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宗祠重光记

到公元2016年,陇西李氏西平忠武王李晟公后裔如陵公自1296年(元代元贞二年)由江西吉安吉水谷村元潭徙居江西萍乡下埠杞木,已经720年整(详见《家风》第三期第79~91页本人撰写的拙文“赣湘边界一望族——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历经七百多年的繁衍生息,以杞木为中心,方圆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乃至泱泱华夏甚至海外,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的杞木李氏后人已达数万之众。

杞木李氏自1867(清同治丁卯)年在杞木牌坊下始建“源公祠”,并赋予“敦睦堂”的堂号,以纪念正式入籍杞木的李氏第一世祖源公(始迁祖如陵公的曾孙),至1949年的不到一百年时间内,杞木李氏的三元五宗四十一支系,共建有祠宇(享堂)50多座。如源公祠、盛公祠、爵公祠、介公祠、访公祠、芬公祠、秀公祠、伯公祠、荣公祠、南公祠、宏远公祠、佳山公祠等等,或许正因为祠堂众多,所以杞木没有一座祠堂称为“李氏宗祠”。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不太久远之前的杞木李氏祖先们建立的众多祠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文革”及其后的一段时间内,几乎全部被拆毁,其中固然有所谓“破四旧”的错误思潮作怪,但更多是贫穷和小农经济思想带来的祸害:土改时期,一些赤贫如洗的人家被分配住到祠堂里,由于僧多粥少,一间祠堂往往住了几户人家。到了六七十年代,由于人口增加,住在祠堂里的人感到拥挤,在有了一点点积蓄之后,那些人纷纷在祠堂外择地建房,但是,祠堂里的那些住民已经心安理得地将分配给自己暂住的祖宗遗留下来的祠堂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为了几根木料、门窗、一些砖头和屋瓦,全然不顾这是祖宗遗留下来的古迹,竟然将自己住的那一部分祠堂的房屋拆毁,将拆下来的木料、门窗、砖头、屋瓦用于自己新建住房,这样一来,你行我效,在短短十余年间,可惜祖先留下来的数十栋祠堂几乎被不屑子孙拆光,其中有两栋祠堂则是被生产队拆毁后,其地基被改造成了稻田,硕果仅存唯一剩下一栋位于杞木留佳山的爵公祠。

这种大规模的祖祠被毁事件之所以发生,一是与当时社会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破四旧”的思潮泛滥,使得拆毁古建筑的错误行为没有社会组织去干预,二是社会剧烈动荡之后,广大农村原有的家族乡绅体系完全瓦解,历史上行之有效的乡规民约不复存在,以至于一些人以一己私利而拆毁祖祠的举动没有族人出面去阻止,导致杞木李氏众多的宗祠文化古建筑毁于一旦,造成了永远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教训是极其深刻的。由此可见,贫穷落后和愚昧无知是阻碍社会文化发展甚至导致其倒退的重要原因,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俯拾皆是。

爵公,谱名常禄,是源公的第十一世孙。爵公祠即为爵公后人所建,始建于公元1869年(清同治八年),完成于1870年,至今已经140多年。祠堂正面宽13.6米,深27米,建筑面积为367.2平方米;祠堂为单层结构,前后两进布局,前面一进的山墙有徽式建筑的风格。祠堂前后左右的墙体是由一种砂质粘土加上石灰用水拌匀后夯筑起来的,坚固异常,虽经140多年的风雨侵蚀,依然耸立不倒,结构至今保存十分完整,比起现在很多豆腐渣工程要坚强不知多少倍。

祠堂正面有左中右三座大门,中间大门上书“爵公祠”三个大字。也许是我孤陋寡闻,具有三座大门这种规模形制的民间祠堂我在别的地方真没有见过。门前屋檐下两根花岗岩石柱上有对联:众水朝宗旨泉环抱钟灵久;五峰顾祖仙树根蟠衍庆长。整个祠堂里面没有墙体间隔,祠堂内前面部分有三对花岗岩柱子支撑屋顶,后面则有两排砖拱顶住屋面;祠堂中间部位前后两进之间左右各有一方天井,一是用于排泄前后进之间屋顶的雨水,同时具有采光的功能;天井往后两侧的墙上均开有侧门,用于进出两边的侧房。

祠堂外筑有围墙,围墙槽门上原有爵公的第六世孙畹九公手书的“忠武流芳”四个大字。只可惜围墙及槽门均毁于文革期间。

爵公祠能够躲过被拆除的命运,与土改时分配住进该祠堂的三户人家有关。该三户人家相对没那么贫穷,且后来都离开该村,外出生活,难能可贵的是他们没有拆毁祠堂。由于分配给了这三户人家,即使他们后来离开了,其他人也没有权力再住进去,也就使得祠堂逃过了被拆除的命运,能够完整保存下来。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下埠一带兴起创办化工填料瓷厂的风潮,先是社办企业,后来慢慢有私人或合伙创办的小厂,当时有人在祠堂内办了一间化工填料瓷厂,直接在祠堂后面的墙上开了一个口,连到后面的山上建了一个烧制化工填料瓷环的窑炉,至今还可以看到祠堂后山上窑炉的烟囱。祠堂虽然完整保存下来了,但历经140多年的风雨侵蚀,加上办厂的人也不会刻意对其进行保护,所以祠堂还是显得有些破败。祠堂座向右边的侧房已被拆除,建了新的民房,座向左边的侧房有部分已接近倒塌,但祠堂主体部分本身的结构还是十分完整。

《世界李氏通谱·西平杞木李氏七修族谱》于2015年3月编修完成之后,杞木李氏族人中的有识之士,倡议修复爵公祠,但爵公只是源公后裔的一支,不能完整代表杞木李氏整个族群。鉴于杞木除爵公祠外的其他祠堂均已被毁、踪迹全无的现状,要重建最早的源公祠,几无可能,一是没有资料图纸,二来资金也是问题。经过反复商讨,族人决定将爵公祠修复后改为杞木的“李氏宗祠”,以供全体杞木李氏族人有一个怀念先祖、寄托家族精神的场所。值得一提的是,土改时分配住进爵公祠的三户人家,知悉族人准备将爵公祠修复后作为杞木“李氏宗祠”后,自愿放弃对祠堂的权利要求,都将分配给自家的那一部分无偿献出来,使得修复祠堂并改为“李氏宗祠”的动议能够落到实处。我作为爵公的第九世孙,撰写本文时,考虑再三,还是将本文的标题写成了“杞木李氏宗祠重光记”,虽然杞木原本众多的祠堂中并无“李氏宗祠”一说,但毕竟能够幸运保存下来而不是新建的唯一一间祠堂爵公祠改成了“李氏宗祠”,就算她是“重光”吧。

经过协商和在族人中募集资金,宗祠筹建委员会以45万元的价格,从省会南昌请了一家有古建修复资质的单位,于2015年10月开始动工修缮爵公祠。

2016年4月清明节期间,我和家人回乡扫墓,路过爵公祠附近的时候,在公路上远远地看了一下修缮中的爵公祠,可以看到祠堂屋顶已经盖上新的琉璃瓦,相当醒目。

后来,我和家人专程去参观了正在修缮中的祠堂,此时的爵公祠已经挂上“李氏宗祠”的临时牌匾。下图为部分参与修缮祠堂的族人在祠堂前的合影:

到了2016年6月初,祠堂的修缮接近尾声,我正好有事回乡,又去祠堂走了一趟。可以看到粉刷后的祠堂内部印上了“敦睦堂”的堂号,堂号下面的阶梯板,将用于安放从源公起各辈祖先的牌位。根据祠堂筹建委员会的统筹规划,我和我哥哥商量之后,两兄弟共同花了一点钱制作牌位,计划将从我父母起向上共五辈祖先的牌位也安放在祠堂内,使自己的直系先人有个灵魂的安栖之所。

参观之后觉得有点遗憾的是,祠堂修复没能做到修旧如旧,比如下图中可以看到的砖拱,被批荡了一层白色的墙面,花岗岩柱子也被刷上了一层深色的油漆。我认为如果能够维持砖拱和花岗岩柱子的原貌,更能体现祠堂久远的历史。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不一定正确,也许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更好地保护祠堂的墙体建筑等硬件结构。

经过族人的不懈努力,杞木“李氏宗祠”于2016年6月12日(农历五月初八)举行了隆重的竣工庆典。祠堂筹建委员会当时也给我发了请柬,但因为确实脱不开身,未能回去参加庆典,只是出了一点赞助聊表微薄的心意和一份关心。

修缮竣工后的杞木“李氏宗祠”正面:

尽管,祠堂的修复还不是那么尽善尽美,而且据说在修缮过程中还有一些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很多年轻一辈对祠堂的修复觉得不以为然。但毕竟,爵公祠的修复并改为杞木的“李氏宗祠”,对于杞木李氏族人来说,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值得为她记上一笔。

族谱、宗祠等民族民间文化,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走过曲折的道路,经历过不少的挫折,但随着对历史文化遗存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珍爱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性。真诚地希望通过编修族谱、修复祖祠等活动,使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可参考本人博文:“故乡杂记——修缮中的家族祠堂“,见:http://blog.tianya.cn/post-4013630-114674605-1.shtml )

2016-8-28于广州

(本文原载于“陇西李氏西平堂文化研究会会刊”《家风》第四期第88~92页)


(0)

相关推荐

  • 【文氏新闻】江西萍乡大义口文氏宗祠竣工庆典

    天下文氏一家亲  wsyjq8 亲们,无论您身在世界哪个位置,您只要点击上面蓝色字体 "天下文氏一家亲" 关注,即能加入咱们这个大家庭.让我们一起分享最新资讯.弘扬中华美德.传承优 ...

  • 南海布新李氏宗祠重光诗词联及祭文

    卜算子 布新‬李‬氏‬祠堂重光庆典 锣鼓震喧天,热闹非常见.犹是金狮起舞时,喜庆流人面. 忆祚昌开源,迈过千千堑.更盼今朝胜往年,祭祖无亏欠. 附:布新李氏宗祠楹联 自陇西以来文韬武略李氏声名贯华夏 ...

  • 文天祥后人在深圳繁衍生息,700年古村落保存至今!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南宋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举兵南下,自浙江临安沿海直逼广东海陆丰至宝安一带,文天祥自江西吉安等地募集数万民兵勤王抗元,包括其胞弟文璧及族人,都成为了文天祥抗元的子弟兵.南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6/6)

    赣湘边界一望族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 六.杞木李氏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李氏在赣湘边界的萍乡杞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700余年,列祖列宗和各代族人不畏艰辛.勤奋拼搏,克服各种困难,落地生根.开花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5/6)

    赣湘边界一望族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 五.杞木李氏的发展阶段和突出人物 李氏在杞木繁衍生息已700余年,大致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 艰难发展的草创时期:迁徙至清初(1296-1660年)的三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4/6)

    赣湘边界一望族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 四.杞木李氏的文化遗存 秉承国人编修族谱的传统,杞木李氏自清嘉庆壬戌(1802)年修成第一谱,至2015年3月,共修撰族谱七次,分别是: 第一谱,由源公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3/6)

    赣湘边界一望族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 三.杞木李氏的渊源 据六谱序,杞木李氏系唐西平忠武王(李晟)第七子宪公之后.宪公字章武,为江西观察使,殁后赠陇西公,故其后裔称"西平第&quo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2/6)

    赣湘边界一望族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2/6) 二.杞木李氏的著名历史人物 其实,萍乡最早的铁路,并不是后来才有的浙赣铁路,而是二十世纪初鼎鼎有名的汉冶萍公司修建的株萍铁路,即从萍乡安源到湖 ...

  • 族史宗风|江西萍乡杞木李氏敦睦堂散记(1/6)

    应"西平堂李氏文化研究会"会刊<家风>主编李风华先生的邀请,在参考了<西平杞木李氏七修族谱>及相关资料后,终于在2015年8月中旬完成一篇文稿,名为&quo ...

  • 【族史宗风】萍乡杞木李氏世系源流及字派

    江西萍乡杞木李氏为西平郡王晟公的后裔,自如陵公于元代元贞二年(1296)由吉安吉水谷村徙居萍乡西部的杞木,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至今已经700多年.综合<西平杞木李氏七修族谱>(2015年)和 ...

  • 赣西明珠江西萍乡,有哪些名人墓呢?

    萍乡,作为江西西大门,素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 萍乡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 萍乡,是赣西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既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策源地和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