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7月,掌权17年的黎笋去世,越南老百姓怎么评价他?

1986年7月10日,越党一把手黎笋因为重病不治,在河内去世,终年79岁。自1969年胡志明逝世之后,黎笋担任越南最高领导人长达17年。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怎样的越南?1975年抗美救国战争取得胜利,1976年国家实现南北统一,当时河内曾许诺要使人民穿得像发达国家的人民那样漂亮,家家有电冰箱、洗衣机。然而,严酷的事实却是大部分人难得温饱,营养不良。越南成为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

黎笋集团不顾人民死活,悍然于1978年底发动全面入侵柬埔寨的战争之后,经济形势更加恶化。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材料,从1978到1984年的6年间,越南物价指数每年平均上涨50%。1985年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仍未恢复到1978年的水平,粮食生产未完成计划,人均收入一年低于一年,外债巳接近80亿美元,真可谓民穷财尽。

为了扭转艰难局面,越党1985年6月通过了关于调整物价、工资和货币的决议。企图以此作为突破口,重振萎靡不堪的经济。由于这种改革不是建立在发展生产和雄厚物质基础上的,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物价就飞涨了两三倍,财政严重失控,经济一片混乱。老百姓怨声载道,叫苦不迭。1986年5月19日至6月6日,越党异乎寻常地开了19天会议。接着,河内当局于6月22日进行了大改组。负责经济事务的副总理素友和其他8名部长一下子统统被免职。西方观察家认为,这标志着经济改革已经失败,被免去职务者成了替罪羊。

如果说黎笋给越南国内留下的是经济凋敝的烂摊子。那么,他对外长期推行地区霸权主义,大搞侵略扩张,使得越南在国际上的处境也极为孤立。实现印支联邦是越南长期以来的梦想,恰恰是黎笋执政时期将它付诸实施。自从1978年底出兵侵占柬埔褰之后,越南在国际上空前孤立,绝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停止了对越南的援助,历届联合国大会均以多数票通过要求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决议。越南昔日抗美救国的正义斗争形象早已荡然无存。

而越南的地区霸权主义野心恰好和莫斯科向亚太地区扩张的战略企图合拍,正是在黎笋当权时期,河内与莫斯科签订了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合作条约 ,使苏军获得了岘港、金兰湾等海空基地,进一步加剧了东南亚的紧张局势,而越南对苏方的依赖也达到了不能自拔的程度。黎笋集团把中国视为其称霸中南半岛的最大障碍,采取反华排华政策,使两国关系恶化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河内于1986年7月15日为黎笋举行了国葬,但是越南老百姓却对此表现出惊人的平静,用一句话说,反应是冷漠的。共同社在报道中表示:胡志明逝世时,连尚未解放的南方人也流泪,感到悲痛。也许黎笋不能同“民族独立之父”同日而语,但是解放了南方,实现了国家统一的最高领导人之死同前者之死之间存在的差距也实在太大了。

显而易见,产生这种巨大差距的背景是,越南面临着经济方面的严重困难,生活困苦的老百姓对此极为不满。一位24岁的女工说:“我对下届一把手只有一个希望,那就是希望他提高生活水平。”正如这位女工的话所表明的那样,越南经济一直处于最坏状态。粮食生产虽然能够想方设法勉强维持自给,但是衣物、日用品等却长期处于供应不足的状态。

越党在1986年3月份进行了自我批评,在大张旗鼓地号召增加消费品生产的同时,还在谋求经济运行的效率化。但是,即使想增产,原材料和能源不足,机械设备陈旧,劳动纪律松弛,由此造成生产率降低等,问题不胜枚举。还有,倒卖物资,偷盗公物,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在全国蔓延。其根本原因还是贫困,光靠工资很难维持生计。

一直维持着准战时体制,使得原本困难的经济形势更加糟糕。越南总人口有5800万,其中约120万是军队。10多万士兵被派到柬埔寨,在中越边境大约部署着40万部队。因为入侵柬埔寨,来自日本和西方国家的经济援助被冻结,仅仅依靠来自华约集团的援助。同时因为外汇极度短缺,河内也无法随心所欲地购买经济建设所必需的原材料和设备。

大多数越南人得知黎笋去世后,提出批评说:他功绩虽然很大,但也应该对经济困难负主要责任。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