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灭商后,十万精锐部队消失不见,两千年后却在美洲发现了踪迹

原创2021-07-02 16:34·

《诗·商颂·玄鸟》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诗句,以略带神秘色彩的风格传颂商王朝产生的故事。

商汤王经过数次讨伐夏桀的战争后,筑牢根基,更有民心所向遂建立商朝。

而后历史发展,朝代更迭终究也让殷商结束了其统治地位,从中国历史长河中渐渐淡去,而其中故事也仍耐人寻味,颇具考究意义。

汤武革命开辟先河 历史发展不再一成不变

夏朝之末,国情危急,统治稳定已遭到很大的挑战,更有夏王朝最后一位君主夏桀继位后,统治愈加残暴,在王朝统治风雨飘萍之际加速了自身的灭亡。

与此同时商部落在逐渐发展起来,至汤做首领时,已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因不满夏朝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商汤联合起兵,意欲灭夏。

夏桀由于其残暴统治此时已处于众矢之的,加之商汤领导有方,在决心反抗之际,得道多助,一举灭夏。

商汤因以武力灭夏,打破了国王恒定的这一传统,也由此中国各代王朝皆按此规律更迭,因而称“商汤革命”。商王朝也从此开始了其居主导的统治时期。

商纣暴虐,矛盾激化,加速灭亡

在商朝统治的几百年中,可谓大起大落。商汤的建立,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自取灭亡,于商王朝的历史而言可谓是几个不容忽视的关键节点所在。

而其中成汤、盘庚、武丁等君主以德治国,与民为善,巩固了殷商王朝的统治,但后期商纣王长期暴虐统治,终致社会矛盾激化致极致,使诸多社会问题积重难返,导致了商朝最后的覆灭。

据有关史料记载,武丁以后,商朝统治愈加腐化,统治者沉湎于奢靡享乐生活,商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在邯郸以南、朝歌以北地区大肆修建宫殿,又作“酒池”、“肉林”“为长夜之饮”,大小官吏无不沉湎于酒,由于统治阶层的腐化和对民众残酷的掠夺压榨,平民的反抗活动日益展开。

同时期国内矛盾愈发尖锐,长期臣服于商朝的周,逐渐崛起并趁机拉拢一些小国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出现了三分天下周人有其二的局面,商要被周灭掉已成定局。

牧野之战 败局已定

在商纣王的残暴统治下,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周武王于此时起兵伐纣,并终以牧野之战的胜利宣告了伐纣战争的彻底胜利,商朝的覆灭,周朝的建立。

在战役开始前的酝酿时期,周武王姬发联合众多小国组成联军,与敌军在牧野进行了决战,一方面商王朝的军队多由奴隶临时拼凑组成,另一方面加之纣王残暴统治,许多奴隶纷纷倒戈,商朝败局已定,商纣王见自己已经无力回天。

遂在新建成的鹿台自焚而死,商朝亦随之灭亡,商朝自此结束了其统治地位。

而若细细考究,这一历史事件的背后仍有诸多疑点,这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一次“以少制多”的战役,而纣王的数万大军如“人间蒸发般”消失不见踪迹,疑点重重,这次战役也因此而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消失的十几万商朝遗军,究竟去了哪里?

造成这一事件的很大原因赖于当时信息交流渠道单一,信息传递不够及时,商朝诸侯中的大部分并未能及时得到纣王自杀的消息,依旧带兵前往都城。

而由此组成的商朝军队却在自那时起至今的历史记载上仍为一片空白,仿佛消失的无影无踪,牧野战争之后商朝数万军队究竟去了哪里,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如今对他们的去处的见解也是意见不一,各持其词。

但是具体的分为以下几种:

一、“东渡说”,即“军队东渡”,数万大军向东渡船,穿过太平洋,前往南美洲,是如今印第安人的祖先,这一说法仍待考证。

二、“宋国说”,十几万大军在宋公微子的封地隐姓埋名,融入当地生活。

三、“洛阳说”,这一说法是说他们弃军从商,成为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商人,即十几万人在牧野之战结束后,来到洛阳界,由于自身没有生产资料,便开始物物交换,从事商业。

四、“朝鲜说”: 十几万军队跟随箕子去了朝鲜,商灭周兴之际,作为王室子弟的箕子不能忍受周朝统治,便找到了这十几万商朝军队,一路向北逃亡,到了现在的朝鲜区域,并和当地的土著居民,共建了箕子朝鲜,而这一国家在西汉时期,被燕国人灭亡。

对于以上各种观点,极具争议的是"东渡说"和"洛阳说"。

一方面是现今可以在美洲地区找到一定的中华文明印记,美洲地区出土的一些器物,以及附着在上面的文字符号与商朝时期的甲骨文等非常相似,再有美洲地区的印第安人与亚洲人面容相似,在一些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共通之处。

这些都为"东渡说"的可实性提供了有力依据;另一方面的"洛阳说"即在牧野之战后,数万军队随即分散在附近部落,至洛阳一界时逐渐稳定。

由于生产资料的缺失,只能物物交换,也由此形成了"商人'的雏形。

对于殷商遗军的最终去向,至今仍存有很大争议,上述说法各有各的依据,难以判断。

在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更为科学的结论,即从当时及随后的形势、政策、科技水平和有关资料记载的来看,远洋东渡成功几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极有可能是这十几万军队既未东渡,也没有被灭族或是去到朝鲜,很大程度是当时的军队逐一分散,在就近的各个部落繁衍生息。

博古通今以促更好发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是我们可从商周之战中看出的,而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朝代更替的事件并不稀奇,历史的发展规律我们终不能违逆,我们所能做到是以史鉴今,以史促今,以审慎理性的眼光看待历史,去细想其中的智慧。

参考文献:《史记·殷本纪》《中国史纲要》《尚书·周书·武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