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举义勇军抗日大旗,积极接受党的领导,牺牲后遭日军砍下头颅
这是一张1934年日军五常守备队山河屯分遣队对抗日义勇军进行围剿后所拍摄的“战利品”照片。从背后的旗帜上我们可以看到遭日军围剿的是“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第二分队”,那么这支活跃在黑龙江五常地区的抗日义勇军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
1934年1月26日,赵尚志在珠河县召开抗日义勇军首领大会,宣布成立东北抗日联合军司令部,并亲自担任总司令。消息传到了五常,这时候在五常组织领导抗日武装的汪雅臣召集五常、舒兰一带的抗日武装700多人,在沙河子九十五个顶子山附近的关老爷庙召开抗日大会,号召大家联合起来一起打击日本鬼子。会上大家一致决定,成立“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并推举汪雅臣担任司令。
“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成立以后,在汪雅臣的带领下依靠百姓,以九十五顶子山为根据地,经常在沙河子、山河屯、向阳山等地与日军作战,不断的打击敌人。他们不但一举消灭了舒兰县金马川日军守备队,还攻下了向阳山、沙河子两个日军据点,活捉并处决了伪自卫团长沈青山和靖天相两个汉奸。
随着“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不断出击,拉滨铁路沿线的日伪军终日人心惶惶,于是便有了照片中日军五常守备队山河屯分遣队针对“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所谓的“讨伐”作战。
汪雅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五常,1929年加入东北军,9.18事变后,不愿意跟随东北军长官投降日本人,带着十多名弟兄在五常山区当了绿林,对外称为“双龙”队。后又与宋德林的抗日武装联合起来,到“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成立前,队伍已经发展到了200多人。
面对日伪军的层层围剿,汪雅臣并未选择屈服,一边积极领导义勇军对日作战,一边积极与赵尚志进行联络,表示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936年3月,汪雅臣领导的“反满抗日救国义勇军”经中共珠河县委研究决定,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汪雅臣被任命为军长,并随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尽管第八军有着军的番号,但实际人数也就800多人。1936年9月18日,经满洲省委批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十军,仍由汪雅臣任军长。
从1933年到1940年八年时间里,汪雅臣率领部队与日伪军作战400余次,击毙日伪军千余人。
1941年1月29日,汪雅臣率领部队在石头亮子东山坡露营时,遭到叛徒郭珍的出卖,遭到了日伪军的围剿。在掩护部队突围时,手臂、腿部、腹部多处中弹受伤,在流尽最后一滴血后牺牲在了白山黑水之间,年仅30岁。
汪雅臣牺牲以后,日军将他的遗体拉回到了五常县城,绑在十字路口的电线杆上“示众”,随后还将他的头颅砍下。直到1948年人们才在日伪军留下的玻璃容器中发现浸泡在防腐液里汪雅臣将军的遗首。1955年4月5日,哈尔滨各界举行公祭大会,将汪雅臣将军的遗首隆重安葬在了哈尔滨烈士陵园。
为了纪念这位在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献出自己年轻生命的将军,五常县政府将南北大街改名为雅臣大街,并将他生前战斗过的沙河子镇恩厚屯改名为双龙村。1987年的时候,更是在五常县杏花山烈士陵园修建了抗日英雄汪雅臣将军纪念馆。
-------------------------------------------------------------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在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