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用笔之“断”

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代表作如三国吴皇象《急就章》的松江本。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代表作如晋代王羲之《初月》、《得示》等帖。狂草出现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从此草书只是书法家临摹章草、今草、狂草的书法作品。狂草代表作如唐代张旭《肚痛》等帖和怀素《自叙帖》,都是现存的珍品。
任何书体在使用中都有简便易写的要求,发生省简笔画和潦草的趋势。这种趋势是文字演变的主要原因。每当社会变革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文字应用频繁,个人随手省简,异体字出现的速度加快,为了使文字更加利于应用,势必要加以纠正。甲骨文时期有草写的痕迹。“周宣王太史作籀书”、“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隶书”以及蔡邕以八分书写熹平石经等,都是两周、秦、汉各自对当时流行的字加以规范化而颁定的标准字样,也是公认已形成的新的书体为正体字的开端。
但是要求简易的趋势并不因此停止。早在记录帝王公卿大事的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里就有简笔和潦草的字迹,史籍中“屈原属草藁”、“董仲舒藁书未上”,说明战国古文和西汉隶书在急速书写时也非正体。据魏晋人记载,东汉北海敬王刘睦“善史书,当世以为楷则”,刘睦死前,明帝派驿马“令作草书尺牍十首”。章帝时,齐相杜度善作习字的范本,章帝曾诏令杜度草书奏事。可见公元 1世纪中叶以来,草字已经不尽是出于匆促书写而是被珍视和仿习的字体了。从近世出土的汉简可以看到,西汉武帝时字划省简的隶书已经通行。到新莽时期,有更多省划和连笔的字。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简就已经完全是草书了。但是从周代到新莽时期都不曾把草书列为一种书体。
断与连是书法艺术一对重要的、辩证对立统一的概念,这一概念在草书艺术中表现尤为充分。不能连无法谈断,能断但却又是连的,其关键之处在于断的是笔迹,而连的是意、气、势。因此,古人常说'笔笔断而笔笔连'方为妙境。这里着重谈谈其中的'断'。
在草书的学习和创作过程中,有许多道道坎坎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如草法、节奏、气势、气韵、空势等,而其中草书用笔的'断'算得上是一个难点。朱和羹《临池心解》说:'作书须笔笔断而后起,言笔笔有起讫耳。然行书笔断而后起者易会;草书笔断而后起者难悟。倘从草书会其用笔,则探骊得珠矣。'所谓'悟',其实质是事理上或观念上的内容,为我们提出了为什么要'断','断'的目的是什么。一个在书学上有见地的朱和羹也认为草书'断'的难悟,由此亦可见其难的程度。
张旭草书 《古诗四帖》
草书的'断'果然是如此重要,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首先,是出于点画备法及加强线条质感为前提的目的。写草书到了一定熟练阶段后,一般的作者很容易滑向一味快锋、缠绕打结,线条轻滑,起讫模糊、意思浅薄。导致此类问题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被草书外在形式上的'流而畅'、'纵横使转'所迷惑,忽略行笔过程中必要的用笔意识、点画法度。唐代孙过庭说:'草不兼真,殆于专谨。''一划之间,变起伏于峰杪;一点之内,殊血刃挫于豪芒。'
怀素草书 《自叙帖》
其次,草书的'断'是为了更有效地表达草书的'势'。草书的势可分为点画之势———小势,结体之势———中势,以及行和全篇之势———大势。势与势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由小势自然生发致大势,亦可由特定的大势限定小势。后者更适宜于大草书写与创作。古人说,学书法无非是学会用笔,悟得用笔之势。势是草书作品的精神所在,是笔力发挥的重要前提,是草书内在律动的生命线。如不得势,草书内在鲜活的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都无从谈起。姜夔《续书谱》草书篇中说:草书'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皆以势为主。'因此,在草书斜正俯仰的书写过程中,为了保证'势'的顺畅表达,必须'因地制宜'地断。'断'不仅是势在草书中的重要性决定的。同时由于线条在表达势的时候要某种起始点上蓄势的需要,另起一笔也就变得更为必要。没有适度的起始点,势就难以发挥。这种'乍断复连,承上生下','起伏随势'(宋曹《书法约言》)的方法在草书书写过程中反映得淋漓尽致。
另外,由于草书创作的挥洒型的动态特点,书写过程是整个创作的中心环节,它不同于塑造型的静态创作。草书创作一方面在特定的气、势、节奏的伴随下,行笔一路迅速推进。另一方面,在推进过程中对点画、线条的质量又有相当高的要求,即使是张颠、狂僧也不例外。'忙不及草'、'匆匆不及草书'就是针对这一情况讲的。草书在'横斜曲直、钩环盘纡'的行笔中,为了使用笔始终保持最佳状态,避免用笔的强行突破,减少'忽笔',就需要调锋。姜夔说:'有锋以耀其精神。'调锋是动态情况下,随机应变、'遇事从宜'地用好笔的重要手段。要调好锋,用笔就得适时地'断'。调锋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点画之中进行,不着痕迹,即暗断。另一种是明断,另起一笔。两个方法,一个目的,不外乎使毛笔之锋颖恰到好处地在纸面上体现出线条之美。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原由,草书用笔的'断'有时也会因为视觉布白分割的需要、某种节奏和贯气的需要而随机使用。
综上所述,草书尽管是感觉成分较重的艺术,我们如此理性地去分析草书用笔的'断',其目的在于'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去感受它',感受草书用笔中'断'的目的和手段,掌握草书分解与整合的技能。以更积极的观念和思维层面去认识它,草书用笔的'断'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连,为了意连、为了势畅、为了气顺、为了起讫更分明,才能使草书作品创作心态更轻松,笔触更虚灵,气势更畅达,气韵更生动,连连断断满篇活眼,使作品的艺术效果更迷人。
(0)

相关推荐

  • 刘成伦|对赵之谦书法用笔的几点思考

    另辟蹊径,还是二律背反 --对赵之谦书法用笔的几点思考 ■刘成伦   赵之谦(1829-1884)是诗.书.画.印兼善的一代大家,沙孟海<悲庵居士文存跋>云:"赵之谦一代才华,经 ...

  • 通过历史资料追溯狂草艺术的源流

    草书和其他书体相比,就是从实用跃进到审美.抒情,这是书体演进的内秉因素.草书从汉末解散隶法的实用中产生,起初只是趋急赴用,后来从实用中摆脱出来,具有了独立的艺术性.草书分为隶草.章草.今草和狂草. 隶 ...

  • 集雅斋‖罗太平:谈谈草书的一些用笔特点

    编辑絮语 "集雅斋"是<毛白菜>微刊的一个特设栏目.社会生活是多元的,人的兴趣也是多彩的.用文字反馈出多元多彩,是<毛白菜>希望达成的一个目标.本期&quo ...

  • 以王羲之《远宦帖》为例,分析草书用笔的“断与连

    古人云"笔笔断而笔笔连"方为妙境,这是古人对草书用笔的描写,比如还有笔断意连等等.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连与断方能体现草法的节奏.气势.气韵等,"断"与& ...

  • 从《远宦帖》看草书用笔的“断”与“连”

    古人云"笔笔断而笔笔连"方为妙境,这是古人对草书用笔的描写,比如还有笔断意连等等.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连与断方能体现草法的节奏.气势.气韵等,"断"与& ...

  • 篆、隶、楷、行、草书用笔对比,初学者必珍藏!

    学好草书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欢迎您 查看草书名帖 要说世界上那么多的人,还是中国人比较厉害,竟然造出了毛笔.毛笔的作用简直太大了,它的通用性简直无与伦比.有时一支笔,往往既可写楷,也可写行草隶篆等 ...

  • 张芝此草书用笔淋漓酣畅 使转法度严谨 点画起止分明(大图)

    这篇图文的帖子为张芝的<冠军帖>,用笔淋漓酣畅,使转法度严谨,表现了书家良好的控笔能力.点画起止分明,收放有度. 此篇为"星墨阁书法"分享的第77篇图文,"星 ...

  • 硬笔草书技法专业教程,详解草书用笔、结构、等速写技巧

    今天分享的是<硬笔草书技法专业教程>对草书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以及如何横势快速书写的技法,本教材实用钢笔书写的,可以使用一般钢笔或美工钢笔,其他硬笔也可以,更建议使用钢笔,毕竟硬笔书法以 ...

  • 篆、隶、楷、行、草书用笔对比

    要说世界上那么多的人,还是中国人比较厉害,竟然造出了毛笔.毛笔的作用简直太大了,它的通用性简直无与伦比.有时一支笔,往往既可写楷,也可写行草隶篆等.当          然我觉得把写什么字用什么笔说得 ...

  • 草书用笔及笔画特点

    一. 露起露收: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二. 直中有曲:草书要讲究曲线变化,随意跌宕起伏,腾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的缠绕油滑, ...

  • 篆、隶、楷、行、草书用笔对比,进来了解一下!!

    我是晓舟书法-宋老师 如果你也喜欢书法,不妨加我微信来我朋友圈! 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书法吧 长按上方二维码添加我的微信 我们在书法大家园等你 要说世界上那么多的人,还是中国人比较厉害,竟然造出了毛笔.毛 ...

  • 草书用笔、章法10大秘诀

     草书用笔 1.露起露收:草书的起笔和收笔一般是露锋,但是要切记虚出浮滑.露起露收能使笔势相连,笔画间要有呼应且要紧密.   2.直中有曲:草书要讲究曲线变化,随意跌宕起伏,腾挪使直中有曲,但切忌一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