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散文】我与周同宾先生的点滴交集
我与周同宾先生的点滴交集
文/黄山松
我与周同宾先生曾经萍水相逢,我很喜欢他的散文集《皇天后土》。他到过南阳理工学院做文学讲座,我捧上他的散文集让他亲自签过名。他住在枣林街嵩山路东的胡同里,早上晨练时在白河边上遇上他几次,相互打招呼。我与他三女儿是同事,在一个办公室相处近一年,彼此相见都很和善。
周同宾是农家子弟,南阳师专毕业,在瓦店镇光武学校做教师二十余年,奠定了扎实的文学功底,开始在南阳日报副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文革中被抽调到南阳革委会写材料,视野逐渐开阔起来。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散文瞄准了农民题材,接触过南阳各县区的农民,他从农民职业分工的角度,写过石匠、泥瓦工、养蜂人、菜农、菜贩、牛经纪等等各类农民角色,之后汇集成99位农民的采访日记,一举成名,获得了鲁迅文学奖,成为一级作家,在南阳作家群里享有盛名。二月河、周大新等大腕作家是写小说的,周同宾开辟了自己的散文写作之路。在当时,文坛上有“三周”之说,周大新、周同宾、周涛(新疆散文作家)。周同宾与贾平凹的关系很好,他到西安受到贾平凹的隆重接待,贾平凹写过参与丹江水库劳动的叙事作品,南阳与商洛市丹凤县相距不远,都同饮丹江水,地方方言和乡情民俗相差不大,有着共同的话题。在周同宾的一篇散文里提起贾平凹给周同宾看过手相,说他活不过66岁,当然,这是大文友之间开的玩笑话,谁也没那么认真的。贾平凹的相面术和他的书法、绘画都很一般的,但都有所染指。作家嘛,学识通达一些,什么都能说都能写,在八十年代出了名的《废都》里就凸显出了贾平凹的才气。而周同宾是教师出身,相对来说比较正统一些,写散文更加看重语言的精练凝重,俺对周同宾的散文好感度要高一些,“千字文”“豆腐块”文章适宜在文学副刊上发表,周同宾又是南阳作家群里的名流作家,他的散文“脍炙人口”,大编辑们争相抢夺,他也不愁发表不出来的。
总之,我与周同宾是淡如水的关系,没有深交过,虽然对先生印象深刻,但过从不密。
周同宾先生一路走好!
回族,本名黄朝义,新野沙堰人,60后,就读过武汉和北京两所民族院校,现就职于南阳理工学院。力耕不勤,见诸于报端刊物的文字不多,偶有心得,彻夜难眠。是一宅男,视野仄狭,没有故事,也不擅长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