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家数字主权的竞争将体现在数据资源的争夺上
经过波澜壮阔的发展,中国的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世界上以单一语言、单一文化为主体的网络空间。网民数量是全球之冠,数据规模也是全球之冠。大数据是万物及万物普遍联系的全景式记录,大数据及大数据的相互作用,不但刻画了社会,同样也在预测、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在大数据时代的实践中,中国无疑将领先于世界。
国家大数据战略有三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组成部分,即数字安全、数字治理与数字经济。在相关领域,产业界、思想界其实都有了一些局部的尝试和实践,但通过国家大数据战略,更需要总结经验,上升形成一般的指导方法,进而形成指导实践的理论。未来社会实现数字治理的组织保障和数字经济领域如何推动经济增长的产业发展理论。
网络社会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就是,全面地链接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大量的异质性企业相互依存,形成了共生、再生乃至互生的价值循环体系。不同的行业形成了业务交叉、数据通联、运营协同的产业融合机制。不同的经济主体借助大数据形成了跨地域、跨行业、跨系统的社会协同平台。这种具备新型的“价值循环体系”“产业融合机制”“社会协同平台”属性的业态就被称为产业生态。
公司无非是组织生产与服务的一种形式。能否成立一家公司,本质上要看组成公司后的运营效率是否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其运行成本是否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如果满足这两个条件,成立公司才是有意义的。但是大数据、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利用网络技术,可以把诸多生产要素放置在统一的“网络平台”上,大家只要遵循同样的规则和标准,总能获得更具性价比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数字经济时代,把各个生产要素和生产环节集中到一家大型企业的做法未必是最经济的选择,取而代之的就是“生态”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数字生态论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基础,其价值和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数字生态是解决产业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佳实践。过去,国家扶持产业发展,一般是通过政策倾斜,希望该行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但是总体而言,中国产业集中度较低,产业内部生产力不均衡,所以虽然龙头企业或可达到甚至领先于欧美的水平,大量龙尾企业却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龙头企业或可独善其身,但无法苛求其兼济行业。也就是说,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带动行业整体性升级的道路,实属步履艰难。
产业生态的核心企业则不同,核心企业可以为该行业内所有企业提供完整的业务指导、生产管理、交易撮合、流通服务、金融支持等。核心企业从各类服务中获取收益,其利益是和产业的整体繁荣息息相关的。因此核心企业天然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传统企业用得上先进的管理方式,用得起普惠的金融服务,用得好交易撮合服务,从而促进行业整体性的转型升级。
第二,生态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实体经济的典范。譬如贷款服务,一般来说,谁贷款,资金就会给谁,至于贷款用途,只能通过事后审核的方式来追踪和管理。但是在生态整体价值循环中,贷款业务的业务流程得到了重组。贷款方、资金方、供应商三方形成一个整体。贷款方在贷款时申明贷款用途;资金方把资金直接支付给供应商,然后供应商给贷款方发货;贷款方收到货物后,开始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盈利后,归还资金方。这样就完成了一次金融价值循环。这种资金的价值循环被称为“生态金融”。
生态金融彻底地融入了实体经济中,在生态金融中的资金完全是在生产实体、流通实体、交易实体之间流转的,而不是在不同金融机构之间空转。这就抑制了金融泡沫的产生,从业务逻辑上彻底去除了产业金融杠杆的土壤。
在生态金融中,风险控制机制前移到了产业生态的业务风险控制中,用产业生态的业务风险控制机制取代金融部门内部的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只要生态繁荣,生生不息,金融业务就能做到风险可控。
生态金融提供了金融深化改革的方向,它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彻底地融入了一个又一个产业生态中,彻底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交易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使金融回归金融本质,服务实体经济,融入实体经济。
第三,数字生态是中国产业整体性超越美国的历史契机。从总体上对比中美产业结构的异同可以看出,美国各个产业的发展相对成熟,产业集中度比较高,信息化水平比较高,产业格局稳定。而中国大部分行业还处在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产业集中度比较低,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产业格局仍处在持续变化的过程中。
整体而言,中国产业结构要落后于美国。但是从数字生态论的视角来看,恰恰是中国这种落后的产业结构提供了产业间互联互通、深入融合的广阔土壤和发展动力。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是产业间深入融合的技术基础;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交易服务、通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方向。这一轮产业生态的融合过程将彻底拉开中美产业结构的差异。以产业生态为最小经营单位的数字经济将整体性超越以企业为最小经营单位的传统经济。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中国产业结构变迁的大趋势、大方向、主旋律。波澜壮阔的融合进程造就了中国产业整体性的后发优势,成为数字经济的华彩乐章,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四,数字生态是拓展国家网络空间、传播中国数字文明的载体。在目前的世界格局中,和平依然是主旋律。各国人民普遍希望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虽然各国的物理疆域趋于稳定,但是数字边疆却远远谈不上稳定,正处于各种网络势力此消彼长的过程中。未来国家数字主权的竞争将体现在数据资源的争夺上。
企业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哪里,中国的网络空间就扩展到哪里;数字文明传播到哪里,中国的数字主权就体现到哪里。尽可能地延伸企业服务是前提,也是基础。
谷歌、亚马逊、微软以及Facebook 等公司一度是美国“巧实力”的代表,是维护美国网络霸主地位的产业基础。从互联网发展趋势来看,这些公司依然处在狭义的消费互联网阶段。虽然这些公司改变了人们之间的沟通和消费方式,但是远远没有到改变人们生产方式的地步。这就是留给中国企业实现赶超的历史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