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殁于平庸

多数人殁于平庸

有的时候,我真的很惭愧,随着岁月的增长,有时不能把一件事认真做完。这让我想起年少,再难熬的夜,也要熬到天亮,完成既定任务后再睡一觉。及至中年,慢慢地变得懒散。写一篇小说,有时开了个头,千把字万把字甚至于几万字,扔了也就扔了。而过去,我常笑一些作家,成名后怎么就写不出来了呢?其实生活的改变,都是这样,无知无觉的,无声无息的。远大的理想,悲悯之心,善良本质,正直本色,随着时间的消逝,许多人改变了初衷。难怪,中央号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而多少人在继续前进之时,初心其实已经不再。时光,让你自觉或不自觉,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时甚至是当年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早些年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倾其青春的力量奋然上路,即使单枪匹马,也可以远行千里,及至中年,哪怕跬步,也不愿移除。好像思想,由反叛变成顺从,最后顺从习惯,便不再盼望着别人也跟着改变了,做一个顺民,还认为这是生活的本质。殊不知,我们的真正宝贵的东西,抛在了身后的背影中。吃喝休闲,享受太平,慢慢占据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各种场合,认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小到像我一样的平头百姓,甚至于收破烂的、打扫卫生的,大至于电视上那些大家经常可以看到的,一股脑儿都存在电话本里。有一次手机坏了,要倒电话到另一部手机里,我不会软件,求助于同事。同事一看,吃了一惊:“你的朋友居然有五千个!”我笑了说:“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想发条问候的短信,但看一下电话号码,居然有不认识也想不起来的。”同事不这样看,他说:“这个手机可以联系上整个中国了,正好我在石景山看中一套房子,只剩最后两套,一千多万,人家还不卖,你帮我找人吧。”我说:“只能试试看。”同事是个富二代,一千多万在我们眼里是天文数字,但在他眼里虽然不小,但也不大。我对着号码那一串串数字,脑袋里翻来覆去的对着电话网找人,事情正在进行着,同事又说算了,经打听,那两套人家的确不卖,要自己留着。这事让我意识到,电话里的人那些人,到底还有没有记不起来的?李不弯笑我交往太杂,其实多半留了电话,是因为工作性质(在医院上班,七大姑八大姨都是为了看病方便,我白天有很多的精力要用在“救命”上,工作上的活干不完,不得不在晚上经常加班。但请相信,我到医院十六年来,凡是找到我的每个人——哪怕你拐了几十个关系,但我从未怠慢过任何一个患者和求助者)。我于是认真检查了一遍手机,将已不熟悉且陌生下去的几百个号码慢慢删去。这不能怪我呀,有时一次偶然的相识,或者是偶尔帮了人家一次忙,没有特别的经历,最终只有互相遗忘。也难怪,遇到节日,那些群发的祝福短信,估计对方也不知道我是谁了。而我们啊,为了这些不知对方是谁也不知朋友的朋友是谁的人,浪费了多少宝贵时光,将生命耗费在了无所谓的饭局、酒场、咖啡厅与手机上。而老婆最反对的,就是男人们出去应酬。我老婆也说:“认识那么多人干什么?只要你退休,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不会再与你往来。”她的目的,无非就是让我下班回家,乖乖听话,把小日子过好,至于窗外的风声雨场,都是次要——“哪有那么多必须参加的活动”?或许也对,我们都是这样的一群人,不到万不得己的时候,都不会主动求人。既然不会求人,人生何需花费那么多精力时间,去认识那么多的最终也会陌生下去的陌生客?因为最终,除了少数中的少数,除了由陌生人变成了亲朋好友的那些人,无论我们参加了多少告别的聚会,最终的多数还是会陌生下去。除了相同的情感价值仍然各自的领域飘荡,多少熟悉的面孔最终成为陌生——有多少时光,就在杯筹交错中如流水一般逝去。此时,曾经盼望的那些生活,比如写作空间,已越来越大,电脑运行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人生的经历越来越多,周围条件也越来越好,但突然脑里没有了想法,人生停止了思考,每天机械地随着人流上班,忙着应对工作,忙着跟风奔跑,在人家屁股后锻炼,盲目地开始养生养心,生命仿佛开始进入静止状态。环视周围,其实,对多数人而言,活着就是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一生的奔波、奔忙、奔命,皆是如此。因此许多人的人生一世,钱财为上;大多数的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而往——君不见天下阴谋,多为钱起;世间万象,尽因钱生。至于形而上的精神层面,只是套路的伪装。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黄。窃以为,一个人物质丰足,或者基本解决温饱,便要寻求精神上的意义,探索星空高处的奥秘,挖掘内心深处的潜能,追问生命终极的意义,寻找心灵最后的归宿,叩问遥不可测的爱情……否则,我们来到地球之上,一个生命周而复始的生长,究竟为了什么?曾记得采访季羡林的学生牟善初教授,那年他93岁,仍翻阅着一本发黄而破旧的英文字典,正在背单词。面对好奇,他笑着说:“你们三四十岁的年龄,不少人开始称老。要到我这年纪,还有五十年的光阴。早着呢。”又说,“还有这么长的时间,只要努力,什么目标都能达到。”他的名言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后来,据采访时又过去了几年,牟老百岁老人矣,依旧参加会诊,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还有著名作家王宗仁老师(先在这里感谢一下恩师,以后还有专文写到)曾对我讲,“一个人成长要花二十多年时间,工作到六十岁,真正在岗位上的时间也不过三、四十年,而如今人类普遍长寿,活八、九十岁不成问题,还有二、三十年怎么度过?一定要有一门爱好,否则度日如年。”

是啊,难得的一回降世,精彩岂能错过。只是多数人啊,长成后囿于国家的体制,困于家庭的樊篱,陷于生活的困顿,溺于环境的泥潭,沉于没有目标的旅程,最终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殁于平庸的一生。只有少数人,为生民请命,为家国奋斗,为万世开太平,为科学献身,为爱情殉难,为友谊付出,为正义囚禁,为理想守候……他们如天上的星辰,微光成矩,照亮了这个世界,让人间感受到了温暖,沐浴到了阳光,激发起了希望,丰富满了行程。

接下来便是我的自我反省:少年的梦安在?少年的理想何存?青年的锐气何往?青年的热血何处?想当年,家国天下常思考,人间冷暖挂心上,周围万事俱关心,有了念想便去行。至于今,多数人呀,皆是常随大流走,错了不回头;只看眼前路,不肯远方游;抬眼观家国,俯首“小九九”;他人是路人,能休且就休;只愿直中取,不能屈中求;吃喝行一路,理想抛脑后……于是乎,想起“绝代有佳人,遗世而独立”;想起“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想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想起“书读静时皆白玉,滚滚红尘尽喧嚣”;想起“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曾几何时,雪夜添油静读书,酷暑田头阅大师。那种书籍的沁润,让思想丰富,令人生充实,叫激情张扬,为行动铺垫。少年时哪怕仅是意气,青年时哪怕只是空想,犹有遇贵于油的春雨,他乡的故知,生活因为有了书籍,有了思想,变得那样生动,如此动力。只是在越来越多的物质世界,外在的东西在滋长,内心的干粮在消失。有多少人,到了山穷水尽,才会想起丢弃的粗茶淡饭;又有多少人,临失魂落魄,方能珍惜已有的初衷。

不忘初衷,继续前行——这是长者的叮嘱,是朋友的劝说,是心灵的渴求,是前进的箴言。要继续前行,必须牢记初衷;记住初衷,还得继续前进。不要让平庸的生活,成为下一个前行的理由;也不要让平庸的人生,结为生命最后平淡的果实。每一个独特的你,原本都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一生只有一次,轮回毫无可能。要爱,请真爱;要行,请真行;要哭,请真哭;要笑,请真笑。世界很简单,努力就足够。

2016-9-28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