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在中国有非常深厚的传统,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等图画文献里都有记录。除此之外,一些古典诗词,也对一些山水画作品,有过记录和描述。
但是很遗憾,古代幸存下来的山水作品数量非常有限。今天我们说的山水画,特别是卷轴山水,主要指的是宋代以后的(主要指宋元明清),流传到今天的一些山水画。
从山水画的载体和物质形态上看,分为几类:第一种是卷轴画,也是山水画最主要的传统;另外一种是墓葬美术中的壁画山水,弥补了我们在文献资料上,所无法捕捉到的信息。例如,近几年刚出土的,唐代韩休墓的壁画山水,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因为它就提供了中国唐代山水的一个很好的实物例证。还有一种类型是器物装饰绘画,像河南偃师唐恭陵哀皇后墓彩绘的“山尊”。器物上绘制的山水,属于非常特殊的类型,目前做的研究不多。
02
中国山水画,特别是文人山水画的传统,和西方风景相比有很大不同:首先,中国画工具材料比较简易,我们的纸、墨、绢、素,这些都便于携带,促进自由的艺术探索。尤其是元代以后,采用新的纸张作画,无论是书法,还是文人画,艺术家都得到了很大的创作自由。
倪瓒《秋林野兴图》
相比之下,西方油画直到 19 世纪工业革命以后,才出现锡管颜料和机织画布。在此之前,受制于材料的不便,创作上也有不少限制。这样一来,中国画就表现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就是实验性和自由探索的意味很强。所以你看中国山水画,几乎一个人就是一个类型。比如说荆关董巨(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这是山水画的一个特殊现象。正是因为物质材料自由度很高,就为我们认识山水画的风格,认识人文画的特点,提供了另外一个角度。事实上,物质材料、创作技巧、人的趣味和人的艺术上的观念等,都会要求一些特殊的材料和技法进行表达。
关仝《关山行旅图》
03
第二点就是,中国画包括山水画的批评标准,是非常特殊的。一个批评标准的设定,往往会影响艺术家的创作,或者说追求的方向。那么,中国画的批评标准是什么呢?我认为,它主要是一种内化的批评标准,也就是说,对人内在情绪感的要求会更高一些。例如,像神、妙、能、逸这样一些绘画作品的术语,其实就是我们古代的一些品评标准,它的设定的方向是人的内在的、情绪上的、心理上的,甚至是情感上的一种感受。于是,艺术家追求的方向,就是朝这些标准去努力,而不是去如何准确地、真实地再现外部的一个客观世界。
04
中国画的创作,特别是山水画的创作,有一些非常特殊的理论,其实对画家的影响更加直接。比如苏轼提出一个概念叫,“常形”和“常理”。什么是常形呢?他称之为“人禽、宫室、器用”,这些都是有“常形”。譬如一个建筑,我们可以完全按照草图,重新再建一个一模一样的。这些可以批量复制的物品,我们说是有常形。它们的样貌、形态是比较稳定的。
米芾《春山瑞松图》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事物,它无常形,像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这样一些自然界的事物,虽然没有稳定的形态,随时都在发生变化,但是它有“常理”。常形和常理的这样一种对比,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维方式。就是说,有一些事物,特别是山水画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题材,我们画家不必拘泥于具体的形象,而是要把握住它内在的常理。画一棵树、一棵草、一颗石头,形状稍微有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变形,这个问题不大,只要把它的纹理、生长的规律,存在的一些规则把握住了,仍然是非常成功的一件作品。云和水的流动、形貌瞬息万变,但是,只要理解把握了变化的轨迹和规律,然后再进行表现,就能得到极大的创作自由。
倪瓒《容膝斋图》
常形和常理的这个区分,对山水画的影响特别大。山水画家在创作的时候,可能获得的自由度更高,追求的是要把自然界内部的这种规则升级,把它表现出来。
所以水波烟云的变化之美,往往就是山水画家所特别乐于追求的一种趣味。
本文来自腾讯客户端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