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喜欢陈百强
提到张国荣,总会想起陈百强。两人的联系太紧密了,记得他们俩都是追求完美的处女座。刚才查了一下,今天9月7日,还正好是陈百强的生日。如果他还在,今年62岁。
刚开始听流行歌时,最早听到的磁带之一就是一盘陈百强的精选辑,那时候也分不清正版盗版了,就记得每首都很好听。后来也陆续找更多他的磁带来听,但多数都是拼盘,印象中也见过音像店有几张他的专辑,但都是那种中图原版,售价比引进版要贵不少,囊中羞涩只好望而却步。
再后来就是听到他昏迷的消息,再过了一年多就告别了人世。那时候对于生死并没有太多的感触,喜欢是很喜欢,但当时难过也没多难过,不像现在容易感慨时间太快,一点触动都会伤春悲秋。只是后来搜集的渠道越来越多,逐渐听全了他的所有歌,再加上年纪大了吧,对这样一位英年早逝的歌手的痛惜也越来越多。
这首《偏偏喜欢你》是1983年他的专辑标题曲。这已经是陈百强第七张粤语专辑了。出身富商之家,从小爱好音乐,宠爱他的家人也顺了他的意,中学就开始参加各种比赛,唱的还多是自己的作品,也总能有不错的名次。79年第一张专辑《first love》就取得不错反响,当时还保守的采用了一半英文一半粤语歌的方式,主打歌《眼泪为你流》还入选了十大中文金曲,作为当年的新人实属不易,而且这首歌还是他本人作曲。。而同年,谭咏麟也才出第一张个人专辑《反斗星》,效果差强人意,张国荣也是第一张粤语专辑《情人箭》,却被很多人讥为不适合唱歌,等了四年才有机会再出头。
第二张专辑《不再流泪》像是《眼泪为你流》的续篇。里面有首《飞越彩虹》多说一句。据说这是为了让他父亲而专门学的一首歌,现代的励志歌词加上明显的传统粤曲风格,陈父是粤曲迷,经常叮嘱儿子唱流行歌也不要忘了传统文化。而陈又是大孝子,在音乐历程上也有许多明显中国传统民乐风的作品。
今天说到的《偏偏喜欢你》就是典型的这类风格了。《不再流泪》之后,陈百强就转投华纳。在华纳他的唱腔也逐渐摆脱稚嫩,编配上也日趋多层次,但他并不满足。82年他还专门到美国进修音乐,跟名师磨炼唱功。
有一点还是很有趣的,就是陈百强的歌要么是本地创作(有翻唱老歌《今宵多珍重》《盼三年》,后期才有少数翻唱台湾的作品,比如《一生何求》),要么是翻唱欧美歌手的作品,而且当中有不少鲜明的西化舞曲,但像同时代其他歌手那样翻唱日本歌手的作品不多,特别是代表作里是几乎没有的。
从美国回来后,就是新专辑的制作。当时他正好听到几首不错的民乐风作品,也想用一首这样的歌做主打,就尝试自己写一写,才有了这首《偏偏喜欢你》。但一开始交由老搭档郑国江填词。
郑国江是80年代香港最高产的填词人没有之一了。郑的词通常都是周正端庄,有些古朴,有些保守,正能量满满,这也是他被诟病的地方。这可能也和他的小学美术老师本职工作有关吧,所以包括他自己都给自己定位为“词匠”。但大部分作品的意境营造、感情渲染,还带点哲理,功力还是上乘的。郑和陈百强的合作也是非常多的,陈的第一张中英文各一半的专辑中文词都是郑填的,后来还有一张专辑11首歌郑填了10首的情况。好处是人物形象统一,听郑说话也是那种谦谦君子,配上粤语的抑扬顿挫,说话都有一种诵诗的感觉,和陈还是挺搭的,所以很好地塑造了陈的儒雅形象,
所以两人一直有默契的合作,其他段落很快写就,只是要词曲贴合的话,最关键点题的那句填出来是“偏偏钟意你”,郑觉得钟意不如喜欢更抒情,就建议陈百强改了两个音符,果然画龙点睛。再加上周启生的编曲,在流行曲的基础上加入笛子古筝,营造出了行云流水的别致小调风味。更没想到这个周启生,几年后转向电子迷幻音乐,又玩到另一个极致。
“愁绪挥不去,苦闷散不去,为何我心一片空虚?感情已失去,一切都失去,满腔恨愁不可消除。”这首《偏偏喜欢你》很好地体现了陈百强的内敛和苦抑,和他的许多歌一样,想爱又不敢言,不言但又爱得偏执,最后只有自己得哀困。他总是这样盼望被理解、等着被宠爱,但这个是不能等来的。就像后来他有首《盼望的缘分》唱的那样,“是这么孤单,快乐也一个,是这么孤单,爱情避开我……”
这张《偏偏喜欢你》还是给陈百强带来了许多奖项。但接下来的1984年转型有些急了,专辑《百强84》封面都一改以往儒雅的学生偶像形象,穿上紧身白背心在泳池旁边秀肌肉,里面的迷幻电子、霹雳舞风格一下让人接受不了。这一年更被谭咏麟甩下一大截,也被张国荣完全超过了。但好在有一首励志的《摘星》,入选了年度十大中文金曲。
到了86年,他做了一个说不清楚对还是错的决定,离开华纳去了好朋友潘迪安开的小唱片公司DMI,可以说是钱多得花不了的好朋友为他专门开的公司。所以在DMI,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想法,不到三年出了六张专辑,从专辑封面和选曲编曲等等,都亲力亲为,还贡献了多首创作佳品,据说有张专辑封面他坐的大椅子,是他在加拿大逛街看到的就买下来专门运回香港。
这6张专辑现在看来是艺术水准颇高,是陈百强歌迷以及粤语歌迷必收的精品,市场也不差,但不进则退,当时却是让他和谭张在市场反应拉开距离更大了,张学友等后起之秀也赶上来了。陈百强的纠结也在于此,既想坚持自己的风格,又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执抝而敏感。在DMI,有首他自己作曲、向雪怀填词的自传体歌曲《我的故事》,据说录的时候几次哽咽,就是表露他这种矛盾心理的:问,可否感到,给你望见到的不是我?问,问声我为何,只会日日过,想得更多?
其实从八十年代初,他就尝试多种风格,快歌劲歌妖歌民歌励志歌,但人们接受的还是他抒情慢歌。所以思考再三,又回到了华纳。在华纳的最后几年,他遇到了《一生何求》这首歌,也成为事业最后一个经典。在华纳最后几年,只是一年一张专辑,没什么波澜,没什么起色,据说在现场还偶有走音破音忘词这些情况(有人推测那时已经开始放弃自己了)。到四大天王格局渐成,更是心灰意冷,甚至已经开始筹划告别歌坛演唱会。
还有他的多年好友,与他和张国荣并称三剑客(三个人在80年代初期拍过几部青春偶像电影)的钟保罗(内陆人知道的很少了,主要是当主持人),因为欠巨债跳楼自杀。三个人虽然后来没那么紧密,但这事对其他两人影响巨大。再就是他在情感上的一些传闻吧,以前都说过,就不赘述了。这些都让他的状态更是一落千丈,靠酒精麻醉,靠安眠药入睡,一不小心两者混合,就长眠不醒了,只留下了无尽遗憾。“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
年年二十五的谭咏麟虽然心态年轻,状态也不错,但同为处女座的他毕竟刚过了70岁生日,老是不可避免。而陈百强仿佛是更害怕让人们看到他老去,所以把生命定格在了永远三十五。最后听一首他相对冷门的后期作品,也是自己的作曲,也是自己的心声:就算已得到光辉梦想,纵使人人都已拍掌,但有哪一个,能分享一切,会待我如常,会为我忧伤?
知音难寻纵可以等。恋歌无凭,难道独唱一生?知音难寻,仍能尽我努力吸引,也许因此更没余力再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