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述而不作”(原创)
解“述而不作”
刘晓林
当代不少人将“述而不作”理解为仅限口授而不形诸文字,事实呢?
孔子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孔子的本意:尊重前人的智慧,综合阐述前人的学说;不有意创立新说,相信古人及学说,私自把自己与老(子)彭(祖)并列。”这是孔子谦逊而恭谨的说法——他非常尊重前人的智慧,非常相信且喜欢传统文化,绝非为作(创始)而作。
朱熹《集注》曰:“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换言:述是忠实继承、传承文化遗产,作是某种学识、智慧创立的开端。孔子一生努力在使自己整理过的前人典籍能够不“违背”、不篡改、不臆造,尽最大限度让后来者了解发生过的历史;其对中国文化真实延续做出了莫大的贡献。“述而不作”也成为了人们重要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所遵循的重要原则。
为什么会这样?事实上人们曲解了“述而不作”,甚至误解了“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作为局域性(整理典故)的治学方法和原则是没有问题的,作为一般性、普遍性的治学方法和原则实在不可取。“作非圣人不能,而述则贤者可及。”(见朱熹《集注》)。创始对于圣人而言,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对于一般的优秀者而言,能继承好传统就已经不错了。我想:朱熹对“述而不作”的注解甚是合理——所谓的“作”(创始)只能让极少数的出类拔萃者去完成。
圣人清醒地知道:在某些方面想有所创造、发现、想成为第一等是多么艰难的事情!芸芸众生若能将前人的智慧吸收、继承下来就已经非常了不起。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