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优则仕

01

应该是前天下午的时候,钱眼群里有人发出来一张截图,是沪上某位石姓公务员拟任职沪上某个重要职位的公告。

如果不仔细看,就是一份很正常的拟任职公告,但有心的人能看出来,这个人其实很不一般。

因为这个叫石悦的人,其实是个很有名气的人,他在网络上的名字更为人知,他在网络上的名字叫“当年明月”。是著名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

这本关于明朝历史的书大卖,让他名利双收。不仅仅是几千万的版税,成为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更为重要的是他名利双收后的选择:

他本来是佛山海关的一个普通的公务员。

微博上有人这样评价他成名后的选择:

昨天网友和我说了个新闻,说当年明月升副厅了。我后来去看了下原新闻。还是挺感慨的。人生真就是各种各样完全不同的选择。

这位老兄30岁就完成了当得上“个人作品”之称的现象级超级畅销书《明朝那些事儿》。绝对属于早慧早悟早觉知的同学,完全有能力和资本在自由这条路上一往无前了。

可他却选择了继续他的仕途,还走得很稳健。从佛山海关的一名小吏,到原环保部宣教中心综合室副主任,到挂职河北隆化县副县长,到国企中国出版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到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处长,再到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副主任……

他说,“我觉得工作是工作。我爸跟我说,无论你出多大名也好,出多大风头也好,你都得有一份正经的工作。”

聪明人儿。也有能力。也可见家庭环境、观念对人的人生选择影响极大。

写这段话的人,是一个出生于山东的前媒体人。为什么强调他的山东人的身份?因为他在这段话里对当年明月的艳羡,只有深谙学而优则仕的山东人最能体会个中三味。

学而优则仕。曾经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使命。

其实,他的职位的跨越常人的调动,深谙官场规则的人都明白其中的原因。去年的时候,随着某位高层官员左迁沪上,我就曾经在某次闲聊时说过,一直追随他的当年明月,估计也会随之浪奔浪流似大江一发不收了。

当时还有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未必会。因为按照组织人事规定,用人要求五湖四海。云云。

现在看,信然。

02

中国的书面语言表达,从五四已降,大致经历了三次大的变革。清王朝灭亡,西学东渐,1919五四新文化运动,白话文普及,传统文言书面语渐渐式微。这是最大的一次变革。

1949新政建立,到文化革命,是又一次变革大变革时期。很多词汇,在表情达意上,甚至形成了相反对立的观念和情感。你比如明哲保身这个词,在传统表达里,是一个褒义词。但它逐渐演变为贬义词的过程,就是前面这两次大变革的历史。

再比如“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在以前的历史语言环境下,这是褒义的,是说一个人成熟练达聪明,深谙做人做事的道理。但在五四之后,就逐渐变成了贬义。

在鲁迅的小说《祝福》里,在大年夜回到故乡的“我”暂住本家鲁四老爷家,在鲁四老爷的破旧书房里闲翻他的那些古书,墙上的对联就是这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但明显的是被蔑视的一部分了,在“我”眼里。

至于那些在《论语》等等诸多历史典籍里的,在传统文化里被奉为传统道德典范的话语,更多地被打翻在地,甚至要踏上无数只脚。

你比如前面提到的“学而优则仕”,命运就是这样。

还有一次的变革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你比如小姐这个词。过去的小姐,是大家闺秀,是名媛,现在你如果在某个场合冒然称呼一个陌生的女子为小姐,可能得到的是严词辱骂,甚或一个耳光子:

你才是小姐,你全家都是小姐。

有人曾经写文章讨论语言的粗鄙化,把它的泛滥归结为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是一个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显然是无法正常讨论的。

03

这个时代显然在变。尽管中国人底层精神的内核没有变。

靠编制排行榜发家致富的外国人胡润显然对中国的了解更独到。他曾经在做某个排行榜时这样解读到:

中国的教育富豪排行榜,最先是教人学外语出国的新东方的俞敏洪,然后变成好未来的中小学课程辅导的张邦鑫。再后来教人如何考上公务员的中公教育的李永新。富豪榜的座位上做的人不同,也就明确地表达了中国社会底层层面思想意识观念的变化。——学而优则仕。

联想到去年被网络上大肆报道的清华北大毕业生竞争杭州街道公务员的职位,更能说明这个社会的变革。

04

离我们最近的两个封建王朝是明朝和清朝,《明朝那些事儿》的流行,《大明王朝》的流行,二月河皇帝系列《落霞三部曲》的流行,电视剧大辫子戏的流行,都不是空谷来风,都是社会思潮变化的表征。

尤其是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塑造了三个堪称“伟大”的清朝皇帝,特别是为雍正翻案,其实是代表了一些思潮的。

看似是传统文化的赓续,其实是一种前后的趔趄和阻冲。

05

我小时候,我们家族里识字最多的是我的堂哥张庆安。他是我们家里唯一读过高中的人,所以他去做了民办老师。后来终于转正成为公办老师,成为我们家族里第一个吃公家饭的人。

我小时候刚刚识字的时候,喜欢去他的“书房”,如果能称之为书房的话。他甚至有一本康熙字典。

我到现在还记得,逢年过节,他家里的中堂做得最庄严肃穆,桌子上是我们家的列祖列宗的牌位和名字,最中间是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两边的墙上,挂着泥金的对联: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神童诗》里的话。

我最近几年没有回去,和我的这位堂哥也就没有见面。

有时候,我读鲁迅的《祝福》,会想起来他。当然,他不是鲁四老爷,我也不是鲁迅笔下的“我”。

06

十年前,咪蒙在《好疼的金圣叹》里这样写到:“社会表彰活着的顺从者和死去的叛逆者,而文人不过是时代的点缀而已。”

她是太清醒,还是太悲观?

有人说,不明白晚清四大著名日记里为什么没有曾国藩日记。《翁同龢日记》和王闿运的《湘绮楼日记》还好,其余真不及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说他写日记的目的是为了每日能够自省自新。自新没看出来,自省绝对厉害:

例如:——

“总看别人小妾,我真是禽兽也。”

“看了又看,丧尽天良。”

“还看,确实是禽兽!”

正应了现实生活里流行的一句话:好人谁会去写日记呢!

07

最后,还是广告。

瞎爷的视频号小店,有书,有茶,有酒。谢谢您的光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