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了,志愿怎么报(2-2)
上期我们讨论了报志愿遵循的一般原则,本期我们主要讨论一下报志愿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不要用家长的志愿替代孩子的志愿。
一般而言,家长替孩子考虑的,无非如下几个角度。
其一,将来挣钱多,生活优裕、不为吃穿发愁;
其二,将来容易找工作,工作轻松、不必劳累辛苦;
其三,将来工作安定,不用四处奔波。
这些思考各有其道理,但是家长要明白的一点,你这样思考,如果孩子顺利接受了,将意味着什么呢?你在培养孩子怎样的意识呢?好逸恶劳?不劳而获?多少有点吧。
现代社会,物质资源比较丰富了,勤劳的人们总体上不需要再为吃、喝、住、用发愁了吧?挣钱多少不应该再是第一追求。关于容易不容易找工作,统计学结论不起作用,中国最不缺的是什么?是人。竞争激烈,任何专业只要你学不好,就得辛苦找工作;相反,只要你学得好,是同学里的翘楚,你不需要去找工作,工作自然会来找你。要不,各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社会上的猎头公司都是干嘛的?今天的工作安定,不代表今后永远的安定,社会在急速进步,谁又能看到几十年后呢?有多少当年的“好职业”已经被淘汰出局?包括大家一致认为的“稳定职业”教师和医生,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对技术的依赖也在不断加强,用人规模会不会大幅压缩,也不敢断言。
当然,前文提及,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意愿,把孩子看作自己的工具,试图“下个蛋”让孩子替自己实现人生梦想,“只要上名校,光宗耀祖”,不管孩子是否喜欢;就是要让孩子跟自己亲戚孩子、跟同事朋友的孩子比大学的规格,就更加荒唐可笑了。
还有一点必须提及,家长的职业、专业对孩子的长期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会选择跟家长类似的方向。而这,在志愿选择时常常被家长阻止,因为家长觉得,自己从事的职业太过辛苦、或者收入过低、或者社会地位不高,“坚决不让孩子再受自己受过的苦”,其实是家长没有全面了解其他行业的情况所致。应该全面衡量自己职业的情况(收入、辛苦度、危险性、社会认可度等多方面的指数),提出自己的参考意见,供孩子选择。道理在前期已经讲过了。
第二,不要只听宣传、信流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实地考察。
一是听学校宣传,他们往往主要说自己的优势,对于劣势方面避而不谈。如果你到学校实际采访一些学生,就会了解到更多实际情况,对于确认自己的志愿会有帮助。
也不要听信社会流言。比如,“21世纪将是**学的世纪”的引导,使得当时很多人趋之若鹜,结果进门后发现,并不都是那么回事。
第三,没必要“把分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分数只是帮你实现自己志愿的一个工具,不能围绕分数去报志愿。当然,在已经确定的专业范围内,当然高分有利于选择更高层次的院校。一个本来喜欢学医的学生,由于高考运气爆棚,取得了出奇的高分,就立马改变主意去学经管、学建筑,我觉得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最后我们要说,虽然第一志愿非常重要,但是“万一”的情况还是有可能遇上的。因此,即使第二志愿也是志愿,也需要认真斟酌选择、如果录取了就要欣然前往。人生哪能那么容易满足呢?中学所学真的很少,大学的学习主要靠自己,平台再好,你不努力也是白搭。只要自己4年坚持刻苦学习,大学阶段照常可以收获丰硕。再者,过去那些分配制度下“先结婚、后恋爱”的,成功的不也非常多吗?
须知,选报志愿只是一个阶段。真正的人生,是持续努力、不断付出、享受过程的一段经历,人不可能因为当初一个志愿选择就做到终生天天惬意。学任何学科、做任何工作,不努力也很难做好,不持续努力人生也不会获得圆满成功。
请各位读者尊重原创,不要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