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甘仁氏内科传承和现状

丁甘仁是近代杰出的中医学家,也是有卓越成就的中医教育家。其所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后由其长孙丁济万执掌,并更名为上海中医学院,直至1948年停办,历时三十二年,连续办至三十届。师资优秀,所聘教授皆为当时医家名流,如

谢利恒、曹颖甫、夏应堂、余听鸿等。培养出大批中医优秀人才,如

程门雪、秦伯未、许半龙(此为丁氏三大弟子)、陈存仁、章次公、陈耀堂、张伯臾、严苍山等,这些是丁氏内科第二代代表人物。

第三代也是人才辈出,频出名家、中医学教授、主任医师,内、外、妇、儿、伤骨、针灸专家广为其人。有的虽为他科著名传人,但内科功底仍为精湛,如外科名家

顾伯华、针灸大师尤益人、石氏伤科传人石仰山等,均得益于丁氏内科的传授,并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中,融入丁氏内科的学术理念,促进了专科精粹发展。

这二代弟子是海派中医学的中坚力量,获国家级荣誉称号者殊多。上海四名国医大师中三名均渊学于孟河丁氏内科。

也有兼任医疗行政领导者,如秦伯未、章次公曾为国家最高卫生行政机构之中医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首任院长程门雪、继任院长黄文东及近年的严世芸校长为中医的传承、培养后继作出贡献。这是外姓弟子传承概况。

丁门直系也培育出为数不少的优秀子孙,问世家业承其术。其长子早逝,立

长孙丁济万为传人,次子丁仲英及孙丁济华、丁济民、丁济南,丁济万之子丁景源,丁济华之子丁景孝,丁济民之子丁一谔等皆继其志,行岐黄术而各有建树。

丁氏内科家传家谱图如图1-1所示,共十位子嗣承业。丁氏后代中

丁济万医名尤为突出,其身材修长,外貌、举止行为颇似其祖父,非常聪明,深得丁甘仁喜爱,得其精心教育,如丁氏套方即为丁济万所制,以规其范、绳其法,可谓深得真传,立为继承人。后诊业极其繁忙,声名亦宏,又执掌中医学院(1926—1948),兼顾教学医院的诊务,言传身教,丁氏内科的特色、学术精粹弘扬于后。第三代传承教育,其主力当出于其门下,包括国医大师裘沛然得之真髓,对“温伤一体”学术思想极为提倡,是忠实的追随和运用发挥者。我的两位老师,

席德治(系丁济万内弟)、方宝华及我熟悉的一些第三代名家如胡彭寿、黄吉赓、王羲明等前辈均是丁济万弟子。

[插图]

图1-1 丁氏内科家传家谱图

如今在中国的港、澳、台地区及世界诸地的中医事业,仍活跃着不少丁氏内科后继者,影响波及五洲。

“和缓轻灵”是丁氏内科显明的学术特征。几代相承至今,真正受到丁氏内科学术熏陶的医者,大多数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信奉和保持这样的风格,用药不多,药性亦多平淡,虽有兼顾,仍不失轻灵之长,犹在对湿热、温病处理的疗效显著,或温伤兼用追求实效。

【举方】 荐宝华师常用沙参麻黄方:南沙参10克,炙麻黄6克,前胡10克,光杏仁10克,赤茯苓10克,江枳壳6克,苦桔梗3克,知母10克,贝母10克,连翘12克,冬瓜子12克,鲜芦根12克。

是方用于风温初期,咳嗽不绝,痰黏气逆,口渴不仁,舌质红苔薄腻,脉细数带紧。

病机:风温痰热逗留,肺气宣肃失司,治则散风温化痰热。方中特点:沙参与麻黄相伍,麻黄伤寒经方多用之,此用以其性温透散之功,沙参伍之防其燥热而润肺,方中枳壳、桔梗乃丁氏所习用之药,谓天地升降汤,一升一降而利肺气宣肃,此二组药是丁师常用治咳对药,合时方加减,治咳效如桴鼓。笔者曾写了总结案例,发表于《上海中医药杂志》。

受师承影响和启发,本人临床处理胃疾较多,十分注意理气药的轻灵运用,慎用开破之气药,以通降为主柔理为辅,旨在恢复脾胃中枢的升降之性,较快缓解胃疾胀痛之症。并在临床上,对处病先调气机理论与和缓轻灵用药的思路融合,用于多种杂病处理,秉承了取法用药平淡的风格,在实践中受益良多。本人系丁氏内科第四代门人,同辈之中,丁氏内科后人,像我一样受之裨益不少。

丁甘仁逝世行将百年,丁氏内科学习传承现已至第五代。对这位近代杰出的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及丁氏内科的研究活动虽有断续但未终止过。近十年来出现了官方或民间组织的孟河医派学会。2008年,常州孟河成立了“孟河医派传承学会”,主要是以丁氏内科为主兼孟河费、马、巢氏后人参加的民间组织,参与的主要成员是沪上丁氏门人。学会自筹资金复原建成了丁甘仁故居等配套建筑,设立了孟河医派书院,学习活动不断,吸引了全国各地及海外丁氏内科后人加入,约300人。2015年举行了丁甘仁诞辰150周年纪念会。学会在常州设有孟河医派名医堂,沪上医家定时前去坐诊,并在继承工作中大力推进对孟河丁氏内科的学习继承力度,从各地中医药大学毕业生中挑选了一批有志于学习继承丁氏内科的学生,结对拜师,在孟河书院学习,临床带教主要在沪上跟随尚健在的第三代老先生。

此外,学会不断推进丁氏内科传人学术著作的编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学会、地方政府都给学会以莫大的关心和支持,对丁氏学派传承做出了切实的努力,让丁氏内科代代相传,造福人民,让先辈留下的科学、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并发扬光大。

(0)

相关推荐

  • 探秘《老中医》——孟河医派和翁海泉的原型

    央视的开年大戏<老中医> 已开播,每天两集 该剧以民国时期的上海为背景 由七个医案贯穿 讲述"孟河医派"传人翁海泉在中央政府发布"中医废止案"后 带 ...

  • 爱中医复兴古中医,爱中医群为健康谋福祉

    聚焦中医药,发展中医药是继2017年<中医药法>颁布以来,我们对中医中药又有了重新的认识,特别是对于老百姓而言,对爱中医中药虽有了很大改观,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中医中药呢?当然要属先贤医圣张 ...

  • 文化大餐|江南中医医学流派

    首届全国经方实战论坛定于2018年8月18-19日在太湖北岸江苏无锡召开. 本次论坛以"专科专病与经方"为主题,以"讲实用.重临床"为特点,设立四大板块,包括: ...

  • 《老中医》中翁泉海原型是谁呢?一起来了解一下他的一生吧!

    眼下<老中医>这部剧正在热播中,但是大家知道这部剧中主人公翁泉海的历史原型是谁吗?经过小编的多方考证,基本可以确定是孟河医派的丁甘仁老先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位中医的医生吧,看看 ...

  • 丁甘仁、流派形成与学术思想  丁氏内科医案临证经验研究

    中 篇 学术钩玄 一.流派形成与学术思想 经时方,清灵,多法, 注:内容主要参考丁一谔先生审校.赵章忠等注释的 <诊方辑要详释--丁甘仁方药特色荟萃>. (九)制方有道,形成套路 丁甘仁用 ...

  • 丁甘仁 丁氏妇科医案临证经验研究

    丁氏临证经验丰富,于内.外.妇.喉科及疑难杂症无一不精.丁甘仁发蒙于费家门人,又聆教于马培之.巢氏,在苏州行医期间,精研吴门医派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及至沪上,拜伤寒经方名家汪莲石为师,研习经方临床应 ...

  • 【内科名医方系列(96)​丁甘仁内科方3首】

    【内科名医方系列(96)​丁甘仁内科方3首】

  • 丁甘仁证治经验

    一.伤寒类: 1.在三阳方面:应用麻黄.桂枝.小青龙等法外,又有表寒里热的桂枝白虎汤.大青龙法,以及生津清热.下则存阴.承气等法:妇人经水和适来,邪热陷入血室.瘀热交结,用小柴胡加清热通瘀之法. 2. ...

  • 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摘选)歌括作者/李重...

    孟河丁甘仁遗方歌括(摘选) 歌括作者/李重人 疏解/黄觉汉 已故名医丁甘仁,江苏武进县人,其祖其父都是名医,其乡有孟河与运河通,故又有丁孟河之称.我久仰其名,惜未见其人.1955年夏,我奉调赴蓉,得与 ...

  • 丁甘仁临床常用方剂歌诀(感冒、失眠、崩漏等疾病)

    河丁甘仁遗方歌括(摘选) 歌括作者:李重人   疏解:黄觉汉 已故名医丁甘仁,江苏武进县人,其祖其父都是名医,其乡有孟河与运河通,故又有丁孟河之称.我久仰其名,惜未见其人.1955年夏,我奉调赴蓉,得 ...

  • 丁甘仁治疗内伤杂病经验

    丁甘仁治疗内伤杂病经验 吾太师丁甘仁为清末名医,学识经验,俱极丰富.不仅擅治温热病,对内伤杂病的辨证立法亦颇有创见.现撷其精要,略作浅述. 胃以通为补 丁师曾谓:"暴痛属寒,久痛属热,暴痛在 ...

  • 丁甘仁论治胃脘痛医案

      案  一   甘左,少阴阴阳两亏,厥气挟浊阴上干,胃失降和,脘痛吞酸,时轻时剧,脊背畏冷,脉象弦紧.今拟助阳驱阴而和肝胃. 别直参一钱,熟附块一钱,仙半夏二钱,淡吴萸五分,云茯苓三钱,陈广皮一钱, ...

  • 清透解读,内外合治——丁甘仁辨治喉痧经验

    ·冬应寒而反温,春犹寒禁,春应温而反冷,非其时而有其气,成疫疠之邪,邪从口鼻入于肺胃,咽喉为肺胃之门户,暴寒束于外,疫毒郁于内,蒸腾肺胃两经,厥少之火,乘势上亢,形成喉痧. ·治疗喉痧关键之处,在于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