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57,58)

解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字意双解:

以清正治国,以奇诡用兵,以无为来夺取天下。我根据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根据如下。天下的禁忌越多,人民就越贫穷;民间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人们的机巧智慧越多,邪恶的事情就层出不穷;法令越繁杂,盗贼反而越多。所以得“道”的人说:“我无为,人民可以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我管理;我不搅扰人民,人民就自然富裕;我不贪婪,人民就自然朴实。”

旁注:

任何方式的使用与否一定要根据具体情境。治理国家使用奇也不是不可以,但从整体、长远来看“正”更适合。物极必反,一物降一物。人在本质上都是高级动物,生存是第一性的。如果一个人由于种种原因变的不能生存了,他还会顾及“道”的存在吗?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产生的原因除了人的自私本能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可能出现了违背客观、主观至极的思想或行为!就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生来看,始终如一的“清醒”、始终如一的合“道”是不可能的事情。螺旋上升、循环往复、时进时退构成了历史。

解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

刘晓林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尚福之所倚。福尚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字意双解:

国家的政治平稳,人民就会淳厚质朴;国家的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诡诈。灾祸中隐藏着幸福,幸福中潜伏着灾祸。谁知道它的最终状态呢?它没有定规。正奇、善恶可以相互转换,人们困惑很久了。所以说得道的人多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部,(如果把正奇、善恶看作分裂的事理来看待,势必会产生偏颇。)长的时日了!正直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却不炫耀。

旁注:

“其政闷闷”被不少的人解释为政策宽容,可能是为了与“其政察察”对比。事实上,在此处若理解为“不声不想、缺少波动”则更为适合。只有政治安定平稳,人们才会安居乐业。但平稳的政治与宽容的政治是不能划等号的。因此将“其政闷闷”与“其政察察”作为一般的并列关系来看更为恰当些。

宇宙间一个事物的存在至少受到两种因素的制约,这两种因素如同力学中的两种力。事物的属性则由这两种“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合力”来决定。如果祸多则福少,反之同样。祸福循环往复谁能确知它的最终呢?宇宙在,这一切无定论。宇宙不在,这一切仍然没有定论。然而作为宇宙中的生命个体因自己生存时间一定的缘故,于是祸福还是可以有定论的。本文还有对“度”及整体与局部的阐述。

注:解老子《道德经》的版本为刘晓林九天居士30岁左右所写,未做任何改动。

(0)

相关推荐

  • 道德经解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你肯定听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58章,它的原文是: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 ...

  •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八章

    <道德经>通读   第五十八章 原文 其政闷闷,其民醇醇: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民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81,跋文)

    解老子<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无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故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9,80)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和大怨,必有馀怨,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以责于人.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夫天道无亲,恒与善人. 字意双解: 和解大的怨恨必然很难彻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7,78)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之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损馀以奉天下?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5,76)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民之饥者,以其上食税之多也,是以饥.民之难治者,以其上之有为也,是以难治.民之轻死者,以其上求生生之厚也,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3,74)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三章  刘晓林 原文: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71,72)

    解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刘晓林 原文: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矣.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之不病也,以其病病也,是不病. 字意双解: 知道的再多也仍然能认识到自己还有不知到的,这是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9,70)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刘晓林 原文: 用兵有言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7,68)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刘晓林 原文: 天下皆谓我大,大而不肖.夫唯不肖,故能大.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恒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夫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

  • 刘晓林:解老子《道德经》(65,66)

    解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刘晓林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德.知此两者,亦稽式.恒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