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49

牙龈有血肾虚,治牙龈反复出血
今天这篇文字,我来给你说说反复出现的牙龈出血吧。
之所以谈这个,也是因为后台上,总有读者提到这个问题。
关于它,我还真就在本子上,记录过一张配伍,以及一张小医案。
那一次,我老师带我下基层,到一家卫生服务站做业务指导。当时,他应邀做一次讲座,内容是“常见病的中医治疗思路”。
讲座期间,有一个基层的医护人员向我老师提了一个问题,说有一个病人,总是反复出现牙龈出血,到医院检查又没什么问题,这时候该怎么办。
他说完,就有别人在下面半开玩笑地说:去火呗!你那是好东西吃多了,火太大。什么去火,就吃什么。
我老师没言语。他问,患者是谁?在哪里?
提问的人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我自己”。
我老师把他叫过来:“你过来,我现在就给你看看”。
这个人很高兴,走过去。刻诊,见患者舌质红,脉细数,出血部位的牙齿略有松动,口不臭,齿痛不明显,只是略微有痛感。
我老师问,你都什么时候出血啊?他说,有的时候是吃东西时发现的,但更多的是早晨漱口刷牙时发现。给人的感觉,似乎是晚上睡觉以后出血,白天出血差一点。
我老师问,平时除了牙龈出血,有别的不适吗?回答是早晨起来腰酸,到下午的时候感觉乏力。
我老师当时就以这个人为例,对听课的人说:像这个情况,盲目用一些去火的药,就不对了。严格说,他需要补,而不是清。因为这个人的问题,在于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火。虚火的产生原因,在于不足。这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好处。它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深入、更精细。
我老师嘱咐患者用一个方子。我当时记了下来,现在分享给你——
熟地黄、山萸肉、丹皮各、枸杞子、怀牛膝、骨碎补各10克,山药、茯苓各15克,炒阿胶6克。水煎服。
接下来,我老师非常细致地,把这个患者的辩证依据讲解一番,用药思路和组方理念,也都做了解释。下面这些对中医了解不多的医护人员听了,觉得很解渴。
现在,我也来给你仔细说说吧。
你看,这个人脉细数,舌红。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舌红,说明有热,脉数,说明有热。有热,就是有火啊。但是,你再看,他的脉象有细的一面啊,说明什么?说明他正虚,有不足。
结合此人的年龄(当时42岁),以及晨起腰酸、下午乏力等感受,可以想见,乃是肾精亏虚、肾阴不足。正因为这个不足,他的脉才细而数。
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所以肾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如果肾精亏虚、肾阳不足,则虚火灼伤齿根,形成反复地牙龈出血、牙齿松动、隐痛。
但是,由于这个火,是虚火,源于身体的不足,而不是实火,所以它的疼痛不是很剧烈,牙龈红肿不明显,更不见腐烂,口臭也没有,出血的颜色也不是特别鲜红。由于夜里卫气潜藏于内,加重了虚热,所以晚上的时候出血明显,白天稍差。
所以说,这个时候,关键要补肾精、滋肾阴,这是才是主要的。
我老师后来告诉我,他用的配伍,叫做安肾固齿汤。方子再说一遍:熟地黄、山萸肉、丹皮各、枸杞子、怀牛膝、骨碎补各10克,山药、茯苓各15克,炒阿胶6克。
这里头,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滋阴添精,是治本的。山药和茯苓健脾,通过补益后天之本补益先天之精。丹皮清热凉血用于治标。怀牛膝和骨碎补,一方面补肾强腰,改善患者腰酸的状态,一方面骨碎补也是治疗齿痛齿疾的常用药。阿胶养血止血。这就是基本意图。
牙龈红肿出血
中医辩证用方经验
牙龈红肿出血的患者,中医谓龈为肉之余,为阳明所主,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肠,下龈出血者跟大肠有关系。中医角度来说,牙龈出血,多由胃热或阴虚引起。
(1)胃热引起牙龈轻度红肿,仅在刷牙时容易出血,色鲜,量不多
基本方如下:生地黄15连翘15鲜茅根30鲜芦根30鲜荷叶30
胃热重者牙龈红肿疼痛,伴有口苦而渴、大便秘结、小便黄等
基本方如下:生地黄15连翘15黄连6升麻6当归6仙鹤草30鲜茅根30
(2)由阴虚引起的牙龈渗血,牙龈微微红肿
伴有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腰酸胀等宜滋阴泻火
基本方如下:知母10黄柏10丹皮10山药10茯苓10山茱萸10泽泻10熟地15墨旱莲15女贞子15仙鹤草15
上牙痛与下牙痛病因大不同,中医这样治
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前几天一患者因牙痛来石家庄一家医院就诊,来时患者表情痛苦,手捂着半边脸,在交谈的过程中可闻到患者口里散发着的异臭味,也就是俗称口臭。检查口腔牙龈红肿,有出血的迹象,同时患者舌红、苔黄、脉数。这些表现都是胃火牙疼的症状。询问其工作性质,患者自述由于工作原因应酬较多,经常性饮酒,这些也是最容易引起牙疼的直接因素。
牙痛是很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牙龈的红肿疼痛、有时遇冷热食物会刺痛、面颊部有肿痛感等。牙痛大多由某些炎症和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神经感染引起的。牙痛有上牙痛和下牙痛的区别,上牙痛一般是由于胃火大引起。中医认为,牙痛多是由于感受风邪、胃火炽盛、虫蚀牙齿等原因所致。
众所周知,多食油腻食物可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在胃内产生积热,胃火旺可影响经络足阳明胃经,而足阳明胃经走向经过上牙齿,引起牙痛。其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或牙宣出血等。对于胃火所导致的牙痛运用中药效果不错。《类证治裁》中提到“治六腑火,胃火牙疼,颐肿,清胃散。”可视情况而加减药物,治疗胃火旺可用黄连、升麻、栀子、石膏以清热解毒,泻火;生地黄、牡丹皮以凉血清热。
此外,治疗牙疼也可选取针灸针刺治疗,主要以足阳明胃经为主穴位,针刺选取患侧穴颊车穴、太阳穴、曲池穴、内庭穴,对侧合谷穴,当用毫针泻法给予治疗。
预防胃火旺,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多饮水。忌贪冷饮重伤脾胃,要喝温水,水中可搭配薄荷、金银花、菊花等;
2.清淡饮食。上火时应少吃油炸类食物,花生、松子等坚果,多食蔬菜等低热量食物;
3.养成刷牙的良好习惯,饭后要漱口,睡前要刷牙;
4.可采用刮痧疗法以祛胃火。
前列腺炎2方
中药处方(一)
〖 辨 证 〗 阴虚火旺,真阴不足,虚火有余。
〖 治 法 〗 滋阴清热,利水通淋。
〖 方 名 〗 化阴煎。
〖 组 成 〗 生地黄6克,熟地黄6克,牛膝6克,猪苓6克,泽泻6克,黄柏6克,知母6克,绿豆9克,龙胆草4.5克,车前子3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中药处方(二)
〖 辨 证 〗 肾虚水停。
〖 治 法 〗 补肾利水,泻浊分清。
〖 方 名 〗 固精导浊方。
〖 组 成 〗 萆 12克,茯苓12克,菟丝子12克,淮山药12克,车前子12克,沙苑蒺藜18克,益智仁9克,牛膝9克,泽泻9克,乌药6克,石菖蒲6克,甘草梢6克。
〖 用 法 〗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 出 处 〗 《中医杂志》。
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
葱白散
【处方】 川芎2两,苍术(米泔浸)2两,白术2两,甘草(爁)1两,石膏(煅)1两,干葛(焙)1两,麻黄(去根节)3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四时伤寒,头痛壮热,项背拘急,骨节烦疼,憎寒恶风,肢体困倦,大便不调,小便赤涩,呕逆烦渴,不思饮食,又伤风感寒,头痛体热,鼻塞声重,咳嗽痰涎,及山岚瘴气,时行疫疠。
【用法用量】 每服2钱,以水1盏,加生姜3片,葱白2寸,煎至7分,稍热服,不拘时候。
【摘录】 《局方》卷二(吴直阁增诸家名方)
温通调经。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疼,肌瘦怯弱,伤劳带癖。脾胃虚冷,攻筑心下,连胁肋刺痛,胸膈病闷,背膊连顶,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或时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小肠及外肾肿痛,食伤浮肿,心脾冷痛
葱白散
【处方】 川芎1两,当归1两,枳壳(去白,麸炒)1两,厚朴(去白,姜汁炙)1两,官桂(去皮)1两,干姜(炮)1两,芍药1两,木香1两,青橘皮(去白)1两,神曲(炒)1两,麦糵(炒)1两,人参1两,蓬莪术(醋浸1宿,焙)1两,舶上茴香(炒)1两,荆三棱(炮)1两,苦楝子1两,茯苓(去皮)1两,干地黄1两,大黄半两,诃子半两(去核)(2味酌用)。
【制法】 上杵为末。
【功能主治】 温通调经。主一切冷气不和,及本脏膀胱气攻冲疼痛;妇人产前产后腹痛,胎不安,或血刺者;兼能治血脏宿冷,百节倦疼,肌瘦怯弱,伤劳带癖。脾胃虚冷,攻筑心下,连胁肋刺痛,胸膈病闷,背膊连顶,拘急疼痛,不思饮食,或时呕逆,霍乱转筋,腹冷泄泻,膀胱小肠及外肾肿痛,食伤浮肿,心脾冷痛。
【用法用量】 本方方名,《医方类聚》引《管见良方》引作“蟠葱散”。本方改为丸剂,名“葱白丸”(见《中药成方配本》)。
【各家论述】 《济阴纲目》:重在冷气不和,恐非胎前所宜,若产后血刺痛,或血脏冷者宜之。人身以气血流行为无病,此方以四物补血,人参助气,枳壳、厚朴行上焦之气,茴香、苦楝行下焦之气,木香、青皮行肝气,干姜温行血中之气,其余消之削之,皆所以温而行之也,气一行则痛自止矣。以盐行入血分,使气下行而主内,以葱引气外通而开表,如是则内外和而痛愈矣。
【摘录】 《博济》卷二
妇人阴肿外用方
1.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应验良方》)
2.阴门肿满,且作奇痒。可以蒜汤洗之,能消肿止痒。(《永类钤方》)
3.羌活、防风煎汤熏洗,妙。(《百一选方》)
4.枸杞根煎汤频洗。(《养疴漫笔》)
5.生地、当归、川芎、白芍、乳香等分。捣成饼,纳阴中。(《物类相感志》)
6.葱白研膏,入乳香末,拌匀,敷患处。(《集效方》)
失眠的问题
常失眠怎么办?我说失眠是大问题。食补不如睡补,一个人没办法睡的好,吃多少营养品都没有用。
现在人失眠,焦虑,许多和鬼神干扰有关。他本身福不够,又加上业障来了,就容易失眠了。人不能透支睡眠,透支睡眠就会减少寿命。
如果经常失眠,就要注意。不要住高层,尽量住二三两层。高层让人无法接地气。第二个,是白天可以多晒太阳,晚上实在无法睡,也不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去听听经,也许就能睡着了。尤其唱经的声音。
晚上最好不要喝咖啡茶等。如果常失眠又住高楼的,建议睡觉前到楼下有土的地方踏步。释放身体静电。不要整天整夜呆在高楼,更容易造成失眠。失眠和土气不足,脾胃不好,心中有挂碍有关。
有个故事,讲有个局长犯了失眠,治不好。被抓进去反而睡得安稳了。因为他犯错,怕被抓,心中有挂碍。心病引起的。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被抓了,不用藏,也不用痛苦心理斗争了,反而内心光明,没有挂碍了。所以要不做亏心事。
人在清净的时候,身体智慧就能开发。一般人吵吵闹闹是没有智慧的,安静才能开发智慧。比如去朝拜圣地,一定至少住一个晚上,人身体在睡眠时自然和环境感通。不仅脑袋能记忆,身体也有记忆功能,睡一觉印象更深刻。
人身是个强大的吸收器,不仅吸收食物,主要吸收天地日月星辰的能量。
胎儿在母亲肚子,十个月从受精卵变婴儿,主要的是婴儿的卤门在吸收天地能量。所以小孩卤门是活的会跳,它在吸收天地能量。
小孩出生,卤门要保护好,卤门开时,人吸收天地能量特别快,所以婴儿长得快,卤门闭合后,吸收天地能量就差了。道教有一种修炼,就是修到卤门的地方软软的。能婴儿乎。
看不懂舌苔的人、不会辨证的人,你该进群了,微信群里天天发。有久治不愈的人,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不怕出钱的加微信:微信号:y3l6i3n6
晚上是黑夜,安静,人安静休息后,自然的就能吸收到日月星辰的能量,人只要睡眠后,人身凭自己的高度智慧就能主动吸收这些能量。我们现在常常忽略身体的智慧,或者说身体本来可以吸收天地能量的部分。
比如穴位,人体穴位就是天地能量场的吸收点。人不仅鼻子会呼吸,人的皮肤也会呼吸。人不仅肠胃和植物精气神交换,人的穴位也和天地,日月星辰能量进行交换,那古人就说,五脏对金木水火土五星,人体有太阳穴,就是吸收太阳能量的穴位。
人得不到睡眠体内就无法恢复,所以晚上十一点吃夜宵是最笨的。这时最应该做的,是躺下来睡觉。让人体在黑暗中吸收能量。植物在月光下长得特别快,拔节的声音都有,人在睡眠休息中,也长的快。睡眠是很重要。
有些猝死的都和失眠,睡眠不足有关,以前台湾明星参加大陆半夜跑步,猝死。半夜本来是人要睡觉的,结果去跑步,多少体力不够透支。睡眠是大补,要谨慎。
淋症治疗
淋证是指小便频数短涩,淋漓不尽,小腹拘急,痛引腰腹的一类病证,系因肾、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所致。
淋证之名,首见于《内经》。以后历代医家对淋证均有较深的认识,如《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外台秘要》:“集验论五淋者:石淋、气淋、膏淋、劳淋、热淋也。”《诸病源侯论》:“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热淋者,三焦有热,气搏于肾,流入于胞而成淋也,其状小便赤涩。”《证治汇补》:“劳淋,遇劳即发,痛引气街,又名虚淋。”
现代医学的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及乳糜尿等,其临床表现类似于淋证者,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湿热蕴结 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酿成湿热;或过食肥甘酒辛,积湿生热;或心火下移小肠,热迫膀胱,致使湿热蕴结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遂发为淋,若小便灼热刺痛者为热淋。若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为砂石,则为石淋。若湿热稽留,阻滞络脉,脂液不循常道,而与尿液相混,则为膏淋。若膀胱热盛,热伤血络,迫血妄行,血随尿出,则为血淋。
2.肾脾亏虚 先天禀赋不足,房劳多产,年迈久病,或淋久不愈,导致肾气亏虚。肾虚与膀胱湿热互相影响,以致病情缠绵。如遇房事即重,则为劳淋。肾虚下元不固,不能摄纳脂液,尿如脂膏,则为膏淋。肾阴亏损,虚火灼络,尿中夹血,则为血淋。
素体脾虚,或思劳过度,或过用苦寒、辛香,耗气损脾,或淋久不愈,湿热伤脾,导致脾气虚弱。如遇劳倦即重,则为劳淋。脾虚中气下陷,则为气淋。
3.肝郁气滞 郁怒伤肝,肝失疏泄,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气火郁于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发为气淋。
淋证的病因以湿热为主。
本病的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但与肝脾有关。
其病机主要是湿热蕴结下焦,导致膀胱气化不利。
初起湿热蕴结下焦,或肝郁气滞,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以实证为主。病久则由实转虚,以肾脾不足为主,或虚实夹杂。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1)小便频数短涩,淋漓涩痛,小腹拘急,或痛引腰腹,为诸淋所共有,乃诊断淋证之主要依据。
(2)根据淋证各自的特殊症状,以鉴别不同的淋证。
(3)已婚妇女多罹患本病,常伴有低热,小腹坠胀,腰痛。
(4)易于反复,每每因着凉,感邪,疲劳而诱发。
2.鉴别诊断
(1)癃闭:癃闭以排尿困难,小便量少,甚至点滴全无为其特征,无尿痛,日排尿量少于正常,重则无尿。淋证则以尿频而疼痛,每日排尿总量多为正常,尿后余沥为其特征。
(2)尿血:尿血者尿中有血而不痛,血淋者,小便痛涩而带血,以此作为鉴别点。
(3)尿浊:小便混浊,白如泔浆,类如膏淋,但排尿时并无疼痛涩滞感,异于淋证之膏淋。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证首先应依据证候特征区分淋证的种类,如热淋:小便灼热刺痛;石淋:尿出砂石;气淋:少腹胀满,尿有余沥;血淋:尿血而痛;膏淋:尿如脂膏或米泔水;劳淋:遇劳即发。其次,辨明证之虚实,一般新病或急性发作多实,以膀胱湿热、砂石结聚、气滞血瘀为主;久病多虚,以肾虚、脾虚、气阴两虚为主。再次,应注意病情的转化。各种淋证可以互相转化,同一淋证和不同淋证之间的虚实也可互相转化,也可两种淋证或虚实同时并见,均须辨清,以指导论治。
治疗要点 论治以实者清利、虚者补益为基本原则。实证:膀胱湿热者,清热利湿;血热妄行者,凉血止血;气滞血瘀者,理气化瘀;砂石结聚者,涤除砂石。虚证:肾虚者,补肾;脾虚者,健脾;气阴两虚者,益气养阴。虚实夹杂者,补虚泻实兼顾,或攻补相间而施。治淋古有忌汗忌补之说,《金匮要略》:“淋家不可发汗。”淋证因湿热熏蒸,邪正相搏,亦常有发热畏寒,但非外邪袭表,故不可发汗,解表,且淋证又使膀胱蕴热,阴液不足,辛散发表,更有劫伤营阴之弊,但若因外感引发者,则仍宜酌用辛凉解表;忌补,乃指对实热证而言。
(一)热淋
1.临床表现 小便短数,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寒热,呕恶口苦,或腰痛拒按,或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濡数。
2.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通淋。
3.代表处方 八正散:车前子、滑石各20克,瞿麦、萹蓄、木通、生大黄、栀子、甘草梢各10克,灯心草5扎。
4.加减应用
(1)若湿重于热,可去大黄、木通,加藿香、厚朴、法夏各10克。
(2)便秘腹胀者,重用大黄,加枳实、厚朴各10克。
(3)寒热、口苦、呕恶者,合用小柴胡汤。
(4)热毒弥漫三焦者,可以黄连解毒汤。
(二)石淋
1.临床表现 尿中时夹砂石,小便艰涩,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腰腹绞痛难忍,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2.治疗原则 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3.代表处方 石苇散:滑石、车前子各20克,石苇、冬葵子、瞿麦各10克。
4.加减应用
(1)临证时可加金钱草20克,海金砂(包煎)、鸡内金各10克,以加强排石消坚之功。
(2)若腰腹绞痛者,可加芍药、生甘草各10克,以缓急止痛。
(3)日久腰酸隐痛者,加杜仲、怀牛膝、枸杞子各20克,以补肾壮腰。
(4)兼发热、尿中带血,可加蒲公英20克,黄柏10克,以清热泻火;白茅根30克,茜草根15克,大小蓟各10克,以凉血止血。
(5)石淋日久,阴液耗伤者,宜六味地黄汤合石苇散。
(三)气淋
1.临床表现 实证:小便涩滞,淋漓不宣,少腹满痛;苔薄白,脉弦。虚证:少腹坠胀,尿后余沥,面色?白;舌淡,脉虚细。
2.治疗原则 实则利气疏导,虚则补中益气。
3.代表处方 实者用沉香散:滑石、白芍各20克,石韦、当归、橘皮、冬葵子、生甘草、王不留行各10克,沉香5克(后下)。虚证用补中益气汤。
4.加减应用
(1)胸闷胁胀者,加枳壳、柴胡、乌药各10克,以疏通肝气。
(2)气滞血瘀者,加川牛膝20克,红花9克,以活血。
(3)虚证兼肾虚者加杜仲、菟丝子、山萸肉各20克,以补肾。
(四)血淋
1.临床表现 实证: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苔黄脉数;虚证:尿色淡红,尿痛涩滞不著,神疲腰酸,舌淡红,脉细数。
2.治疗原则 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以止血。
3.代表处方 实证予以小蓟饮子合导赤散。小蓟饮子:小蓟、生地、滑石、通草、炒蒲黄、淡竹叶、藕节、当归、山栀子、生甘草各10克;导赤散:生地、木通、竹叶、生甘草各10克。虚证予以知柏地黄丸:怀山药、山萸肉、云苓各20克,知母、黄柏、熟地黄、丹皮、泽泻各10克。
4.加减应用
(1)实证以湿热下注,迫血妄行为主,可加三七20克,琥珀粉6克(冲服)。
(2)虚证以阴虚内热为主,可加旱莲草、阿胶(烊服)、小蓟各10克。
(3)虚证挟有湿热者,加生苡仁、土茯苓、扁豆各20克,以淡渗利湿而不伤阴。
(五)膏淋
1.临床表现 实证:小便混浊如米泔,置之沉淀有如絮状,上有浮油如脂,或夹凝块、血块,尿道热涩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虚证:病久不已,反复发作,淋出如脂,涩痛反见减轻,但形体日渐消瘦,头昏无力,腰膝酸软;舌淡,苔腻,脉细弱无力。
2.治疗原则 实则清热利湿,分清泄浊;虚则补虚固涩。
3.代表处方 实证用程氏萆薢分清饮:车前子、丹参各20克,萆薢、知母、黄柏、菖蒲、白术各10克,莲子心3克。虚证用膏淋汤:党参、山药、龙骨、芡实、牡蛎(先煎)、白芍各20克,生地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少腹胀,尿涩不畅者,加乌药、青皮各10克。
(2)实证膏淋夹血者加白茅根30克,小蓟、藕节各10克。
(3)若脾肾两虚,中气下陷者,用补中益气汤合七味都气丸。
(六)劳淋
1.临床表现 小便赤涩不甚,淋漓不已,遇劳即发,时作时止;神疲乏力,腰膝酸软;舌淡脉弱。
2.治疗原则 健脾益肾。
3.代表处方 无比山药丸:山药、山茱萸、巴戟、菟丝子、杜仲、牛膝、茯神各20克,赤石脂、泽泻、熟地、五味子、肉苁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脾虚气陷,小便点滴而出,可合用补中益气汤,以益气升陷。
(2)若肾阴亏虚,面潮红,五心烦热,可配知柏地黄丸。
(3)若肾阳虚衰,症见面色少华,畏寒怯冷,四肢欠温者,可合用右归丸,或以鹿角粉10克分服。
(4)若低热缠绵,可加青蒿、银柴胡、地骨皮各10克。
(5)血虚者,加枸杞子、白芍各20克,当归10克。
【其他疗法】
1.单方验方
(1)大黄粉、车前子、甘草粉各6克,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2次,适用于热淋。
(2)白茅根、旱莲草、小蓟各18克,每日1~2次,煎水服,适用于血淋实证。
(3)旱莲草、小蓟、生地、山萸肉各15克,每日1~2次,水煎服,适用于血淋虚证。
(4)沉香、香附、车前子各6克,以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2次,适用于气淋实证。
(5)滑石24克,川萆薢、赤芍各15克,黄柏、苍术各10克,甘草6克,每日1次,水煎服,适用于膏淋实证。
(6)熟地、枸杞、山萸肉各15克,五味子10克,每日1次,水煎服,适用于劳淋证。
2.中成药疗法 知柏地黄丸、二至丸、大补阴丸适用于血淋虚证。柴胡疏肝丸、逍遥丸适用于气淋实证。补中益气丸合缩泉丸、十全大补丸适用于气淋虚证。石淋通片、复方石淋通片适用于石淋证。补中益气丸合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膏淋虚证。济生肾气丸、补中益气丸合金锁固精丸,适用于劳淋脾肾虚证。六味地黄丸、二至丸合金锁固精丸,适用于劳淋肾阴亏损证。
3.饮食疗法
(1)黄芪60克,川萆薢15克,猪膀胱1只(将药物纳入其内),文火久煎至烂熟,加少许调料后服食,分2~3天服完,每周1次,适用于膏淋虚证。
(2)生晒人参10克,猪膀胱1只(将药物纳入其内),文火久煎至烂熟,加少许调料后服食,每周1次,适用于气淋虚证。
(3)生黄芪、枸杞子、肉苁蓉、白茅根各20克,煎水取汁,放粳米50克,煮稀粥,每周3次,适用于劳淋证。
看不懂舌苔的人、不会辨证的人,你该进群了,微信群里天天发。有久治不愈的人,发舌苔说病情,诊费开方50元,不怕出钱的加微信:微信号:y3l6i3n6
【预防调摄】
1.注意会阴部清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2.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肥腻香燥辛辣之品,饮食宜清淡。
3.多饮水;勿忍尿,纵欲,过度劳累。
4.避免不必要的导尿及泌尿道器械检查,及时治疗消渴、痨证等相关疾病。
妊娠恶阻针刺治疗
本病是指妊娠早期,停经两月左右,出现恶心、呕吐、择食,严重者饮水亦吐。亦名“妊娠呕吐”,是妊娠期常见症状。其病因为妊娠期间经血不泻,营养胞胎,冲脉上逆,冲脉隶属于阳明,其气上逆于胃,冒失和降而致呕恶。
应用针刺治疗本病较药物效果快而显著,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妊娠早期,胞胎未固,针时取穴不宜过多;第二,忌用脐以下腧穴;第三,针刺手法要轻,针感不要过于强烈,以免影响胎气。
穴位与手法:膻中、内关、中脘、足三里。膻中,针尖由上向下斜刺,得气后使针感向胸腹传导。中脘,直刺,针感向脐下传导。内关,针尖稍向臂上方刺入,使针感向肘部传导。内关与足三里交叉取穴,如右内关配左足三里。膻中为气会,中脘胃之募穴,皆属任脉,内关乃八脉交会穴,足三里胃之下合穴。四穴相配有理气降逆、和胃止呕的作用,如痰多者可泻丰隆,肝热头晕者泻百会。一般留针20分钟。2~3次即可止呕进食。但不宜过食油腻,以免复发。
1958年曾治疗严某,27岁,停经50天,恶心,不思食,食入即吐,饮水亦吐,头晕、乏力,苔黄薄,舌尖红,脉弦滑。既往有妊娠呕吐史。已因孕吐而终止妊娠两次,此为第三次妊娠。当即针膻中、中脘、右内关、左足三里,用平针法,留针20分钟,点刺百会。针后呕吐减轻,能进流食。第三次针后,呕吐止,饮食增,一般情况好转,停止针刺,足月分娩。
服石散发,口噤心痛
葱白豉汤
【处方】 葱白半斤,豉3升,甘草2两,生麦门冬4两(去心)(一方有茱萸1升)。
【功能主治】 服石散发,口噤心痛。
【用法用量】 上以水5升,煮取2升,分再服。
【摘录】 《医心方》卷二十引《深师方》
解毒。主服钟乳石后,又服术,胸塞短气,头痛目疼,发动之始
葱白豉汤
【别名】 葱豉汤
【处方】 葱白半斤,豉2升,甘草3两,人参3两。
【功能主治】 解毒。主服钟乳石后,又服术,胸塞短气,头痛目疼,发动之始。
【用法用量】 葱豉汤(《圣惠》卷三十八)。《外台》有吴茱萸一升,无人参。
【摘录】 《千金》卷二十四
服石,因失食发,饮酒过醉发。乳石发,下痢
葱白豉汤
【别名】 香豉饮
【处方】 葱白1升,豉2升,干姜5两,甘草2两。
【功能主治】 服石,因失食发,饮酒过醉发。乳石发,下痢。
【用法用量】 香豉饮(《圣济总录》卷一八四)。
【摘录】 《千金》卷二十四
精神病治疗之我见
精神病的治疗,西医通常使用的是镇静一类的手法。好多人一生不能治愈,或者在精神病院度其一生,或者在家被看护。精神病的表现,有的是人烦躁,欲狂。还有的是默默不语,不爱搭理人。这个常常是被看成不治之症,认为中医也毫无办法。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这里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详细的介绍一下病因和治疗。
1. 瘀血引起的精神病
精神病的很大一类是身体中有瘀血引起的。病人的表现象上面说的,有的烦躁,口出秽语,有的默默不语,还有的白天没事,但是晚上入睡后有谵语,肢体乱动。这是因为身体的瘀血阻碍了头部的血液循环,导致各种异常症状。在入睡后血液流动减慢,那么瘀血的影响更为厉害。这类瘀血出现的同时,病人同时经常有热的情况,表现为脸色发红,有低烧,或者流鼻血。这里的瘀血是根本,发热是瘀血引起的。实际上当人身体的循环有障碍的时候,经常有发热的情况。
瘀血的出现,通常有几种原因:人受到了惊吓,受到了外力打击,或者是妇女经血不尽(特别是在更年期过后),或者是妇女产后造成,或者是平时过劳(劳复)(产后的瘀血也可以看作是过劳引起)。受到外力打击的情况,应该比较好理解。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受到打击后,皮肤有紫斑出现,就是瘀血的典型表现。那么瘀血的血块可能会在身体中循环,到头部从从而影响脑部循环,引起精神病。受到惊吓的情况,通常是惊吓突然影响了肝部的血液循环。
如果病人有精神病的症状,同时有大便干躁,甚至便秘,可以用桃仁承气汤治疗,方中有大黄,芒硝,桃仁,桂枝,甘草。这个方子是通大便的,同时桃仁有润肠,去瘀血的功能。如果瘀血太厉害,可以加别的袪瘀血的药,比如水蛭,虻虫,蛰虫等等。如果病人没有大便干躁的情况,可以仅仅袪瘀血和热即可,成方的话可选用桂枝茯苓丸加黄连解毒汤。桂枝茯苓丸的去瘀血的功能不是很厉害,那么可以酌情添加袪瘀血的药。
在我以前读的医案中,有妇女上坟时被山鸡吓出精神病的,有的是小孩子睡觉时从床上掉到地上吓出精神病的,还有小孩子被别的小孩虐待导致精神病的,还有的妇女更年期后突然莫名其妙得精神病的,还有的因工伤(高空跌落,受外物打击)造成精神病的。治疗上都是遵循祛瘀,去热的方法,往往是一两副药后病人就治好了。常常是挽救了一个人的一生。我读后常常是慨叹不已。昔时经常听老年人讲打雷或放鞭炮时,尽量不让婴儿听到,也是有道理的。常常有婴儿受到惊吓后,睡觉时有肢体不自觉的抖动的情况,就属于此等情况。还有的青少年受到成人的恐吓惊吓后,变得精神失常,也常常属于此等瘀血的情况。
2. 热引起的精神病
这种精神病常常是长期的,不是突然出现的。中医好多是说“肝火纵横”。其实不尽然,原因很多的。病人常常有易怒,青筋暴起,易出鼻血,厉害的还有内出血。发病的原因有几种。有一种是感冒风寒后,风寒之邪没有治好,却进入了肠胃。病人常有大渴,心中烦躁,常欲喝冷饮,不欲穿衣。而不明就里的医生(西医或中医)通常胡乱治疗,最后以精神病论处。其实这样的病很好治,用经方白虎汤即可(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如果病人比较虚,可以加人参。通常这样的病人有出汗的毛病。脉通常是洪大。
另一种热的精神病是血中和肝里有热。这样的病人经常会脸部发红,易出鼻血,身痒,脉数,急,大。原因经常有平时喜吃辛辣之物,饮酒太多,或者是和别人生气,没有排解掉。通常的治法是用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柏,栀子)。如果有便秘,可以用大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还有的病人上热下寒,或有手脚冰凉,那么可以用附子泻心汤,就是大黄泻心汤加附子。还有的病人在有热的同时有阴虚的毛病(无力,手脚凉),那么可以用黄连阿胶汤(黄连,黄芩,阿胶,芍药,鸡子黄)。
还有种热确实和肝有关,是肝郁,通常是:比如婆媳不合,吵架,还有的是生活中,事业上遭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比如觉得是自己升迁的机会,却是别人升迁了,自己没有得到)。这些均会造成肝郁。这时需要在去热的同时,加点疏肝的药物,比如生麦芽,川楝,柴胡之属。
3. 脾胃湿引起的精神病
这种精神病的一个典型就是癫痫,病人发作时口吐白沫,不醒人事。过一段时间醒后一切正常。还有的脾胃的痰饮没有那么厉害的,会有头疼,头晕,恶心,呕吐的毛病。有的病人会默默不语,或心思不定,失眠(自闭症)。脾胃的痰饮实际是脾胃组织液过多造成的。通常造成的原因有受外部打击,或饮食不当(太寒),或风寒后风寒之邪传递到肝/胃部造成,或受别人恐吓,惊吓,或受生活上精神的打击。治疗上以去除胃部的痰饮为主,同时要注意病人是虚,热,还是寒。那么在药里必须要注意到这一点,以期把病根治。实际上治疗胃部痰饮的病,是个很大很大的话题。我这里从大的方向说一下。本身袪痰饮的药可以用茯苓,半夏,陈皮,蜀漆,猪苓,天花粉,商陆,大戟,芫花,甘遂,瓜蒌。较常用的是茯苓,半夏,猪苓。当然每个药作用的部位也不尽相同,用时需细心分辨。比如大戟,芫花,甘遂,瓜蒌去除肺部的痰饮的功能较强。商陆,蜀漆去除脾胃肝的痰饮的功能不错。如果痰饮胶着,恐怕需要用桔梗,皂角等药。还可以用石膏,芒硝之类化开痰饮,以便祛除。
在治疗痰饮的同时,如果病人脾胃有虚寒的毛病,可以用桂枝,茯苓,白术,甘草来驱寒,健胃。另外可以用芳香型的药帮助化开痰饮,如佩兰,藿香之属。如果病人有痰饮的同时有热的毛病,那么可以去热,用黄连,黄芩,石膏,寒水石等等。一个典型的此类的方子是风引汤(大黄,牡蛎,甘草,龙骨,姜,桂枝,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儿童多动症(舞蹈证)经常用的一个方子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那么这个方子就有去热,健胃,祛痰,疏肝,通经络的作用。
4. 身体虚(少阴虚)引起的精神病
这种是非常非常容易误判的精神病,一般需要水平极高的中医才能诊断正确。病人通常是烦躁不安,甚至有欲以头撞墙的举动。一般的医生就会认为是身体有大热,给开大寒之药,外加镇惊的药,如龟板,龙骨,牡蛎,雄黄,朱砂。此时只要一剂药病人就可以立即人事不知,直至身亡。此时必须看看舌苔,看有没有热证的表现(苔黄),看看脉有没有数,大。同时要综合病人的病史以及服药的情况来诊断,才不至于误判。其实从现代病理学的角度来解释,是肾太虚弱,激素分泌失调,导致人的异常举动。当然,也有的人的表现是但欲寐,但这种情况比较不容易误判。
对于这样的病人,只要判断准确是阴虚(少阴虚),可以用四逆汤(干姜,甘草,附子)加茯苓。通常只要几副药就可以了。也可以补补肝肾的阴,用山茱萸,山药之属。
5。结束语
对于精神病,热,虚,瘀血,痰饮均可以引起。只要判断准确,用药精当,完全可以治愈。其效果远远超过西医的镇惊疗法。中医的治疗,用现代的话说,是Top-down的方法,其具体的机理需要几代人慢慢研究。但这并不影响疾病的治疗。当然了,机理的研究对于治疗和诊断也会起一个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
黄莲解毒又能治胃肠病
【导读】黄连的功效有哪些?黄连大家都知道是一种极苦的中草药,但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黄连的功效不止解毒,还可以治胃肠病等,下面就来说说黄连的功效具体有哪些。
清热解毒抗感染,黄连素不能取代黄
黄连传统多用于治疗热病温病、腹泻痢疾、疮疡疖肿以及心慌、心悸、失眠、冒痛、消渴、口疮等病症。
黄连是中医传统中使用得最早、最广泛的清热解毒药、抗感染药。用于各种细菌、病毒等感染性疾病,尤其对急性胃肠炎、急性菌痢效果最好。
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复杂性和普遍性,古代曾制定了大量的清热解毒的复方,以增强疗效。在当前抗菌生素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中药只有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使用。黄连的复方能增效和改善病情。
黄连素(小檗碱)是从十大功劳等植物中提取的,与黄连的作用大致上是一致的,但并不能取代黄连的全部功能,包括抗病原体作用。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口服黄连素片不及黄连复方煎液的疗效好。
黄连的功效
关于治疗慢性胃肠道疾病
黄连治疗各种慢性胃肠道疾病在古代就有许多良方,如泻心汤、左金丸、香连丸、戊己丸、黄连理中丸等,至今还在慢性胃十二指肠炎症、溃疡和慢性肠炎的治疗中广泛使用。这些配方非常合理,既消除了炎症,又调节了胃肠功能,因此,对胃痛、腹泻有很好的疗效,不比西药差,而且没有副作用。如果在剂型上加以改进,使服用、携带更加方便就更受欢迎了。
左金丸中黄连、吴茱萸同用,中医称辛开苦降、辛开苦泄。黄连苦寒与吴茱萸辛温同用,称寒热反佐。黄连理中丸黄连、炮姜同用,也是苦寒与辛温同用,寒热温凉反佐。既能消除炎症,又能解痉止痛和抑制渗出。
推荐阅读:
黄连茶的功效 清热去火就用它
感冒能吃黄连吗 黄连的小常识
孕妇能吃黄连吗 黄连禁忌请牢记
黄连配伍人参好吗 搭配都有啥功效
关于治疗各种慢性疾病
1.治疗心病黄连能治疗各种慢性心脏疾病,与玉竹、鬼箭羽、吴茱萸同用以强心,治疗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和免疫性心肌损害之心动过速、早搏、T波改变。
2.治疗肝胆病黄连与柴胡、黄芩、广郁金等配合,可保肝利胆,治疗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
3.治疗泌尿道感染对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等急慢性泌尿道感染性疾病清化下焦湿热,中医习惯上使用黄柏为多,但黄连也是使用的。
4.治疗消渴症黄连治疗消渴症是中医的传统。《本草纲目》消渴尿多有4个附方,其中有三方是单味黄连,一方是黄连、栝蒌根、地黄汁、牛乳,制丸。后《本草备要》记载:“单用能治消渴”。
关于免疫病的治疗
对免疫病的治疗,黄连与生地、黄芩同用,以清热、抑制免疫、抗过敏;与生石膏、知母、生地同用,以治疗免疫病发热和干燥综合征并发腮腺炎;与土茯苓、黄芩同用以治疗口腔溃疡;与徐长卿、焦决明同用,以治疗葡萄膜炎;与地肤子、生地、青蒿同用以治疗皮疹、红斑;黄连有促进唾液分泌作用,与生地、鲜芦根、生石膏同用,可改善口干等。
关于保护和调节胃肠功能
有许多中药剂量稍大或长期服用会出现胃肠道反应。甘寒助湿呆胃,苦寒损脾滑肠。有的药引起胃痛、食欲减退;有的药引起便稀、次数增多。
黄连的功效
原有的疾病还必须继续治疗。这种情况,加用黄连可以保护胃肠功能,以免长期服药而影响脾胃。
胃的问题在复方中可加用黄连、吴茱萸、佛手、白豆蔻等;滑肠问题可加用黄连、炮姜、芡实、木香等。这是由于黄连既调节了胃肠功能,又抑制了肠液分泌。中医所谓的燥湿功效。其配伍诸药加强了黄连的作用和效果。
对大便于结的病人,服用黄连会使大便更加干结。
(0)

相关推荐

  • 中医基础-问诊

    第三章 问诊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一.问诊的意义--明代张景岳将问诊视为"诊病治要领,临症治首务"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1. 问诊所获得的 ...

  • 经方百案研读 案023:牙痛(白虎加人参汤)

    金梅 吕旭升 白虎加人参汤 牙痛 二三 牙痛   [原文] 郭某,女,38岁.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切其脉洪大.   [研读]医案中患 ...

  • 跟着彩云学习伤寒论:核桃承气汤

    原文: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 核桃承气汤方 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大黄四两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 ...

  •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5个治疗骨质增生的外用方,个个有来头,有一个是内服的

  •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

    [活血破瘀.温通经络.消瘤散结的外敷方]#输卵管不通# 莪术50g三棱50g当归尾 100g 艾叶 50g白芷50g皂角刺 50g 血竭 50g地鳖虫 50g没药 30g透骨草 100g 红花 30g ...

  •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

    颈椎病常用食疗方 颈椎病患者在进行食疗时,主要遵循软坚散结.舒筋止痛的原则,按照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的不同予以配方.     1.复方红花酒     原料:红花20g,当归尾15g,赤芍15g,川芎15 ...

  • 《金匮要略》之106方总结应用《完》

    麦门冬汤 麦门冬 半夏 甘草 粳米 大枣 主治:1.虚热肺痿.咳嗽气喘,咽喉不利,咯痰不爽,或咳唾涎沫,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虚数. 2.胃阴不足证.呕吐,纳少,呃逆,口渴咽干,舌红少苔,脉虚 ...

  • 老人尿不畅,参考一下这个方

    I导读: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作者以清·沈尧封所撰<女科辑要>之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疗效. 补气通脬饮加味治疗老年性癃闭 作者/嵇明亚 老年性癃闭是一种以小便涓滴不利或 ...

  • 万方论文网_核心期刊目录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学报(改名为:医学争鸣)   4.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6.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7.解放军医学杂志 8. ...

  • 一个外用方,治疗慢性鼻窦炎

    I导读:作者应用苍耳子散原方内服作外治法,比内服简便经济,收效快,疗效高.临床值得一试. 苍耳子散外治慢性鼻窦炎 作者/黄宗勖 刘××,男,32岁,干部. 患者自诉: 在初中求学时即患慢性鼻窦炎,十余 ...

  •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

    治疗心力衰竭,方选五苓散合补阳还五汤或者真武汤! 治疗心力衰竭,首先要弄清楚患者是左心衰,还是右心衰?这个要了解二者的区别,再根据症状,选用选用五苓散合它方,或者真武汤. 一.左右心衰的区别. 心力衰 ...

  • 国医大师肖少卿:常用配穴主治方49类,涵盖100多种病症经验配穴

    大家好,我是九选艾的小九老师. 相信很多灸友日常艾灸中最困惑的就是关于配穴的问题,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当然,最好还是需要专业中医师详细辩证以后,方能给予有效合理的配穴方案. 前几日,朋友赠我一本国医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