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推出“智慧城市科技专才训练计划”,培养智慧栋梁
香港讯 香港中文大学(中大)工程学院与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3月2日签署合作备忘录,推出「智慧城市科技专才训练计划」(计划)。应科院将为最多30名中大工程学院硕士生提供为期4至8个月的全职受薪工作,让他们参与应科院已开展的智能城市应用科技研发项目,为香港培育发展智慧城市的未来栋梁。
签署仪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署长潘婷婷女士见证下举行,由中大工程学院院长黄定发教授及应科院署理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科技总监许志光博士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备忘录。
特区政府早前公布《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致力把香港构建成为世界级的智慧城市。应科院与中大工程学院共同推出的「智慧城市科技专才训练计划」,正是为配合特区政府实现这愿景。
许志光博士表示:「为香港培育科研专才是应科院的目标之一,我们很高兴与中大合作,装备新一代科研人才,在智慧城市各个领域中发光发热。」
应科院署理联席行政总裁兼首席营运总监司徒圣豪博士说:「这个科技专才训练计划正正是支持《香港智慧城市蓝图2.0》中培育『智慧市民』的举措,令社会有更多人才资本推动科技发展。」
黄定发教授表示:「这次合作为中大工程学院和应科院的重要发展策略。应科院为本港领先应用研究机构,双方透过新设的学生工读计划,促进创科发展并推动香港成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进展对香港的未来至为重要,我们热切期待与应科院开展合作和交流,携手实现智慧城市的蓝图。」
是次计划欢迎任何于2021/22学年入读中大工程学院的硕士生参与。经面试后,最多30名学生将在2022年第一季起,于应科院担任全职有薪研究助理,参与智能城市相关项目,透过研发应用科技,为不同机构解决「痛点」,令其运作更智能化及更具效能,达致利民便商。
应科院多年来为各政府部门、公营机构及企业制订科技解决方案,过程中采纳国际和行业标准,并全面考虑公共政策、法例要求、持分者的需要和关注等等;研发人员的能力和工作成果受合作伙伴和科研领域雇主肯定。参与计划的学生将可获取宝贵的工作经验,为将来投身创科及智慧城市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大工程学院拥有一群优秀的教研人员,亦有世界一流的研究实验室与设备,紧贴全球信息科技的发展。学院在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方面的研究领先全球,曾先后在人面识别和视觉识别的国际挑战赛中名列前茅。中大多媒体实验室被誉为「人工智能研究先锋」,是亚洲唯一获此美誉的高等学府。学院有个教研团队,均致力开发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的应用,同时为业界培育创科人才,推动本港智慧城市发展。
关于应用科技研究院(应科院)
应科院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于2000年成立,其使命是透过应用科技研究,协助发展以科技为基础的产业,藉此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应科院的主要科技研发领域可归纳于五个技术部门,包括:人工智能及大数据、通讯技术、网络安全、密码及可信技术、集成电路及系统、物联网感测技术。而技术研发主要应用在应科院的五项重点范畴:智能城市、金融科技、智能制造、健康技术和专用集成电路。
多年来,应科院培养了一批研究及技术人才,并以其前瞻性创新及杰出商业及小区贡献而屡获国际殊荣。迄今为止,应科院已将750多项技术转让给业界,并于中国内陆、美国及其他国家拥有850多项专利。
应科院积极参与智能城市相关的研发项目包括:
智慧出行:车联网系统、自动驾驶车辆、智能室内室外地理信息系统等等;
智慧生活:聊天机械人、乐龄及健康科技、5G专用网络等等;
智慧环境:直流电建筑、智能能源路由器、防爆锂离子电池技术等等;
智慧市民: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推出「金融科技人才培育计划」、设立网络安全研究与培训中心及金融科技创新中心等等;
智慧政府:为政府各部门进行逾40个研发项目,包括开放数据、智能水表、智能知识管理平台等等;
智慧经济:与金融管理局共同发展金融科技,包括区块链技术和中小微企替代信货评估等、及智能制造项目等等。
关于中大工程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于1963年成立,是一所高瞻远瞩的研究型综合大学。中大工程学院成立于1991年,共设六个学系,分别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系、计算器科学与工程学系、电子工程学系、信息工程学系、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以及系统工程与工程管理学系,提供多项本科及研究院课程。学院拥有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学的优秀教师及先进设备,为教学及研究提供优厚环境。学院的科研团队积极推动一系列人工智能的创新项目,开发人工智能及深度学习在智慧生活、智能出行和智能环境等方面的应用,改善人类生活质素,致力把香港构建为一个世界级的智慧城市。学院致力培育未来科技的领导人才,走在科技领域前尖,不断追求骄人的学术成就,以创新科技为社会和人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