在灯笼外面黄色和绿色的混合光里,也就是生活在思维的三种状态的杂合光里。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我们的思维总是和具体的人、事、物相结合,并展开逻辑联想。
在这个状态,烛光和绿色灯笼纸相结合的绿色烛光构成了思维的本体,也就是说思维的根本状态和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相结合,构成了思维本体。
在这里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主要指的是抽象分别状态里的第一个念头“我”,因为其他念头都是在这个念头后产生的,换句话说就是思维的根本状态和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里面的第一个念头“我”,构成了思维的本体,因此我们在生活中总是“我想”、“我说”、“我认为”、“我的”等站在“我”这个思维的本体认识问题。
所有实证方法只有两大类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思维的本体由思维的根本状态和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里面的第一个念头构成。当对思维的本体有了科学认识后,我们就能够看到某些书籍的错误,我们将在适当的时候专门谈论这些问题。
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思维由思维本体和思维对象两部分构成,因此,当我们要实证思维的各个状态时,我们只能从这两个方面下手,也就是说,所有实证的方法只能分为两大类,一类着眼于思维的对象,一类着眼于思维的本体。
着眼于思维的对象:由于我们平常人总是被动的跟着思维的对象跑,终日生活在是是非非的思维的事相续状态里,因此,当我们着眼于思维的对象时,我们是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下功夫,是住于思维的某一个具体对象、具体念头;比如观慢动作、观花朵等。
着眼于思维的本体:由于思维的本体总是和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中的第一个念头“我”紧密结合,因此,当我们在思维的本体下功夫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在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下功夫,是在思维的第一个念头下功夫,是住于思维的第一个念头。
怎样操作呢?首先我们必须培养觉知力,也就是说,当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要知道自己在说话;
当我们走路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在走路;
当我们高兴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在高兴;
当我们生气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在生气;
当我们喜欢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在喜欢;
当我们走神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在走神;
当我们瞌睡的时候,我们要知道我在瞌睡;
……
住于思维的第一个念头
总之,我们首先要有非常敏锐的觉知心,只要你能经常保持这种敏锐的觉知力,那么你就是住于思维的本体,你就是住于思维的第一个念头。
当然,要让自己长住于思维的第一个念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我们的心跟着具体的有诱惑力的念头奔波的时间太长了,要让它回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许多人会感到很难很难,几乎无法正常生活(其实常人的正常生活就是流浪在思维的事相续状态)。心就像草原的野马,突然把它拴在马桩上,它会又踢又咬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新的生活将会在阵痛中降生。
二
实证思维各个状态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1.心相应
只有与思维根本状态相应,才能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由于思维根本状态无法用语言文字表述,因此,只能相似的在这几个字上体会:空、细、悬、深、柔软、大悲等。只要能够与思维根本状态相应,就能回归思维根本状态。
2.境相应
就是与定中的境界相应。在定中,我们看任何事物都是极其清晰、极其亲切。这种清晰,就像高清图片那样摄人魂魄;这种亲切,几乎要达到融为一体。只要能够与定中的境界持续相应,就能够来到定中,让思维达到一个新的状态。
3.短促突破
短促突破、善于总结、积点成面、渐至成熟、静候佳音
有的同志总认为每天坐一下,时间长了就能够把思维提高到一个高层次。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于业余人士来说并不是很好的,因为这种完成任务式的实证,并不能保证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而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突破,不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思维高层次状态的快乐,那么你必将会被滚滚红尘中的各种诱惑拉走,所以我们强调短促突破,也就是在实证中要尽可能的保证每次都能有进步。
同时,要及时总结、善于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在实证中,如果某一次你很用功,那么这一次你就可能有所突破,你会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思维状态,这时候一定要及时总结,要牢牢抓住这稍纵即逝的闪电,仔细体会当时是怎样突破的?心当时是处于什么样的状况?要把这些经验牢牢记在心里,下一次就在这些方面用功让心相应,让这些经验重现,这样就能较快熟悉回家的路。
怎样积点成面呢?就是能够把偶尔出现的那些珍贵的经验连起来,随着经验的增多,这些一次一次,一点一点的经验,就会连成片,连成回家的路。这是很关键的,如果不善于总结,不能够经常总结,那么就会让珍贵的经验稍纵即逝,你将长期无法突破。当经验成片,你已经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时,接下来就要熟悉它,记住它,渐至成熟。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这条路上来来回回多走几次,尤其是在界面上。我们从思维的一个状态来到另一个状态,往往会有明显的不一样的体验,这种界面处的体验是最关键的,一定要反反复复进行多次,认真体会,牢牢记住。
比如从现在这种思维状态进入定中,你会有明显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从思维的衍生状态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你同样会有明显的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从思维的根本状态出来,进入思维的衍生状态,你同样会有明显的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从思维的抽象分别状态进入思维的事相续状态,你同样会有明显的不一样的体验;
比如当身体的感觉重新升起,你同样会有明显的不一样的体验……如此等等,每当你有了不一样的体验时,你一定要注意,这是最关键的地方,一定要在这些地方反反复复的多出入几次,熟悉它,牢记它,掌握它,应用它。
等到对这一切都能够非常熟悉的时候,你就能够经常来到定中,达到思维的高层次了,接下来就是静候佳音,静静地等候合适的外部因素,让它打破这种心的沉醉,让心一下子活泼起来,这样你就回归思维的根本状态了。
由粗到细的深入
4.从根本处下手
我们在观某些思维对象的时候,比如观花、观荷叶,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的时候,你只能在粗大的面上观,慢慢就会由面到线再到点,逐渐向细微处深入。有入定经验的人,他在下一次入定的时候会直接在细微处下手,让心处于清明、专注、柔细中,一上来就让心靠近定的界面,这样就能很快入定。
当我们观察动态的思维对象时,比如观察写毛笔字的慢动作,到了高级阶段,你会发现只有要动的那种意念,但却不能真正动,仅仅只是保持那种将动的趋势,引而不发,所以有经验的入定者,他会一上来就向这个方向努力,让心相应,靠近这个定的界面,这样很快就能入定。
总之来说,没有入定经验的初学者和有入定经验的人在入定的时候是有所不同的。
没入定经验的人往往是等,在等待中不知不觉地入定,有入定经验的人往往是在根本处下手,在界面处下手,让心相应,让心处于将入定的那种状态,这样就能很快入定,因此要在根本处多体会,多熟悉,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