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时期,匈奴女子为何在春天大量流产?史书中的记载细思极恐
匈奴是汉高祖刘邦一生的心腹大患。刘邦曾御驾亲征,平定匈奴,然冒冒失失,中了匈奴人的埋伏,眼看着要驾崩之际,谋士陈平买通了冒顿单于的老婆,将刘邦放了回来。
刘邦之后,汉朝前前后后与匈奴和了八次亲,换取了大汉70年的休养生息。当时的匈奴有多嚣张?在刘邦死后,冒顿单于曾写信给吕太后,信中说:我在这草原上很孤独,都说大汉吕后貌美如花,如今你也是孤身一人,不如嫁到匈奴来,成为匈奴的皇后,我们一起在草原策马扬鞭,潇潇洒洒,你看这样可好?
吕太后收到信后勃然大怒,奈何此时大汉打不过匈奴,只能忍气吞声,回信道:如今我已年老,早已没有当年的花容月貌,牙也掉了,头发也白了,没什么好看的。面对着如此的奇耻大辱,心狠手辣的吕后也束手无策。可见,当时的匈奴有多么的强势。
到了汉武帝时期,整个大汉兵强马壮。汉武帝多次调兵遣将,北伐匈奴,将凶猛彪悍的匈奴人打到了漠北,“用和亲换太平”的日子自此结束。汉武帝把匈奴打的有多惨?在《资治通鉴》中,曾这样记载:汉兵深入穷追二十余年,匈奴孕重惰殰,罢极苦之。自单于以下常有欲和亲计。汉武帝派兵深入匈奴境内,穷追猛打四十余年,匈奴的孕妇纷纷堕胎或者流产,痛苦极了,自单于以下,匈奴人都希望通过和亲,与大汉重归于好。
在《资治通鉴》中,还详细记载了在汉武帝时期,匈奴女子的流产时间都集中在春天,这又是为何呢?人尽皆知,汉代主要发展的是农业,而匈奴人主要以畜牧业为主,所以汉朝与匈奴的战争,大多都是季节性的。比如,匈奴人喜欢在秋天发起战争,因为秋天草原上的牧草丰富,匈奴人的马匹强壮,在秋高气爽之际,匈奴人也没有活干,趁人高马壮之际,频繁骚扰汉边境。
而此时以农业为主的大汉,正是秋收的日子,一年的努力都指着秋天能有个好收成。收获粮食需要大量的人力,所以在秋季时,因为忙于收成,大汉很少会主动出兵打仗。匈奴人本没有耕田,只能靠抢,在秋季丰收时,匈奴人更愿意来了,不但能攻城略地,还能顺走些粮食,以供过冬之用。边关的百姓十分头疼,一年忙碌下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种的粮食,眼看就要大丰收,最后全被匈奴人抢走,很是恼火。当然,汉代朝廷上对此事也很重视。在每年的秋天,都加大对匈奴人的防御工作。但汉朝一直处于养精蓄锐期间,防御能力有限,加之匈奴人的铁骑飘忽不定,来去自如,匈奴人攻打西边时,汉军前往西边救援,但为时已晚,匈奴人早就抢完了,又跑到东边,汉军根本应接不暇,被匈奴人耍得团团转,常常以少打多,最终寡不敌众,屡战屡败。
因此,这种小打小闹的日子,官兵也累,百姓更是痛苦。要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朝廷派大军前来,将匈奴人彻底赶走。汉武帝即位时,国库充盈,《资治通鉴中》记载: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弗成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糜烂而弗成食。这些钱大多都是在文帝、景帝时期攒的,两位皇帝都非常节俭,汉文帝刘恒在位时,甚至连修一个百金的天台都不舍得。汉武帝有着这么厚实的家底,便不想挨欺负了,从“汉武帝”名字中的“武”字,可以看出汉武帝是一个非常爱打仗的人,他在位54年,这期间有44年的时间都是在打仗。
俗话说:大炮一声响,黄金千万两。打仗是很费钱的,靠着祖上留下充盈的国库,才给了汉武帝大施拳脚的机会。在汉武帝时期,大汉与匈奴的攻守之势开始逆转,汉武帝对匈奴进行全面反击,并且攻打匈奴的时间也很有讲究。根据史料记载统计,你会发现,西汉在攻打匈奴的时间上,有55%都发生在春季,有27%发生在夏季,剩下18%发生在秋冬两季。汉武帝初次出兵攻打时,由于没有经验,将时间选择在秋季,《资治通鉴》记载:自马邑军后五岁之秋,汉使四将(卫青、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各万骑击胡关市下。结果呢,在此战中,汉武帝派出的四员大将,仅卫青斩敌七百,公孙贺、公孙敖两人都打了败仗,李广更是惨败,被匈奴人活捉。可以说汉武帝初征匈奴,以失败告终。
为何此战被匈奴人打的溃不成军呢?汉武帝经过总结,发现秋天正是匈奴人兵强马壮的时候,这时攻打匈奴无异于以卵击石。所以,汉武帝决定进行战略调整,将攻打匈奴的时间改为春天,《资治通鉴》中记载:元朔元年春,卫夫人有男,立为皇后。其秋,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三万骑击匈奴,斩首虏数千人。明年春,卫青复出云中以西至陇西,击胡之楼烦、白羊王子河南,得胡首虏数千,羊百余万。其明年春,大将军青出定襄,合骑侯敖为中将军,太仆贺为左将军,咸属大将军,斩首数千级而还。三次出兵匈奴,汉武帝都取得了大胜,斩首匈奴数万人,战利品有牲畜百万头之多。公元前121年春,十九岁的霍去病率铁骑一万余人,仅用六天,在战场上斩杀匈奴八千余人,一战成名。霍去病后又攻入河西,斩首匈奴四万余人。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十万后勤补给步兵,穿过沙漠直击匈奴,发动了史上著名的漠北之战,匈奴人节节败退,一路向北逃窜,斩杀匈奴七千余人。自此,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汉武帝在春天攻打匈奴时,一打一个准,都是大胜,这是为何呢?在史书上,我们找到了答案:从今尽三月,虏马羸瘦,必不敢捐其妻子于他种中,远涉河山而来为寇。因为匈奴人主要以游牧为主,秋天时,有广袤的草原供其马匹、山羊享用,到了冬天,匈奴人改游牧为定居,以此来躲避寒冷的冬天。
冬天来临时,匈奴都闲赋在家,大多数匈奴人会选择在这个不忙碌的时候要孩子,待到来年秋天生产,物资充足,孩子可以获得更多的营养。匈奴人的这一规律已经延伸了几百年,大大提高了匈奴人的生存几率。其实,匈奴人最难熬的并非冬天,因为冬天有大量的物资储备,无论是人和牲畜,秋天都吃的很饱,也能抗几天。真正令匈奴人难受的是春天,食物储备差不多都吃完了,牧民经常食不果腹,孕妇的肚子大多已有隆起。草原上的草刚刚发芽,还没长出来,牲畜经历了寒冬之后,个个饥肠辘辘,骨瘦如柴,这时的匈奴是最脆弱的。
反观中原地区,因为以农业为主,粮草的储备还是很丰富的,所以汉武帝瞄准时机,选择在春天派大军攻打匈奴。这时的匈奴本就羸弱不堪,而且匈奴人都集中在牧草饮水丰富的地区,汉军不用四处乱追了,一举击破即可,所以胜算很大。这时的匈奴人面对气势汹汹的汉军,只能拔腿就跑,尤其是不能打仗的妇孺,只能一直向北逃亡,这其中,很多的女子都有身孕,经此一路颠簸,对肚中的胎儿是极其不利的,在逃难中,出现大量孕妇流产的状况。因此,匈奴女性就出现了在春季集中堕胎的怪象。
汉武帝耗时四十余年,沉痛的打击了匈奴势力,经过数次讨伐,共歼灭了匈奴士兵十五万之众,使匈奴再也无力与汉室相抗衡。匈奴人失去了河南、河西两大水草丰盛之地,远走漠北苦寒之地,人畜锐减,从此日落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