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参与创建铁军前身的人,深受黄埔师生爱戴,为何遭排挤?

邓演达:一个不比蒋介石起步低的国民党元老,为何遭排挤?

邓演达字择生,广东省惠阳县人,1895年3月1日(清光绪二十一年二月初五日),生于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邓演达祖籍在梅县丙村,后迁到水湖墟鹿颈乡居住,世代务农。父亲邓镜仁在清光绪年间考取了秀才,在惠阳县城教书。他性情豪爽,有进取心。母亲是一位勤劳朴实,性情温顺的农村妇女,哥哥邓竞生是一个军人。邓演达从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遇事好动脑筋。其父经常鼓励他好学上进,长大后为国家做事。邓演达生长在农村,他常为农村贫富不均的现象而愤愤不平。邓演达对帝国主义侵华暴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恶痛绝。孙中山在广东领导了数次武装起义,特别是惠州一役,年幼的邓演达,亲历其境,这使他立下学习军事的志愿。

1909年,邓演达14岁考入黄浦陆军小学为第四期学员。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利用清末新军作为革命武装的基础,暗地派遣同盟会员邓铿任校长,他经常在学生中宣传孙中山的革命思想,邓演达是年级中最小的学生,但聪明早慧,奋发读书,勇敢过人,每次学校举行考试,总是名列前茅,令该校师生震惊,更为校长邓铿器重,14岁就被吸收为同盟会员。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他中断了军事学习,以陆军小学生的身份参加了姚雨平的革命军北伐,在总司令部任职,开始初露头角。

1912年,民国建立后,因为他年龄很小,被派往陆军速成学校、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深造。这期间他除了从事研究军事科学外,还进行了社会科学的研究来探讨救国的理论。1919年他在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毕业,他被派往徐树铮的西北边防军充当见习军官。

1917年8月,孙中山在广州召集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以反对北洋军阀的罪恶统治,完成民主革命事业。决定首先打倒桂系军阀,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进而统一南方。孙中山把实现自己计划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他用全力培植起来的“援闽”粤军身上。“援闽”粤军是孙中山1917年底,从粤督陈炳焜手中争到省长公署的二十营警卫军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孙中山把“援闽”粤军作为革命的基本力量,邓铿为参谋长。邓铿看中了他的得意门生邓演达,于是召邓演达到福建漳州统率宪兵,指挥这个小部队。

从此,邓演达和邓铿成了亲密战友。1920年夏,孙中山认为驱逐桂系军阀,夺回广东的时机已到,命令“援闽”粤军从漳州回师广东,邓演达率宪兵随军出发,10月打垮桂系军阀陆荣廷,11月29日,孙中山重返广州重组军政府。这时粤军已有八、九万人,成份复杂而又逐渐骄悍、腐化,孙中山遂决定派粤军参谋长邓铿创建粤军第一师,粤军第一师就是赫斌有名的“铁军”第四军的前身,邓铿兼任师长。

孙中山嘱咐邓铿选择有政治素养又有军事技术,能英勇善战又能带兵的年轻军官,作为第一师的骨干,加以严格训练,成为全军模范。邓铿调邓演达担任师部少校编练参谋,兼任军官教育班班主任,分批轮训下级军官。那时候,邓演达不过是廿多岁的青年军官,就协助邓铿整军经武,他能够团结官兵,运用人才,无论训练还是做工作,都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身体力行。邓铿不光是平时有事多找邓演达商量,在检阅部队,召集军官训话的时候,也以邓演达作示范,当场解答一些军事技术问题,因此,得到全师官兵的爱戴和尊敬,成了邓铿制军的左右手。邓铿又派邓演达组织工兵独立营,兼任独立营营长,经过邓演达细心经营,使独立营成为各团营的模范。随着粤军的成长,粤军总司令陈炯明日渐显露专横跋扈的军阀作风,邓铿越发感到只有努力培植第一师,使它成为革命武装的主力部队,才能牵制陈炯明,使他不敢佯动。邓演达了解邓铿的苦心,越发支持邓铿发展第一师的工作,这就为粤军第一师打下比较稳固的基础。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6月,桂系军阀向广东进犯,邓铿率第一师留驻广州迎击,这次战役,第一师击溃沈鸿英部一万余人。邓演达作战机智、勇敢,起了表率作用。粤军长驱直入广西。

1921年秋,孙中出亲赴桂林,并在那里成立北伐大本营,组织北伐。这时候,邓演达因公从广州到桂林晋见孙中山,由于他对革命的忠贞不渝,深得孙中山的赞许。这是孙中山和邓演达的第一次接触。孙中山随派邓演达率独立第一营平定中山县团匪,以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邓演达采取分兵进击和抚剿兼施的政策,平定了粤中地区。军队所至纪律严明,对人民秋毫无犯深得群众欢迎。邓演达勤于学习,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自学德语,不但能读,而且能讲。他计划省吃俭用,准备有机会去德国留学。

孙中山赴桂后,广东由陈炯明任省长兼代粤军总司令。他阴谋窃取广东军政大权,1922年3月刺杀了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窃兼第一师师长,这样就使第一师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当时,粤军第一师共有四个团,第一团团长谢毅和第三团团长陈修爵均系陈炯明死党,公开声明拥陈反孙;第二团团长徐汉臣态度模棱两可,第四团团长陈铭柜不敢公开表态。邓演达于是联合李济深、叶挺、李章达、张发奎等人形成粤军第一师的核心,坚决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和进军北伐,使第一师在赣州以南的王坎岭与守敌万本仁苦战,占领了赣州。1922年6月,陈炯明叛变,炮轰孙中山在观音山住所粤秀楼,孙中山被追逃到上海。当时在江西前线的粤军第一师,慑于陈炯明的威势,多数拥护陈炯明,而邓演达等少数人则坚决拥护孙中山。

陈炯明叛变革命后,窃夺了粤军总司令职务,把粤军调防肇庆。邓演达为使粤军第一师掌握在革命派手中,成为反对陈炯明的有力部队,他经常私下与李济深、张发奎、李章达及其他营连骨干密商反陈运动。10月,邓演达受到第一师革命军官的委派,秘密由香港转到上海会见孙中山,向他汇报广东和第一师的情况,并请示以后行动计划。孙中山指示,当前首要任务就是团结革命将士,共同起义讨陈,以夺回广东革命根据地。邓演达回粤后,遵照孙中山的指示,联络滇、桂军及粤军第一师由西江东下,秘密组织两路讨贼军。

另外,孙中山指派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以恢复广州,粉碎陈炯明西江防御计划。是役出邓演达任前敌总指挥,主持全师起义部队作战。当时,邓演达的职位并不高,但他能在关键时刻,见危受命,赤胆忠心,以他所率的工兵营为前锋,战斗中表现了卓越的指挥才能和英勇果断的斗争意志。在进攻江西肇庆时,敌守城司令沈鸿英戒备森严,邓演达率地雷队,进行坑道作业,炸开缺口,冲进城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作战,致使守城敌人全部被歼,活捉指挥官黄振邦。

由于邓演达率领东西路讨陈军取得巨大胜利,于1923年1月占领广州,陈炯明叛军退据惠州,挽救了革命的危机,孙中山才得以在2月又重返广州,重新成立了大元帅府。因邓演达在革命战争中屡建奇功,当时粤军由师升为第四军,曾提出升邓演达为第一旅旅长,邓演达极力推荐陈铭柜为旅长,自己任第三团团长。

孙中山建立的大元帅府因为没有雄厚的实力作基础,因此,很不巩固。外部受帝国主义策动陈炯明分三路袭击广州,内部滇、桂军阀杨希闵,刘镇寰借着反对陈炯明拥护孙中山的旗号,盘踞广东,妄图颠覆广东革命政权。孙中山被困在广州,革命政权岌岌可危。孙中山随即调邓演达到广州拱卫大本营,并授邓演达以少将参军之职,赠予孙中出亲笔题的对联和照片。对联上写着“养成乐死的志气,革去贪生的性根”。邓演达在孙中山的鼓励与信任之下,1923年4、5月间,又率部讨伐沈鸿英、陈炯明。他用兵神速,巧取肇庆,占领梧州后,联合广西军人黄绍竑、李宗仁共同收拾广西军阀,把肇庆与梧州连成一片,声势壮大,使滇、桂系军阀杨希闵,刘镶寰反革命气焰不得不有所收敛。

正当邓演达在广西作战时,叛军陈炯明在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接济下,企图卷土重来。孙中山急欲调邓团来粤讨陈,两次亲自致函邓演达,再三叮嘱邓演达“速来以资随手,万勿延迟”。邓接此信后,率领第三团于8月初,跋山涉水,迅速开抵东江前线,出其不意,深入敌阵,展开全线进攻。在博罗一役中,战斗非常激烈。邓演达以密集火力连续压倒敌人三次反击,又与敌人拼搏,展开白刃战。经过十天苦战,终于击败敌军。此次战役第三团亦有很大伤亡。为此,陈炯明造谣中伤,在香港报纸上大做文章说什么:“第一师健将邓演达在东江阵亡,粤军第一师丧失一员年轻有为的将领,从此不足惧矣!”足以说明陈对邓演达的惧怕了。

邓演达不仅能带兵打仗,还有一套治军的经验。在他带领的第三团里,他一方面重视政治教育,一方面从实战出发,进行实弹射击,夜间战斗等训练,让战士反复实施,运用自如。他还经常开展民主讨论,进行讲评。对于人事、财政,以及重大决策方面,他都经过会议讨论,个人不独断专行。他能响应孙中山的兵工政策的号召,在第三团创办染织厂,修筑公路等。

1924年1月20日,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现国共合作,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下令筹办黄埔军校,指派邓演达等七人为筹备委员。5月,黄埔军校正式成立,邓演达就任教练部副主任兼学生总队长。

6月16日,黄埔军校举行开学典礼,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讲演,强调创办黄埔军官学校,就是创造革命军,“将来挽救中国的危亡。”邓演达根据孙中山办校方针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和苏联顾问的友好相处现实,用极大的精力领导了办校工作。他首先从政治教育入手,设置了政治时事课,给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

他每周给学生讲一次国内外形势,讲述孙中山的三大政策的重要意义,怎样做一个革命军人,他讲话风趣,谈吐优雅,他能把革命热情和坚定信念,用生动言语表达出来,富有吸引力和鼓舞性,很受学生的欢迎。他不但有丰富的军事知识,也有理论修养,他善于演讲,讲起话来,铿锵有力,使学生特别感兴趣。他旗帜鲜明,爱憎分明,对国民党右派“孙文主义学会”分子十分鄙视。他对王柏令之流的腐化、堕落的作风让他更加痛恨。他最厌恶军阀主义,他经常讲话提醒学生,“黄埔是培植革命军人的学校,不是制造新军阀的地方,这里不容许有军阀作风。”邓演达办学严格认真,他经常深入课堂听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又能深入学生宿舍视察、经常问寒问暖。他注意遵守军纪,学校举行全体师生大会,他总是笔直坐着,不论时间多长,天气多热,也毫无倦容。他每天早晨和学生及带队的长官,一块儿跑黄埔岛,路途有二十华里的路程。

由于邓演达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办学有方,又能与同学朝夕相处,深为同学敬仰。于是邓演达在军校威信很高,影响很大,很受学生拥护,这就遭到了军校校长蒋介石的忌恨。因为蒋介石企图把军校办成培植私人势力的御用工具,生怕邓掌握黄埔军校学生的领导权,为此他依靠把兄弟教导部主任王柏令妄图把持军校领导权,排挤邓演达。邓演达往往直言不讳地指责他们,蒋介石就以此为借口,说有人要排斥校长,迫使邓演达在1924年冬离开黄埔军校。从此,邓演达代表国民党左派和蒋介石代表国民党右派,在是否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问题上,进行了不可调和的斗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