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大吉 · 那些特立独行的猪猪们
猪啊!!!不用对着镜子喊啊!!
马上要到猪年了,
来看看那些特立独行的猪们吧。
猪面纹细颈彩陶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 甘肃省博物馆。
这是一头内心丰富的小猪啊。它应该最象王小波写的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了,人类童年时代的幼稚纯朴和满血的活力全在这张猪脸上啦。
陶猪,新石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国家博物馆。
野猪的前半身大,后半身小,家猪脑袋小身子大,这只猪前后一般大,应该是一头正在驯化改良中的猪。
猪形陶鬶,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国家博物馆。
马牛羊鸡犬豕,在过去对中国人最重要的六畜中,只有家猪明确肯定是在咱们中国本土驯化的啊。
陶猪,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湖北省博物馆。
在遥远的石器时代,从北方黄河下游山东的大汶口,到长江中游湖北的石家河,再到长江下游的良渚,到处都有猪们的身影。 不驯你还驯谁,快改名叫家猪吧。
陶猪,商代,殷墟博物馆。
商代这会儿能看见文字了。
猪被驯化后与人类的关系太紧密了,影响到了文字,有个窝棚(宀),再有头猪(豕),就是“家”了。
鬲形陶盉,商代后期,殷墟博物馆。
猪们从此站起来啦!
猪尊,西周,山西博物院。
肖型尊中非常少见的造型,目前全国只出土了两件,大概给庙堂供奉的都得是高大上的,猪太家常了吧。
再来重温一次猪猪们从大自然中来到人类大家庭的过程吧。
陶猪,汉代,故宫博物院。
这会儿俺还是一只野猪,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对自由的向往。
陶猪,汉代,故宫博物院。
有了一个温暖的家后,
只能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黄釉三彩猪,唐代,故宫博物院。
算了,还是彻底当家猪吧。
总想起身边正在走的朋友,有多少正在疗伤。
没被招安的,都成了反面形象啦。
石刻野猪,西汉,茂陵博物馆。
绕着霍去病墓排放了一圈石雕,这些都是禁止出境的顶级国宝文物,共同组成了在中国雕塑史和美术史和艺术史上都非常重要的茂陵石刻。
简单几下刻出的三角眼,就传神地突出了野猪的凶狠和狡猾,标准的反面形象。
难怪陈佩斯不相信浓眉大眼的朱时茂也能背叛革命,不知明晚的春晚会不会有他俩儿。
陶猪,西汉,阳陵博物馆。
跟现在的约克夏大白猪很像吧,涂上粉色像佩奇吗?
阳陵地下还有不知道多少陶猪呢,几辈子都挖不完。
玉子母猪,汉代,国家博物馆。
远古中国人接触最多的野生动物是野猪和野鹿,这两种动物都是社会性的,所以容易被人类驯化,但最终只有家猪而没有家鹿,就是因为猪的繁殖能力非常强,鹿在人工环境下繁殖力很差,所以汉族人过年要吃猪肉白菜馅饺子,不是鹿肉馅的啦。
黄釉彩绘子母猪,唐代,陕西历史博物馆。
高中生物课本讲遗传和变异时,引了一句俗语,“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猪啊,旺盛的繁殖力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充足高蛋白,还为遗传学提供了标准的证明。
陶猪圈,东汉,洛阳博物馆。
“圈养”一词就是这么来的啊,还有一句名言,“养肥了再说”,适用于各行各业。
陶猪圈,汉代,苏州博物馆。
玉握猪,汉代,山西博物院。
中国远古各地文化虽然都各有特点,但都把猪当作财富的象征,最早是直接把半扇整扇的猪往墓里放,后来是雕成精美玉猪陪着主人开始另一段奢华的生活。
对于中国人,猪除了代表生活富足和家庭幸福,还跟咱们的精神世界密切相联。
因为咱们是龙的传人啊。
龙可能是猪猪的传人啊。
C字型玉龙,新古器时代红山文化,国家博物馆。
最早的龙也许就是猪头和蛇身的结合啊。
猪猪也可以算神了吧,就像天蓬元帅,快快听听他的歌吧。
按天干地支,这个猪年是己亥年,再下一个猪年可要再等十二年,那可是辛亥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