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颜小敏是秋叶写作训练营的负责人。很拼。

她家住汉阳,每天早上5点起床,奔波2小时上班,晚上9点~10点回家。

↑ 武汉分三镇,汉口,武昌,汉阳↑

5点起床

往返通勤3.5小时

工作10小时。

日复一日,激情高效。

我总感觉她是一个头上隐隐有“王”字的女孩。

昨天下午,超意外。

颜小敏一脸无精打采,向我提了一个问题:

“佳少哥,怎么才能像秋叶老师那样高效?”

我有点懵,因为我达不到秋叶老师的高能境界。

我问:“小敏,你也会嫌自己效率不高吗?”

“当然会啊,要做的事情太多,时间又太少,被困在日常忙碌中喘不过气,你懂?”

我懂。

怎么会不懂。

工作人啦,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只消一个不起眼的突发事件,比如家庭原因,健康原因,就能让你所有的安排彻底打乱。

一旦落后,更加落后。

能不焦虑吗?

怎么办?

我正在读一本《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或许能给出答案。

《稀缺》由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Sendhil Mullainathan、普林斯顿大学的心理学家Eldar Shafir,两人合写。

他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真相:穷困之人会永远缺钱,忙碌之人会永远缺时间。进而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案。

1、急症医院的手术室

一家急诊医院,手术室的使用率达到了100%,依然不够用。当遇到需要紧急医治的患者时,医院不得不将很早以前安排好的手术时间往后推。手术量已经远远超越了手术室的接纳能力,员工们也因为睡眠不足和工作压力而烦恼不已。

医院请来一位顾问。

顾问换了一种眼光对整件事情进行分析。

他给出了让人惊讶的解决方案:预留一间手术室待用(不排期)。

医院的手术分为两种:计划中和计划外的。

医院缺的是手术室——不管如何重新安排,计划中的手术室都不够用。

医院同时缺另一种东西——非计划的手术也需要安排手术室。

所以顾问建议:如果医院知道会时不时的来急症病人,就应该预留下一个专门应对不时之需的床位。

医院采纳了顾问的意见,竟然发现业务开始好转。

单独一间手术室用来接纳急诊手术后,医院的手术接诊率上升了5.1%,医院收入也得到了增长。

这个故事给我启示:

1、 时间的稀缺,让每个人在事业的贫困线上岌岌可危。

2、如果你的日程太满,突发事件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式倒塌。

3、 预留缓冲时间,能有效改善业务并发进程。

2、大行李箱和小行李箱

马上要出差,你会用一个行李箱来收拾行李。

你一开始将必需品装进了行李箱,洗漱用品、正装、数码设备。很快它就满了。

于是,你将东西重新拿出来,堆叠、拼凑,腾挪有限空间,试图合理布局重新装箱。

你将袜子包裹手机充电器,装入鞋子里面,挤在行李箱侧壁边。

这样一来,行李箱就多剩下一点点富余空间。

此时你会想:要不要带上毛衣?雨伞呢?运动鞋呢?

用小行李箱打包行李时,你不得不做出权衡:

装入一样东西的同时,就必须拿出另一样东西。

若想带上跑鞋,就需要从行李箱拿出某样东西,以腾出空间。

这就是稀缺产生的“管窥效应”。

管窥效应:专注于某一事物就意味着我们会忽略其他一些重要但不是很紧急的事物,导致我们的视野变窄,就像是“管中窥豹”。

为什么不能是“我全都要”?

同一次旅程,你仅仅需要的是换一个大行李箱。

这个故事给我启示:

1、你之所以不得不选择,是因为你给自己预设的空间是有限的。

2、稀缺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力。

3、“四点半起床俱乐部”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提到一个观点:

日理万机的人这星期很忙,下星期依旧会很忙。

处于稀缺状态下的人,不仅现在有这样的体验,一般之后也会持续生活在这一体验中。

时间永远是稀缺的,你想改变,只能换一个更大的行李箱。

秋叶书友会的小伙伴们最近玩一个很疯狂的游戏:“4点30分起床俱乐部”。

我是完全不理解世界上还有一群人每天早上4点30分就起床。

起这么早到底是为什么?有什么用?

精力跟得上来吗?起得早很了不起吗?

秋叶书友会的负责人王小夜跟我说,她也是早上4:30起床。

这样才可以保证至少2~3小时属于自己的时间。

王小夜告诉我,她早起可以:

冥想、写日记、做计划、做早餐、早操。

完成一段时间内自己主动的学习或产出(写作、阅读、学语言等)。

我懂了。

每天扩充一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留一些主动权在自己手中。唯有这样,才能让改善稀缺状态,用余闲产生复利,走出当前困境。

这才是秋叶书友会“4点30分起床俱乐部”的意义。

↑ 扫码加入“秋叶书友会”↑

4、穷人为什么贫穷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论证更多的是一个重要命题——穷人为什么穷?

作者认为,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是导致他们无能的主要原因。

他们的大脑中装满了稀缺,就没那么多心思去顾及其他事情了,比如教育、存款、投资。

就像城市中的马路,如果汽车占据了过多的道路资源,留给自行车、行人的道路资源就相应地变少了。

当稀缺成为大脑负担时,穷人会对当下困境更加关注,会不断“借贷”,把未来的资源去填补现在的空缺,这也意味着是给自己的将来挖下了更深的坑,形成了“今天的稀缺,将造成明天更大的稀缺”的局面。

如何应对贫穷的困境,建议大家打开这本书仔细体味。

《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值得一读,五星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