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坏孩子吗?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276篇原创
文 | 果儿妈
1  
8岁女儿爱“拿”别人东西
女儿上小学以后,我发现她经常丢三落四。每次周末回家,不是铅笔、橡皮、尺子丢了,就是校服、水杯丢了。
除了丢东西,有时候她的书包里,还会多出一些我没见过的文具。
为此,我很困惑。不得已给她买文具都是成盒子的批发,才够她丢的。
一开始,我以为就我家女儿这样,还狠狠地批评过她。没想到,一和家长们交流,发现大多数孩子,都经常丢三落四。
前不久,还有几位家长在群里询问“有哪个孩子书包里多出了一本书”,她家孩子的英语书、数学书丢了。
我就很纳闷,那些丢了的东西究竟去哪儿了?肯定不会凭空消失。
一种原因可能是孩子粗心,放错了地方
还有一种原因可能就是被别的孩子拿去“玩”了。
那些凭空多出的东西,又是哪来的?在我的追问下,女儿说是她拿自己的文具和别人换来的。
昨天,班级群里有一位爸爸,吐槽自己8岁的女儿,老爱拿别人的东西。看见喜欢的东西,不管别人同不同意,都强行占为己有。
为此,人家孩子家长还专门找过这位爸爸,让他好好教育自己的女儿。
这位孩子爸知道后,气不打一处来。回来整理女儿的书包,果然发现女儿的笔袋里多出了一个漂亮的粉色橡皮。就问女儿:这橡皮哪来的?
一开始,女儿还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在爸爸的严厉追问下,女儿才承认,是她看见同桌的橡皮漂亮,就拿过来自己用了。
爸爸继续问:“别人同意给你用了吗?”
女儿低下头,更加吞吞吐吐。爸爸见状,更是气上心头,一巴掌打在了女儿的脸上。
这位爸爸气愤地在群里说:平时什么事都可以由着女儿,唯独这种涉及到原则性的问题,绝不能惯着孩子,得让她知道犯错就要付出代价。
2
孩子拿别人的东西就是偷盗行为吗?
其实被爸爸在群里吐糟的那个女孩,不仅学习好、才艺好,平时见到家长、同学也彬彬有礼,是老师和同学们眼中的优等生。
但为什么这样的孩子,会肆无忌惮地拿别人东西呢?这种行为,到底算不算偷盗行为呢?
从儿童身心成长规律来说,这位爸爸想的也许过于严重了。
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这种行为既谈不上“偷”,也不是大人所理解的“拿”,这只是孩子在特定年龄阶段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
儿童心理学研究分析表明,处于这个阶段2到10岁这个阶段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水平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根本没有“偷”的概念。往往就是我喜欢什么,就想拿回去玩玩,很少考虑拿回去之后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虽然老师和家长经常教育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但对小孩来讲,他们还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更不能将这句话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所以,对小孩拿别人东西的这种行为,家长其实大可不必过于紧张,也不要因此就担心孩子出了什么严重的道德品质问题。
如果因此打骂、恐吓孩子,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可能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影响孩子正常的社交行为。
但是家长也不能过分纵容孩子,还是应该采取适当方法,去矫正孩子的这种行为习惯。以免孩子将来长大,真的出现道德品质问题。
3
这几种方法,建议有困扰的家长试一试
孩子爱拿别人的东西,家长首先得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
主要反思两点。
是不是平时在生活中,事事处处为孩子做主,导致孩子没有自主权,一直用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是不是平时缺乏对孩子足够的关注,让孩子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博取父母更多的关注和爱?
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还是要学会适当放手,多给与孩子一些自主选择的权利。
小到买一支笔、一个本子,大到上什么兴趣班,学什么选修课。父母放心让孩子自己去选择,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孩子拥有了自己的心爱之物,就不会因为喜欢,肆意拿别人的东西。
同样的,如果孩子得到了父母充分的关注,也就不会因为抱负或者求关注,去故意犯错气父母。
其次,家长也可以尝试教育孩子“以物换物”,建立平等的交换关系,强化孩子的物权意识。
我女儿这一点就做的挺不错,她很小的时候就会使用这一招,总能让小朋友开心,自己又能够心安理得地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