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和IB期有何区别?同属于I期,为什么一个要化疗,一个不用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发现肺结节的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新冠疫情一年多来,不少人主动或被动的去医院做了肺部CT并发现肺结节,从网络咨询量来看,肺结节咨询病人占了一半都不止,这其中确实有一部分高危结节病人手术之后确诊为肺癌。

最近有个肺结节术后病人在网络咨询,对自己的分期有一些疑惑。这个病人肿瘤病灶很小,不到1cm,病理提示浸润腺癌,肿瘤细胞紧贴脏层胸膜,淋巴结无转移,补充弹力染色提示阳性,也就是说癌细胞浸润了脏层胸膜。单纯从肿瘤大小,淋巴结情况来看,按最新版TNM分期,她属于IA期中的最早期IA1,然而,弹力染色阳性,脏层胸膜侵犯,她的分期直接滑到了IB期。

IA和IB期到底有哪些区别?

按第8版TNM分期

IA期是指肺部原发肿瘤最大径≤3cm,没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更没有远处脏器转移。而根据原发肿瘤大小,IA期又分为IA1、IA2、IA3,IA1是指原发肿瘤最大径≤1cm,局限于肺和脏层胸膜内,未累及主支气管,或者局限于管壁的肿瘤,不论大小;IA2是指原发肿瘤最大径>1cm,≤2cm,其他同IA1;IA3是指原发肿瘤最大径>2cm,≤3cm。

IB期是指原发肿瘤最大径>3cm,≤4cm,无区域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对于肿瘤最大径<3cm,但具有以下情况也属于IB期,1.累及主支气管但未侵及隆突;2.累及脏层胸膜;3.伴有部分或全肺的肺炎、肺不张。

IA期和IB期的区别更重要的体现在术后辅助治疗和预后上。对于IA期肺腺癌,无论是我国的CSCO指南还是美国NCCN指南都是不建议做术后辅助治疗的。然而,IB期不同,无论是术后辅助化疗还是辅助靶向治疗,目前都有一些相应的循证依据。在2020年NCCN指南中,推荐具有高危因素的IB期患者“考虑”化疗,高危因素包括:低于45岁者、分化程度为低分化、术后病理提示脉管有癌栓、病理提示累及脏层胸膜、淋巴结检出数目过少、病理亚型为微乳头型。

此外,IB期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也体现在了2021版NCCN指南中。在ADAURA研究中,相比于安慰剂,IB~IIIA期的根治术后EGFR阳性病人,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将患者2年内死亡和复发风险降低了79%。也就是说,EGFR突变阳性的IB-IIIA期的患者能从术后分子靶向辅助治疗中获益。所以,对于有复发高危因素的IB期患者,尽量及时进行基因检测,使用辅助靶向治疗。

从预后来说,IA期预后肯定要好于IB期,统计数据显示,非小细胞肺癌IA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以接近90%,而IB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75~80%。复发转移人群多见于低分化、微乳头型、脉管癌栓及胸膜侵犯者中。此外,是否复发与规范的手术操作、患者的免疫功能也有很大的关系。

胡洋,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上海医学会肺功能学组成员,中华医学会成员。擅长间质性肺病、结节病、肺癌等肺部疾病的预防与诊治。

温馨提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