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闾中正' 和'重中轻'是入太极之门的钥匙

       这世间懂得尾闾中正的人原本不多,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是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传统杨氏的教法传授的都是第四代拳架,中架子第三代拳架.或在这两者之间,国家规定套路属于三代半拳架.第三代平面架无疑要好些,但对初学者说,也是倒因为果的东东.

       要想顺利的找到尾闾,一定要从二代高架拳打起或二代半的中高架.但这种架子不能参加比赛,不能拿金牌.

       除武氏拳外,现在较流行的赵堡架,杨氏老六路都是二代架.

       杨氏八五大架也可以打成二代平面,只要调整身架就好,这才是最正确的练功顺序,打拳要放松,都说先开展后紧凑,那是讲的推手.练拳架要先紧凑,后开展.你要放松的话根本就开展不了,拳架的开展是功夫上身后,内气充沛的结果,李雅轩的架子最开展,因为他的功夫最好.这牵扯到两种练功方法,一种是带着一点力打拳,一种是完全不用力.主张完全不用力的,主要是曼师和雅轩师.

      打二代平面太极拳,开始是找不到尾闾的,但要注意收臀,学好架子后,要下点功夫,最好能停止房事两个月,打着打着,气感就有了:一开始的气感较少,之后会越来越强烈,甚至气感能带动调整拳架,这都算不了什么,要练到脚底有轻灵的感觉,才算一段落,这就是郝为真论太极拳里的第一个层次,水中走路.

        在第一层次里,因为要收臀,要平衡,一般人是会自动收腹的,收腹是不能作为练功要点的。收腹是没有功夫的自然表现,所以要把腹部松掉,什么是气沉丹田,在这一阶段,把肚子放松就是气沉丹田.但松肚子要慢慢松,要练出高功夫,要开始松身体的各大关节.各大关节一起松是不可能的,传统的方法是要先松肩松肘,这个顺序是不对的.松肩并不很难,但如果先松了肩,沉劲一上身,下面的关节就被压住,就难松了,松关节就松两胯关节,我之前有不少对松胯的描述,,松胯真的很重要,你俩胯真的能全松开,全身其它关节也就差不多了,所以毛竹席说,松开两胯是纲,纲举目张.从最初两胯有要松的意思到胯完全松开,没两年还真下不来.你以为你全松了,可过一阵感觉又松到了一个新的程度,,所以要走平面太极,走立体太极,一上步就把胯压死了.杨澄甫的拳是最好的架子,但你要按我说的顺序来练.

        一边松胯,一边要找尾闾中正,正尾闾杨家的两大秘传是走太极猫步和面壁蹲墙术,走太极猫步,步子也不要大,不要大过正常走路,走时收臀,头部平稳,脚不要向两边撇太大,更不要落脚转脚,耽误时间,走猫步是要走量.

      蹲墙术是形神庄的辅助功,我以前蹲过,但蹲不多,练太极之后总共蹲不到三百个,我练太极拳十个月后蹲了几天,有一天蹲了六十个,第二天就有尾闾正的感觉,可能是巧合,之后我就再没有蹲了.但猫步从来就没有停.

       当松沉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痛关了,松沉之痛.这关有些人用了十年才过,有些人没过去.主要原因就是尾闾不正.尾闾正了,向下沉得快,内功上身也快.

        再讲气沉丹田,我两胯有松动的感觉是练拳九个月,十个月尾闾正.十一个月半肚子松下来了,一松下来尾闾好像往后翘了,陈氏拳的某些师傅认为气沉丹田就要尾闾后翘.这可能是练功的一种方法,是他们的见解.

       但我的方法是要把后翘的尾闾再收正.收正以后再松腹,松腹以后再收正.任何时候,尾闾正中都要排在第一位.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是要九蒸九晒.松腹正尾闾也差不多.一劳永逸的方法就是修安般念,来腹式呼吸还不行,到随息阶段,尾闾就正了。

       松沉之痛的彻底解决,一是尾闾放正,二是两胯关节完全松开.三是要有内功上身.这内功上身的标志就是在松沉之后的脚底轻灵感.郝为真论太极拳的第二层意思,水中游泳.

       李雅轩说,重中轻才是功夫就是这个意思,刚进入第二层时松沉之痛还没有完,但好象买了保险一样,你可以松一口气.此时的松沉之痛恢复得很快,练时痛,不练就不痛.我有一次练到一半觉得踝骨痛,就停下了休息.二十分钟后,我又开始练拳,将整套拳打完.

       两胯关节松的差不多了,自然就从第二代高架变成二代半中高架.你不要急着打第三代.王壮弘讲的沉重量,飘浮量就要来了,你要根据你的感受,来调整练功的架子和运动量.某著名太极拳专家只能打两遍拳就已经到了极限,说明他这关还没过.他的架子太低了,内功的程度跟不上.

       松沉之痛完全过了以后,是一周一个变化。要加大运动量.杨家拳的松沉劲和轻灵劲是好东西.此时再来注意松肩.松胯是修理自己,松肩是修理别人.自己还没修理好,是不能修理别人的.

       附:吊裆与尾闾正中

       武禹襄前辈交下来的,是身法八要。身法八要中有一条:吊裆。

       吊裆:两股用力,臀部前送,腰脊意向下,脊骨根朝前运动托起小腹,小腹有上翻之势,谓之吊裆。

       吊裆是练法,是告诉习拳者怎么去做。而尾闾正中呢?尾闾正中:两股有力,臀部前收,脊骨根向前托起丹田(小腹),谓之尾闾正中。已经是一个中级的要求了,这时候已经“两股有力”了,即使有力,也不要懈怠,保持这个状态接着练。

(0)

相关推荐

  • 武式太极拳中,后坐时是先踮起前脚的,为什么?

    天气越来越冷了,按照中医的说法:冬主收藏.这个季节,在室外挥汗猛练是不适宜的.上海温度不算很低,但感觉很冷了. 上海这种冬季的湿冷,是很不舒服的.晚上睡觉,被子是冷的,只有接触到身体皮肤的被子是暖和的 ...

  • ''尾闾中正''和''重中轻''是入太极拳之门的钥匙

    网络文章,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既有读之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真知灼见,亦有牵强附会.东拼西凑的垃圾文章,更有一些如玄幻小说般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我辈习武之人,唯有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擦亮一双慧眼,才能 ...

  • 练习太极拳怎样保持尾闾中正?

    前面的文章中谈到了尾闾中正!怎样保持中正就是以下想谈的内容.但愿能思路清晰,文笔到位,不负所望. 所谓守中,用中,护中,行中实际就是保持中正. 一,架子的中正:过去传统练法都有站桩的要求,站桩能使架子 ...

  • 尾闾中正神贯顶

      尾闾是修练内家人士必须十分注意的关窍.李仲轩老人就有惊尾椎子的说法.尾闾中正神贯顶也是说明尾闾的重要.   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气沉丹田是习练时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 ...

  • 胯松到感觉屁股往下一掉,才是真正的尾闾中正

    李雅轩云:放松软以长虚灵之气,智慧自生.正身心以立根本之源,庄严自有.李雅轩认为,"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是练功夫最重要的规则.要正身心,要满身轻利,首先要做到尾闾中正 ...

  • 如何尾闾中正神贯顶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5)而有也.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 ...

  • 怎么尾闾中正神贯顶

    这里首先要明白一个问题.气沉丹田是习练时的一个要求,同时也是人体的生理机能得到充分改良之后的一种特征.而人体生理机能的最重要支撑就是人体的脊柱.当人体脊柱舒展到最佳状态的时候就跟猫科动物的脊柱一样是耷 ...

  • 【图解点窍】尾闾中正就是要将尾椎骨收至人在母胎中的位置

    欲求进步,应远离羊圈,与狼共舞.只有自己练出来的东西才是货真价实,这世界根本就没有点金术. 最近在太极拳论坛上看到一位台湾武术名家几年前的帖子,忽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练出功夫,而大多数人 ...

  • 练拳为什么要求尾闾中正?原来是有说法的

    尾闾是什么?粗俗地讲本来应该长尾巴的那个接口. 四肢落地的爬行动物之所以长尾巴,其中最显著的功能是平衡作用,由于胯部的结构原因它们长期匍匐在地,在奔跑,跳跃,前进,后退,转弯,急停,中需要用尾巴来加以 ...

  • 尾闾中正的意涵

    来源:拳風武术(風形拳) 尾闾中正 在我国习练太极拳和研究太极拳方面,对于尾闾中正这个要领,几乎无人不晓.但由于古代拳谱论述过于简要,或者说较为抽象,加上各家各门各派,从自己的实践经验出发,在解释上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