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苹: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我登上了天安门城楼
安徽 汪苹
小时候,我和我的同学们就憧憬着有一天能到北京去见一见天安门,因为那是个神圣的地方,是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地方。有幸的是,1966年金秋时节,作为高三毕业生的我乘着全国红卫兵大串联的机会来到了北京,亲眼见到了我们朝思暮想的天安门,满足了我多少年来深藏在心底的夙愿。
我们乘坐的火车到达北京的那天是毛主席第6次接见红卫兵的日子。凌晨5、6点钟我们下了火车便急速向天安门广场赶去。左转右绕,好不容易穿过天坛来到天安门广场附近,但是却怎么也挤不进广场中间去了,因为广场上全是革命群众和学生。我们只能远远地看见高耸的天安门。在毛主席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上时,只能听到震耳欲聋的欢呼“毛主席万岁”的声音和看到四周飘扬的红旗与欢欣跳跃的人群,直到下午接送车把一路歌唱的我们从天安门广场接到中国科技大学校园内住宿,我们的激动心情都难以平静。
在北京的那几天,我参观了故宫展出的控诉大地主刘文彩庄园的泥塑展、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八宝山烈士公墓、观看了北大、清华等校园内的大字报……我用小瓶子装了些金水河里的水、用小刀把天安门城楼上的红粉刮了一些包在纸里带回了家珍藏,以寄托我们对北京天安门的纪念、对伟大领袖的热爱之情。那时候,天安门在我的心中是那么的高大那么的神圣,我的一位同学曾有幸作为学生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旁边的观礼台接受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引起我们无比的羡慕。我也不能忘记,我的一位同学在人民大会堂前的台阶上正巧遇见了刚下小轿车踏上石台阶欲走入人民大会堂的毛主席,有幸握了手,于是他的手便成为我们大家争相竞握的手,彷佛从他的手上传导了毛主席对我们的关心和温暖。我和我的好友在排了1个多小时的长队后终于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那时是由专门的照相馆按照我们留下的信封将照好的照片邮寄给我们的,而这一切都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四十多年来一直铭刻在我的心中。
在经历了上山下乡、招工上学等经历后,我在1983年去太原父母处探亲后第二次来到北京,那时作为中学教师的我是带着年仅6岁的小女儿利用暑假去的北京。游览了北海、颐和园、动物园等处,参观了故宫的大部分展馆,带着女儿将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一一讲给她听,在天安门后面的小广场喝了大碗茶……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在天安门前照了相,这回是我和小女儿的天安门合影照。
2007年,我从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的岗位上退休了,于是便有了第三次去北京的打算。正好,2008年北京举办了震撼世界的奥运会,我便和全家人商量,乘着国庆长假再次来到北京,第三次见到了天安门。我们全家人不仅在天安门前照了相,而且还登上了天安门城楼。在进到天安门入口处的时候,我丈夫指着院子西南角的一排平房告诉我们,那里就是他当年串连时用报纸铺地睡了一晚的地方,我立即用相机为他摄下了他记忆中难忘的这个地方。当我们全家人拾级而上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我们都感到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当年串连和以后的北京之行都没有机会登上天安门城楼,这在多少人心目中都是多么不可想象的事啊。如今,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前一年,我们全家人能够登上天安门城楼,来到当年毛主席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游行队伍和接见革命群众的地方,那是我们一生中最大的幸福。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俯瞰,只见天安门广场上人头攒动、长安街上车流如龙……脚下的五座白玉石桥、金水河、肃穆庄严的华表、英俊潇洒的武警战士……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此生幸哉!
责编:丁松 排版:何苗
汪苹,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安徽省黄山市屯溪五中语文高级教师。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大江南北》杂志、《中学语文教学》杂志、《安徽老年报》、《黄山日报》等报刊。有作品多次在全国征文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