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品鉴赏——沈宗敬的《乘风破浪图》

沈宗敬(1669-1735),字南季、恪庭,号狮峰、狮峰道人、卧虚山人,上海松江人,官至太仆寺卿,善作山水。他的身世显赫,其父沈荃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深受康熙赏识。王昶在《春融堂集》中写道:“(沈荃)以书名海内三十余年,被圣祖仁皇帝特达之遇,日或一再召见,上或自作大书令题其后,殿庭屏障皆属荃书之。”沈宗敬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官宦之家,故无须为生计发愁,写字作画更多是为了颐养性情。他尝言:“余以驽钝下材,得优游词垣,以绘事自娱。”他是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康熙南巡时,他因献画称旨而被赐题“烟岚高旷”的匾额。清代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写道:“(沈宗敬)山水师倪、黄,兼巨然法,笔力古健,名重士林。水墨居多,青绿亦偶为之。其布置山峦坡岫,虽有格而不续之处,而欲到不到,亦自有别趣也。小幅及册页尤佳。”可见,善作水墨、长于小品、取法宋元名家是沈氏绘画的特征。现藏于济南市博物馆的沈宗敬《乘风破浪图》(见下图)为纸本水墨,纵85厘米、横45.5厘米。画家在画面右上方款署:“乘风破浪舟,狮峰居士并题。”钤“沈宗敬印”白文印、“鲁公堂”朱文印、“客心庭”朱白文印等印。此作为我们了解沈宗敬具体的绘画面貌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切入点。

  沈宗敬的《乘风破浪图》虽为小幅中堂形式,但舍弃了复杂的图式,仍遵循小品画简略的构图原则,取一江两岸的三段式平远构图。全图景物按斜线铺开,形成了空疏的画面,营造出开阔的视野。画面前景描绘的是一处幽僻的码头,两侧一高一低的山岩将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台围拢起来,平台上支起一顶倪瓒式的草亭。隐蔽的环境说明此处不是人来人往的喧闹之地,适合文人高士饮酒赋诗、依依饯别。一处突起的石块在视觉上将通往码头的路径阻隔,更增平台的幽深寂静之感。两株高大粗壮的苍松交互相拥,不仅寓意了友谊万古常青,其劲健的身姿也透出一股勇往直前的气势,似乎在给启航远行的旅人以鼓舞。离开码头便是一片开阔的水域,两只帆船于湖面扬帆前行,江面渐次隐没在远山之中。此段画面直接点出作品主题“乘风破浪”。该主题源自唐代李白所写的《行路难》之诗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一段段横向波纹的示意下,画面从大片留白的江面过渡到了江对岸。岸上乔木郁郁葱葱,坡石的延展较为平缓,呈现出一派平淡天真的气氛。想来远行之人见此恬淡美景亦会平添几分悠然自若的神气。

  尽管此图有着明确的主题,但画家作画并非仅为写景叙事,其目的或许更多是为了表现笔墨技法。沈宗敬曾说他作画“每一命笔,辄具体古人笔意”。这是一种源自明代董其昌的绘画观念。在沈宗敬的交友圈中,有两名画家尤为引人注目:一是王原祁,二是唐岱。二人都是深得康熙赏识的“词臣画家”(以绘事蒙受宸眷的文学侍从诸臣)。王、唐二人不仅为师徒关系,也是沈氏的好友,并都精通画论,是董其昌“南北宗”论的支持者和实践者。董其昌在沈宗敬心中的分量也很重。他说:“赵、董二文敏,胥吾师也。顾余生也晚,时时有不见古人之恨。”董其昌十分强调笔墨技法在山水画中的运用。他在《画旨》中写道:“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精妙论,则山水绝不如画。”在具体的实践中,董氏灵活地提取传统绘画之局部元素,并通过内化、改造将其放入一个新造的图画结构当中,以此达成对传统的继承,创造出新的笔墨形式和构图样式。沈宗敬想必也深谙此法。在《乘风破浪图》的山石表现上,画家先用披麻皴绘出基本纹理和局部轮廓,其后加以短粗的墨笔层层积染,对表面再增饰细密的苔点,用笔沉稳而有秩序,墨色的灵活变化所带来的苍润浑厚的笔墨效果远溯董、巨一脉,近追黄公望。而以疏简的方折用笔表现景物、三段式的构图以及设置简陋的空亭则借鉴了倪瓒的画法。图中所见的丰富笔法和布景方式应是沈宗敬内化古法的结果。

  综合沈宗敬的身世、交友圈及绘画特点来看,他无疑是清初正统派绘画圈子的一员,也是“南宗”正脉的传承者。

——摘自《中国书画报》

(0)

相关推荐

  • 董其昌是怎样评论仇英绘画的艺术?

    仇英是明代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征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沈.文.唐三家,不仅以画取胜,且 ...

  • 【天下艺术】国画:南北宗论

    董其昌在历史上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他出生在上海松江,当时称为华亭.明万历十七年考取进士,后来官至礼部尚书,谥文敏.董其昌才华俊逸,好谈名理,博学多才,擅长书画鉴别.他在书法上,初学颜真卿,后改学虞世 ...

  • 藏品鉴赏——闵贞《人物图》

    闵贞(1730-1788),字正斋,号蓼塘居士,江西南昌人,扬州画派画家之 一.他侨居湖北汉口,曾流寓扬州.因有孝行,故人称"闵孝子".他父母早丧,为追绘双亲容貌,苦练画艺.他的人 ...

  • 大英博物馆藏品鉴赏:高古玉作品 (40图)

    大英博物馆藏品鉴赏:高古玉作品 (40图) 古代艺术  这些几乎都是汉代及之前的玉器,动物玉雕大多是商代,少量是周代的作品,供大家学习参考. 古代艺术 审美决定了我们的生活层次

  • 藏品鉴赏——王宸的《山水图》卷

    王宸(1720-1797),字子凝.紫凝.子冰,号蓬心.柳东居士蒙叟.玉虎山樵退官衲子等,王时敏六世孙.王原祁曾孙,江苏太仓人.他与王玖.王愫.王昱合称"小四王",著有<绘林 ...

  • 藏品鉴赏——蓝瑛的《山水图》

    蓝瑛,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东郭老农,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长期活跃于杭州.嘉兴.南京.扬州.绍兴等地.对于蓝瑛习画的始源,文献记载甚少.但从"摹唐宋元诸家,笔笔入古,而于子久究心尤 ...

  • 藏品鉴赏——章谷的《溪亭对语图》

    在中国画创作与研究的发展过程中,笔墨是最为宝贵的资源.笔墨不仅是一种表达方式,也是一种精神载体.它记录着创作者的意图.情绪,传达出其审美方式.通过画中笔墨的走势,我们往往可以体会到画家的情感.由此可知 ...

  • 藏品鉴赏——陈之佛的《松龄鹤寿图》

    <松龄鹤寿图>是陈之佛工笔花鸟画作品中尺幅较大的一幅,纸本设色,纵148厘米,横296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是陈之佛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绘制的献礼巨作. 此图绘10只体态优雅 ...

  • 藏品鉴赏——清   俞龄《曲水流觞图》

    俞龄,字大年,浙江杭州人,主要活跃于康熙时期.他善画马,兼工山水.人物.花鸟,各尽其妙.清代<图绘宝鉴续纂>记载:"(俞龄)更有传神阿堵,不异虎头,而天机所到,泉石峰峦,摩诘之后 ...

  • 藏品鉴赏:陈淳《牡丹湖石图》,数朵欲倾城 深院留天香

    现藏于苏州博物馆的陈淳<牡丹湖石图>(见下图)为其嘉靖年间春日所作.此作内纵181厘米.横93.2厘米,外纵290厘米.横118厘米,装裱款式为立轴.画家绘湖石.牡丹之景,画面气氛雅静闲适 ...

  • 藏品鉴赏:文徵明的山林胜境《三绝图》卷

    文徵明品行高尚.其父文林死后无钱送葬,郡邑赠财物助丧,而文徵明不受,百姓筑"却金亭"记其事.文林与内阁首辅张璁.杨一清为故交,但文徵明却不愿意以此谋仕途.45岁时,"宁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