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埠战役: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

苏家埠战役: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点击可查看更多苏家埠战役: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安徽学习平台2021-03-05订阅作者:沈贤中 苏艺 谢麒麟

苏家埠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中,于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在安徽省六安县苏家埠地区进行的一次围点打援战役。战役历时48天,共歼敌3万余人,生俘敌总指挥厉式鼎及旅团长18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并击落敌机1架,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围剿”企图。此役被誉为鄂豫皖苏区史无前例的大胜仗,也是建军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一次空前大捷,被美国西点军校作为“围点打援”的经典战例编入教材。

1931年冬至1932年夏,鄂豫皖红军取得了空前的大发展。1931年11月7日,红四方面军在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宣告成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歼敌6万余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这块红色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迎来了鼎盛时期。

1932年3月中旬,在连续取得黄安、商(城)潢(川)战役胜利之后,红四军十师、十一师奉命东进皖西,与先期到达的红七十三师会合,准备实施苏家埠战役。在总指挥徐向前的指挥下,红四方面军从1932年3月22日至5月8日,历时48天,历经苏家埠、韩摆渡、青山店、骑龙庵、戚家桥等多次战斗,共歼敌3万余人,俘敌第七师代师长兼皖西“剿共”总指挥厉式鼎、敌第五十七师代师长兼第一七O旅旅长梁鸿恩、敌第一三六旅旅旅长王藩庆、敌第一三七旅旅长刘玉琳、第十九旅旅长李式龙、第二十一旅旅长李文斌等5个旅长、12个团长以下官兵1.8万余人,缴获山炮4门,迫击炮40门,机枪250余挺,步枪15000余支,手提式、驳壳枪1000余支,电台5部,大批军用物资;击落敌机1架。苏家埠战役是继黄安、商潢战役之后的“围点打援”,以少胜多的大规模歼灭战的典型战例,为鄂豫皖苏区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缴获最多、代价最小、战果最好的大捷。它解放了淠河以东广大地区,为皖西根据地的进一步扩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32年5月8日下午5时,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来到了,近万名国民党军官兵列队投降。在苏家埠镇东南“新安会馆”广场举行的近两个小时的受降仪式上,国民党军第一三六旅旅长王藩庆、一三八旅旅长刘玉林带领团以上军官列队走到红军指挥员面前举手敬礼,递上花名册,向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受降代表、红十师师长王宏坤表示投降。投降的国民党军将各种枪炮和设备,分类整齐地放在广场上,官兵按连、营、团建制列队。王宏坤郑重宣布:“我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围攻苏家埠部队,接受你们的投降!”同一天,被包围在韩摆渡的4个营2000多名敌人也向红十一师投降。历时48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 5月2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特地给红四方面军发电表示祝贺。此役能够取得全胜同样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援和配合,如当时歌谣所唱“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锣鼓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为保证有效围困敌军,人民群众昼夜抢修工事,仅用一周左右时间就构筑完成了围绕一线敌据点的交通壕、盖洞和掩体等工事。同时,地方武装还广泛开展游击活动,有力配合了主力部队作战行动。

黄安、商潢战役后,总部决定从河南固始出发,收拾盘踞皖西的敌人。又深又急的淠河,是红军东进的最大障碍。头天晚上,当地很多老百姓,在冷水里泡了一晚,就是为了连夜给红军秘密架桥。因为短时间搞不到那么多木板,一些群众把自家的门板、棺材板都拆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在西两河口附近搞好九道浮桥,保证了红军全部人马全部以最快速度冲过了淠河,到达了指定的战斗位置。第二次打援的时候,五区赤卫团提前渡过陡拔河,到对面切断敌人退路,拆掉敌援军渡河的浮桥,炸毁陡拔河上一座土坝,河水更加湍急,敌援军立刻成为孤军,而且腹背受敌、军心动摇。这对全歼来援部队、活捉敌军头目非常关键。在战斗期间,五区政府派出17个人给红军当向导。当地上万人组成了担架队、运输队、洗衣队。广大少先队、妇女会、儿童团成员主动担负起慰问、看护、筹粮和警戒任务。五区宣传队,在阵前喊话,讲清形势,瓦解了敌守军的斗志。来源:中安在线责任编辑:汪赛霞 刘宁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