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数百件瓷器一次性捐给上海博物馆——“暂得楼主”胡惠春

▲暂得楼藏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传奇的一生

胡惠春生于上海,是民国年间金融巨子胡笔江的大公子。胡笔江于1921年和友人创办中南银行,后来在北四行和交通银行任职高位。20世纪30年代,因为父亲大力支持抗战,遭到日军追击不幸遇难。胡惠春继承父业,掌管中南银行。胡惠春从小接受的是中国传统教育,深受中国历史文化影响,中学毕业后进入燕京大学攻读地质学,不过他对此并没有兴趣,他的兴趣在于文史与历史。

▲胡惠春(1910——1993)

深谙文史和艺术,让胡惠春对中国古老的艺术品产生了兴趣。他对于陶瓷的钟爱始于求学阶段,购入的第一件古董是19世纪的民窑笔洗,那是他从上海的小古董店里淘来的,对这件首次获得的藏品,他总是津津乐道。

父亲的意外离去,使尚不足30岁的胡惠春接过了父亲的金融事业,他毫无怨言地一肩挑起了家庭和事业的重担。但骨髓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使他在闲暇之余念念不忘的还是那些令他魂牵梦绕的古董瓷器。

此后多年,胡惠春尽管忙于银行业务,但收藏的步伐并没有停下来。他笃学尚古,雅藏御瓷、书画、文玩、渐成序列,早在40年代初,他的收藏已为人所瞩目,当中尤以明清官窑瓷器收藏为精华。

▲胡惠春会客厅里的瓷器

胡惠春执着于追求藏品的完美,任何一件清代官窑瓷器若有丝毫瑕疵,他都不会接受。而且为了达到陈列时的美观,大多藏品都成双配对,从客厅照片的摆设就可见一斑。

他欣赏书画、文玩的韵味,醉心于御瓷研究。后来因为对陶瓷研究颇有造诣,1945年胡惠春受聘为北京故宫陶瓷专门委员,那时他才35岁。1950年,他又受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他任此委员时,就将他珍藏的明清官窑瓷器等各类文物268件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这一大宗珍贵瓷器,对于筹建当时文物基础极为薄弱的上海博物馆,起到了奠基的作用。

▲左图为胡惠春,右图为其父胡笔江

1951年11月,收藏家徐伯郊反映,袁世凯旧部郭世武的儿子郭昭俊,准备将传世书法“三希帖”中王献之的《中秋贴》、王珣的《伯远帖》低价卖给英国人。胡惠春得知消息后,立刻积极行动,用自己的中南银行作为担保,将“两帖”从银行取了出来,随后立刻带着郭昭俊转到澳门。在澳门,郑振铎等人用周总理调拨来的35万港币买下了这两件国宝。这样,加上深藏故宫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深爱的三希堂法帖才完好团聚于北京故宫。

▲王珣《伯远帖》

▲王献之《中秋帖》

1960年,胡惠春创建敏求精舍,并担任了八任主席。敏求精舍至今保持着很高的收藏层次,集中了香港地区品位高雅的收藏家、鉴赏家。“敏求”语出《论语》:“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这句道出了胡惠春对文物有深入的认识,只不过是因为热爱文物,勤于求索罢了。所以“敏求精舍”成为当时一个研习古代文化的修炼之地。

▲胡惠春夫妇

此后,胡惠春专注于文物收藏与培养女婿范季融成为接班人。范季融1936年生于上海,父亲范回春也是一位大商人,在上海经营电影和跑马场。1950年,范季融跟随父亲去了香港,随后考取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电机专业,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不久之后,范季融与胡惠春的女儿胡盈莹结婚,成为了胡家的女婿。胡惠春的高尚品德影响深远,其女婿范季融得到其真传,也成为了一位文物收藏爱好者。

▲胡惠春和范季融

1979年,胡惠春委托范季融来到上海清点胡家老宅的文物。原来这些文物大多数是瓷器,在60年代时差点被当成四旧砸碎。当时为保护这批文物,上海文管会将其秘密托管。胡惠春得知老宅的文物古董还在时,决定将这批元明清瓷器全部捐给上海博物馆。

1988年,上海博物馆开始筹建新馆,胡惠春将珍藏的数百件瓷器全部捐给了上海博物馆。

下面这些都是他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的,件件都是精品:

▲上海博物馆为胡惠春老先生部分捐赠陶瓷藏品所出的图册

▲景德镇窑粉彩旋转瓶 清 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抹红缠枝莲纹瓶 清 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冬青釉暗花茶叶末座描金盖碗 清 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哥窑五足洗 南宋 上海博物馆藏

▲粉彩八仙人物图瓶 清 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清 康熙 上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唐英款粉彩人物笔筒 清 乾隆 上海博物馆藏

▲景德镇窑青釉堆花云龙纹大缸 清 雍正 上海博物馆藏

功成身退

胡惠春晚年时身体健康状况急剧下降,对艺术收藏是有心而无力。他曾给女儿女婿留下纸条,上面写着《道德经》中的一句“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厚亡”。女婿范季融对此的理解是,“这位非常感性、敏锐及热忱的收藏者,以情感的手法为他自身作一个引退。”

▲晚年的胡惠春与孙女在一起

1985年6月,胡惠春的部分藏品在纽约苏富比举办专场拍卖,轰动一时。该场拍卖共计79件明清瓷器,其中1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原藏1对,这次拍卖只拿出1件)以110万美元成交,创下当时中国瓷器拍卖最高纪录。

此后,胡惠春旧藏多次在拍场斩获高价。例如清乾隆仿汝釉花觚一对,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506万港元被香港藏家购入。清乾隆仿汝釉桃式洗,在2012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被亚洲古董商以458万港元买下。

“暂得楼”拍卖成交的藏品记录

明嘉靖 五彩鱼藻纹盖罐 六字楷书款

高 46 cm 

成交价:HKD 213,850,000

雍正 孔雀蓝釉蒜头瓶 四字篆书刻款

高 26.5 cm.

成交价:HKD 12,700,000

清乾隆 仿官釉长颈瓶 六字篆书款

高 22.2 cm.

成交价:HKD 7,900,000

清乾隆 仿官釉长颈瓶 六字篆书款

高 20 cm.

成交价:HKD 4,900,000

清乾隆 仿官釉出戟觚 六字篆书款

高 20.1 cm.

成交价:HKD 3,940,000

清乾隆 仿汝釉觚 六字篆书款

高 20.6 cm.

成交价:HKD 3,460,000

清乾隆 仿官釉双桃洗《大清乾隆年制》款

21.6cm

成交价:HKD 3,460,000

暂得楼是胡惠春先生为自己的收藏所起的堂号,在香港、纽约均设有分馆。“暂得”一词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表达了欣然而遇的内心喜悦。胡惠春先生相信这就是如他鉴赏一件器物时的感受。艺术品不可能被一个人永远拥有,大家都是暂时的过客,所以图一时快乐,暂时拥有就好。

(0)

相关推荐

  • 雍正汝窑仿制

    在瓷器收藏市场有这样一句话,但凡有精品必有仿品,想必,大家都知道在瓷器市场中能够留下来的古代瓷器是少之又少的,毕竟瓷器是易碎品非常难以保存.所以说现在我们在市面上大多数所能看见的古代瓷器很有可能是仿品 ...

  • 禾谷2020秋拍:800余件古董珍品精赏

    禾谷 2020 秋季艺术品拍卖会将于 2021 年 1 月 23 日及 24 日举槌,本次拍卖共计 778 件拍品,本场拍品主要以古董珍玩.玉石文房为主,性价比极高.值得欣赏关注! 精选拍品 LOT ...

  • 他一生收藏数千件瓷器:最后全部捐给博物馆

    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有个"暂得楼". 其实上海"暂得楼"博物馆中所有瓷器,都是一个伟大收藏家胡惠春捐献的,当年帝国败落,各种宫廷收藏御用之品,或以赏赐为名或因盗 ...

  • 他不惜重金购藏数千件瓷器,临终却全部捐给国家

    ▲ 資訊.品鑒. 交流. 古玩艺术雜誌 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有个"暂得楼".上海"暂得楼"博物馆中所有瓷器,都是一个伟大收藏家胡惠春捐献的,当年帝国败落,各种宫 ...

  • 智者寺住持发现一口古井,考古队连挖12天,最后出土数百件宝贝

    可以说在咱们中国,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古墓被盗,要么就是古墓被考古专家发掘,确实中国土地上安葬了无数的宝贝,不仅让国人垂涎欲滴,甚至就连外国不法分子都会过来偷偷的偷盗,不得不说咱们中国确实一个巨大的宝藏 ...

  • 墨西哥接收美国归还的数百件文物

    本报编译:墨西哥新闻网消息,墨西哥外交部和文化部通过墨西哥国家人类及历史研究院(INAH)与美国几个州的政府一起,在联合行动中收回了2012年被移民和海关执法局(ICE/HSI)扣押的 280 件考古 ...

  • 百件瓷器 ,看尽南北朝!

    东汉白瓷豆 目前国内研究瓷器的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东汉时期已经烧制出了成熟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由于瓷器比陶器坚固耐用,清洁美观,又比铜.漆.木等器的造价低廉,而且原料分布广泛,一经 ...

  • 清晚民国瓷器色料比对 百件瓷器看演变 精品瓷器在民间(二十八)

    官窑瓷器制作成本极高,随着大清王朝的落幕,中华传统古瓷器也在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步入最后的绝唱,清代一共二百七十六年,期间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盛世创造的辉煌瓷器,让人感到无法逾越,今天仍然是光彩溢目 ...

  • 现存完整的西夏剔刻花瓷器全世界不足百件 |瓷器|宁夏|西夏

    米向军收藏的茶叶末釉经瓶.大口平折沿,束颈折肩,腹修长下收,暗圈足,剔刻开光折枝菊纹衬以弧线纹,腹下连续剔刻花叶一周,纹饰主次分明,色彩对比强烈,艺术效果明显. 核心提示 1月16日,从山西专程驾车到 ...

  • 大藏家胡惠春:创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暂得之乐永恒存

    众所周知,上海博物馆有个"暂得楼". 提起"暂得楼",就不得不提民国上海大收藏家胡惠春. 当年帝国败落,各种宫廷收藏御用之品,或以赏赐为名或因盗窃,大量流失海外 ...

  • 北京故宫意外打碎6亿瓷器,全世界最多几百件,马未都心痛无比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的瓷器无疑是风靡世界的,甚至许多外国人看到"China"几个字,就会立马想起我们中国的瓷器,只能说中国瓷器确实是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了. 而如今流传下来的古董瓷器的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