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应用大黄经验初探

大黄性寒味苦,《神农本草经》言其有“涤肠胃,推陈致新”、“安和五脏”之功效。仲圣在伤寒论的113首方中,涉及大黄的方剂凡16首,通过配伍、剂型、剂量及炮制方法的灵活变化,可使大黄应用于许多疾病。兹就《伤寒论》应用大黄的经验探讨如下,言不尽意处,敬请同仁指正。

1 疗效卓著  适应范围广泛

大黄一药,古称“将军”,其疗效卓著可知,加之仲景的灵活配伍,故适应范围颇广。

1.1  阳明腑实证   伤寒病传至阳明,里热亢盛,若与肠中糟粕互结可形成阳明腑实证。其典型症状多燥、实、痞、满同时出现。常见“汗出不恶寒,腹满而喘,潮热,手足濈然汗出,大便硬,脉迟”(213条),及“心中懊憹而烦”(240条),“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发热谵语(217条)等证。方用大承气汤,即以大黄配芒硝,厚朴,枳实峻下热结,荡涤肠胃,使邪热从大便而出。《伤寒论》254条,255条,256条,后人称之为“阳明三急下”。是阳明腑实,里热炽盛,有津劫阴亡之险。故都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

另外大承气汤还可用来治疗少阴病兼阳明里实者,即所谓“少阴三急下”。(见320,321,322条)。

1.1.3  阳明腑实轻证以痞满为主的,仲景多投以小承气汤。如218,219,255,373条等,用大黄配厚朴、枳实,热泻通便,破滞除满,使腑实之气得以下降。  阳明腑实以燥实为主的,仲景多投以调胃承气汤,如250,251条等,用大黄配芒硝、甘草,泻热和胃,软坚润燥。

1.1.4 太阴病兼胃肠积滞,证见所谓大实痛者(279条),虽不是阳明腑实,亦附于此,可用桂枝加大黄汤调和营卫,兼除积滞.

1.2   脾约证  阳明病胃肠燥热,脾阴受损,脾胃燥湿不相济,可形成脾约症。主症为:小便数,大便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249条)。方用麻子仁丸,以麻子仁配大黄、枳实、杏仁等润下缓通   。

1.3   大结胸证  太阳病失治误治,邪热内陷,与痰水互结胸中,可以形成大结胸证。其主症为“膈内拒痛”、“短气燥烦”、“心中懊憹”、“心下因硬”等等(138条)。治用大陷胸汤。即大黄配芒硝、甘遂,可泻热除痰,逐水破结。

若遇病邪偏于上,使上部的经脉不利之结胸轻症。证见“项亦强,如柔痉状”(135条)则用大陷胸丸,即大黄配葶苈子、芒硝、杏仁,以峻药缓攻,上达病所。

1.4   痞证  痞证系无形之邪热结聚于心下所致。

1.4.1 热痞  对“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159条)之热痞,仲景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配黄连,竟泻在上无形之邪热,邪热得除则痞气自消。

1.4.2 热痞兼表阳虚  若热痞兼表阳虚,而见“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160条)用附子泻心汤。即大黄配岑、连、附子寒热并用,以收泻热消痞、扶阳固表之功效。

此外,对“大病差后,劳复者,”见“心下痞塞”等证,且属内有宿食者,可在枳实栀子豉汤中加大黄以荡涤肠胃,使邪去正自安。

1.5 蓄血证  蓄血证是指太阳病不解,在表之邪热随经深入下焦,与血相结于少腹部,出现少腹部急结,甚则硬满疼痛等证。

1.5.1 蓄血轻证:如106条“太阳病不解,热解膀胱,其人如狂”。在表证解除之后,出现“少腹急结”的属蓄血轻证。方用桃核承气汤,即用桃仁配大黄、芒硝、桂枝、甘草等,活血祛瘀,导热下行。

1.5.2 蓄血重症:如128条属太阳之邪随经入里,“淤热在里”的蓄血重症。表现为其人发狂,少腹硬满证等。方用抵当汤,即大黄配水蛭、 虻虫、桃仁等峻猛攻下,破血逐瘀。

1.5.3.蓄血缓证:如130条所叙“伤寒有热,少腹满”。虽属蓄血重症,但病势较缓。仲圣别出心裁,将抵当汤改为丸剂,峻药缓攻。

1.6 黄疸  《伤寒论》238、261条均为湿热发黄,其主证是: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色正黄、渴饮水浆、但头汗出、身无汗、腹微满等,方用茵陈蒿汤。即茵陈蒿配大黄、栀子,清利湿热以退黄。

1.7 少阳病兼证

1.7.1  160条是少阳病兼里实,出现“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等证,可用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下里实。方即小柴胡去参加大黄枳实。原方无大黄,但据其病机,则诚如方后注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1.7.2  107条若伤寒误下,表里俱病,虚实互见,可出现“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 等证,可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即小柴胡汤加大黄、龙骨、牡蛎等以补虚泻实,和解镇固安神。

2 剂型炮制  密切联系疗效

2.1.剂型变化

《  伤寒论》用大黄,在剂型上有汤剂、丸剂之别,则药效也有缓峻之不同。如治疗蓄血证的抵当汤和抵当丸。二方药物不同,但汤剂的作用药比丸剂大的多。又如治脾约的麻子仁丸,功在润肠通便,作用缓,故用丸剂;治阳明腑实的三承气汤效专攻下里实,力峻,故用汤剂。

2.2.炮制方法

对大黄的炮制,《伤寒论》中有酒洗、清酒洗、去皮后下、先煮、麻沸汤渍等多种方法。如大承气汤,茵陈蒿汤中大黄后下,可保存药效,使攻下之力增强;调胃承气汤先煮大黄,可减其攻下之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调和肠胃的作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用麻沸汤渍之绞之,是取大黄轻扬之性,以清无形之邪热;酒洗大黄,使其气升提,以免攻伐太过。

仲景善用大黄,但不滥用,《伤寒论》280条明确指出应用大黄应照顾胃气。

结论:通过以上对《伤寒论》应用大黄的初步探讨,可知仲景对大黄的应用比较得心应手。后世刘河间、穆大黄、张子和、吴又可、吴鞠通等人,以及近人焦东海等人禀承余绪,对大黄的应用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sina.com.cn/zwdsgxhs

(0)

相关推荐

  • 倪海厦伤寒杂病论心法笔记(三二)

    只是一个便秘,就不是那么简单,当少阴寒实的时候,什么叫寒实?病人便秘,可能一个礼拜或者十天才大便一次,小便清白,如果小便是黄色,那就是阳明证,阳明都是热证.寒实的病人便秘,不会感到肚子难过,阳明证是燥 ...

  • 方1131

    经方中天然胃动力药,胆囊炎.胰腺炎专方.还能减肥.降血脂.降血压 写在前面的话:上世纪90年代,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对卫生部和人事部认定的500名全国名老中医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绝大部分名老 ...

  • 经方实验录:大承气汤在临床上的六种复杂证治

    天人合一六吉堂▲ 点击"六吉堂"关注公众号 张锡纯论温病 丨作者 / 莲花笙 这是六吉堂第51篇原创文章 大承气汤作为阳明病主要方剂,本文通过经方实验录之中的医案,解析关于大承气汤 ...

  • (六)大承气汤——痉病脑炎,肠梗阻,热厥燥屎

    23痉病胃实--黎庇留医案 里海新村潘塾师之女,八九岁,发热面赤,角弓反张谵语,以为鬼物.符篆无效,乃延余诊.见以渔网蒙面,白刃拍桌,而患童无惧容.予曰:此痉病也,非魅!切勿以此相恐,否则重添惊疾矣. ...

  • (四)大承气汤——阳明腑实重症,阳明悍热,阳实伤阴,

    6腑实燥结--杜雨茂医案 王某,女,13岁.初诊(1973年6月14日):患儿于六日前病外感,次日发烧,最高烧至39℃,经用西药治疗,至第六日烧才退,大便自发烧之日起至今五日未解,曾用过果导等缓泻西药 ...

  • 张琪教授临证用大黄经验

    发表者:赵东奇 大黄,是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病的良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张景岳谓"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国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古代名医 ...

  • ​张琪教授临证用大黄经验

    张琪教授临证用大黄经验 大黄,是临床治疗各种急慢性病的良药,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张景岳谓"夫人参.熟地.附子.大黄实乃药中之四维,人参.熟地者治国之良相也,附子.大黄者乱世之良将也." ...

  • 陈建杰教授治疗慢乙肝经验初探

    [摘要]         陈建杰教授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肝病,尤其对慢乙肝的治疗颇具特色.文章介绍了陈建杰教授对慢乙肝的认识.诊治思路与组方用药特点.        [关键词]  陈建杰 肝病 中西 ...

  • 熊墨年教授治疗大肠癌的临证经验初探

    黄耀 唐晓玲 江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南昌33046) 摘要:熊墨年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擅用"益气清毒"法治疗恶性肿瘤.熊老师认为脾气虚弱是大肠癌发病之本,热毒留滞是大肠癌发病的之标 ...

  • 《伤寒论》高于经验医学

    经验,是人们在实践中积累的知识或技能.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都是由经验组成的.经验是感性认识.从经验中归纳出理性的认识,便是科学. 经验是宝贵的,但是从经验出发,所看到的只是事物的表象,所以,经验的作用 ...

  • 梅国强教授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

    梅国强教授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 摘要: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梅国强教授拓展<伤寒论>之方运用的看法和经验,梅师列举了自己许多的验案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伤寒论>. &l ...

  • 梅国强教授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上中下篇)

    小白郎中:中医医案/医话/学中医学临床的参考文章 小白郎中推荐搜索 梅国强 伤寒论 摘要: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梅国强教授拓展<伤寒论>之方运用的看法和经验,梅师列举了自己许多的验案帮助大家理解 ...

  • 【梅国强:拓展运用《伤寒论》的经验】

    湖北中医药大学的梅国强教授拓展<伤寒论>之方运用的看法和经验,梅师列举了自己许多的验案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伤寒论>. <伤寒论>方,为外感热病立法,然其兼说杂病者, ...

  • 『名医经验』李仁柱治疗问质性肺病经验初探

    李仁柱主任医师系安徽省名老中医,安徽省中医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安徽省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先生治学严谨,精通中西医学,师古而不泥,西为中用,从常法人手,精选方药,形成自己独特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和临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