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解用“舒肝运脾大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病医案
用“舒肝运脾大法”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病
来源:《老中医经验选》(续辑)
中基教研组 关汝耀
病例:
雷xx,女,69岁,退休工人,一九七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主诉:右上腹隐痛年余。自诉饮食多一些,尤其是肥腻的东西,则腹胀,右上腹剧痛,牵引右胁,恶心,甚则呕吐。平时胸中翳热,右
肩压痛,伴低热、口苦,面色赤,舌质暗红,黄白苔中心厚浊,脉弦滑数有力,大便硬,小便黄。
超声波检查:可见异物反射。
诊断:慢性胆囊炎、胆石病。
辨证:肝脾湿热气滞。
治则:舒肝运脾,行气消滞,去湿热化石。
处方:柴胡二钱,南木香五钱(后下),白芍八钱,甘草钱半,灵仙九钱,生苡仁八钱,绵陈八钱,酸梅根一两,六曲三钱,郁金三钱,云苓五钱。净水煎服。(一钱为3克)
疗效:上方每天服一剂,得大便溏、日二次。服了15剂,便止痛,腹不胀,无胸翳,低热亦退,脉滑数减,中按无力,舌质暗红,白苔、中心厚浊而浮,照原方加党参五钱、白术五钱以善后,隔1一2天服一剂。四个月后追踪,谓无发病。
医案浅解:(散人)
从上述病例观察,“慢性胆囊炎,胆石病”在男女老中青年的人都有发病,它的发病机理,表现“肝脾湿热气滞”是基本相同,以其邪正对比,虚实表现情况又有不同。
从本病例看,初时以邪盛为主要矛盾,故表现右上腹胁胀痛,胸中翳热,大便结,脉有力,用药亦注重攻邪,俟邪少正虚,舌苔浮浊,脉中按无力,又以健脾补气为主。
如果是虚多邪少,平时头晕,眼花,劳则心跳,气弱,脉中按无力,则用药应补多于攻。
如果正常邪盛。虚实错杂,感头晕,气弱乏力,纳呆,便溏,及自觉胁痛为次要,但长期低热不退,胸中翳热,舌红,黄白苔,用药宜亦攻补兼施。
以其温热病邪相同,故其脉多滑数,口苦,其苔多黄白,以其气滞相同,故皆右上腹胀痛引胁,其脉亦弦(弦脉主痛证,肝病),以其病在肝脾相同,邪必伤正,故善后,皆要养肝、健脾.补气补血。
方药:方中以四逆散去积实,加南木香、郁金,以舒肝行气,平肝养肝,加生公仁、绍陈、白花蛇舌草,以去湿热。
加威灵仙、酸梅很,以去积化石,加六曲、云苓、白术,以健消滞,加党参、孩儿参,以补气,加丹参、合白芍、甘草、以补血养阴。共成舒肝运脾,行气,去湿热化石,养阴、补气补血之剂。
方中最妙的是使用民间化石药酸梅根,取其轻泻作用。体实者每次用一两,体弱者每次用五钱可矣。南木香有行气止痛作用,体实者每次用五钱,体弱者每次用三钱可矣,多用服后会发生头晕,但休息片时无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