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嘴山矿区开发的点滴记忆(上)
《口述宁夏》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新中国诞生后,国家经过了三年经济恢复与各项准备工作之后,开始进行第一个经济建设五年计划。
一九五三年初,当时的中共中央西北局、西北军政委员会决定,组建西北大区(包括陕、甘、宁、青、新五个省区)的煤矿、地质、机械制造等若干个专业局。
这些机构的演变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的。领导决定由我去即将成立的西北煤管局工作。
一九五三年的二月初,我到新建的西北煤管局开始上班。
一九六五年,为了适应三线建设的需要,又在西北煤管局的基础上,组建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于是我又转到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上班。
在那十几年的时间里,尽管机构几次变动,我都是计划部门的负责人。最初是计划科长,一九五五年改称处长。
一九六五年转到贺兰山煤炭公司时,又为计划办公室主任。当时无论是科长、处长、还是主任,我都是负责具体计划业务的。
在那个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时期经常忙于编制计划、修改计划,检查总结计划执行的情况。
这就能使我较多地接触和学习煤炭生产和建设的各项业务。后来煤炭工业部任命我为贺兰山煤炭工业公司副经理,不久又调我到煤炭部西安办事处副主任。
文革期间靠边站、被批斗、经受了折磨,一九六九年恢复了我的党组织生活,当年八月被分配到石炭井矿务局。先任命为革委会副主任,一九七一年,矿务局党代会上被选为矿务局党委副书记。一九七二年军代表撤走后被任命为石炭井矿务局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
虽说我正式调入石炭井矿务局任职是一九六九年八月,但是这之前我已经脚步迈进了贺兰山,加之在石炭井工作的十年对贺兰山的感情还是满深的。
考察贺兰山北段各煤田与石嘴山矿区的开发
一九五三年二月初,我去西北煤管局上班后,就在局领导的亲自主持下与有关专家共同研究提出了西北各省(区)煤炭生产建设的方案,向中央燃料工业部的煤矿管理总局进行了汇报。
时任煤矿总局局长的孙然,副局长李华林,任弼绍等,听取了汇报,并经过几个半天的讨论,明确了以下问题:西北煤炭的发展应首先解决兰州至新疆,兰州至包头,两条铁路建成之后铁路机车的烧煤问题,(那时火车所使用的都是蒸汽机)。
其次要解决包头钢铁工业基地、酒泉钢铁基地建成后的用煤问题,并且还要解决陕、甘、宁、青、新五省(区)其它工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的用煤。
一九五五年,地质部六四二队,在甘肃的景泰县产煤地钻探后证明,
那里的煤炭储藏量不丰,煤层薄,开采困难,不可以作为包兰铁路建成后供应铁路机车用煤和甘肃境内(包括宁夏)工农业生产用煤基地。
时任煤炭工业部部长的陈郁派以万鹏同志为首的工作组去甘肃的银川地区贺兰山北段各煤田进行调查。我作为西北煤管局的代表之一,参加了那个工作组。
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在当时银川专署纳长麒副专员的带领下踏勘了贺兰山北段、宁夏和内蒙境内的黄河东西两岸。
在黄河的两岸,我们踏勘了石嘴山(当地老百姓叫石嘴子)、石炭井、汝箕沟、沙巴台、呼鲁斯太后,又去黄河以东内蒙古境内的拉僧庙,老石旦、鹊儿沟、卓子山等储煤地。那是一块储煤比较丰富的地区,但是山大、山高。大山之下是风大,雨少,人更少的沙漠地带,走过的地方很少见到村庄和居民。有时偶尔见到羊群和牧羊人。
我们在各煤田调查完了之后,回到当时银川地区的招待所,研究了有关资料,认为内蒙和宁夏交界的石嘴山,位于兰州和包头铁路的中间(各距500多公里),煤层出露明显,开采条件比较好,可以先行建成生产煤炭的基地。并向西北煤管局,煤炭工业部提出了建议,派人先回西安送材料,我们工作组由银川返到兰州。
再一次去阿干矿区和窑街矿区进行调查,并和当时甘肃矿务局的领导讲述了石嘴山煤田开发的意见(因为当时的银川地区即今宁夏,是隶属于甘肃的一个专区,一九五八年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时才恢复了省级建制)。
当我们由兰州回到西安之后,煤炭工业部已经批文到西北煤管局。大意是:贺兰山北段,黄河两岸的各煤田,以石嘴山为中心,建设西北煤炭生产基地。并责成西北煤管局派得力人员进行筹建,力争在第一、二个五年计划内要建成年产三百万至五百万吨规模的煤矿区。
一九五六年元月,西北煤管局派孙昶同志前去石嘴山进行筹建工作。
在那次调查中使我印象很深的是:当时我们由贺兰山前的西大滩地方开始向北进入贺兰山,在相当狭窄的大山沟中,步行三十多公里到汝箕沟。
那里已经有一个地方国营的小煤矿,在无电、无水的情况下手工生产,(当地人称之为 “掏炭”)。
我们在那个矿上住了三、四天,实地察看了汝箕沟、大峰沟、白芨沟三条大沟中的煤炭露头情况及小煤窑开采的情况。
那是一个开采历史较久的无烟煤矿区,人们掏了大炭,留下的碎煤漫山遍野的散堆在山沟里。人们行走的一些地段就是从堆碎煤的半坡上通过的。
已经开采过的小煤矿有的已经着火,到夜晚就能看到星星点点的火光。在那里的山脊以北还有一个叫古拉本的地方,也有阿拉善左旗的小煤矿。
那时没有勘探,只有经过煤层出露及小煤窑开采的情况估算,全煤田的储量有八亿多吨,但是山高(最高点为三千五百多公尺)风大、没水、没人,修筑等级公里的工程量大。
建设铁路更难。若要开发,还需先进行地质勘探。
由平罗向北,行走五十多公里,经沟口滩地,由贺兰山内的马莲滩进入石炭井,那里的煤层出露也很明显。人们也早已由露头挖煤,掏了大块把碎煤堆在了井口附近,连同露头的风化煤,到处看到一堆堆碎煤。
我们去时有十三个人的小煤矿名曰代开煤矿,其意思是汉人代替蒙古人开煤矿。据说本来还有一个煤矿,因为交不起蒙古人的租金就不开了。
那时地质部有一个勘探队已经在那里进行勘探,因为进入冬季勘探人员已经撤回去了,留下两个看守人员,挂着一扇猪肉过冬。
他们接待了我们,也介绍了一些情况。那里是石炭二叠纪的主焦煤。
由石炭井向西北走十多公里,就到了呼鲁斯太,那是贺兰山北麓的一个无人,少水的丘陵地,一个未开发的处女煤田。
在石嘴山矿区,我们了解到那是宁夏和内蒙交接的市镇,当时是归银川专区的惠农县所辖区的一个镇。据说历史上这个地方曾有过红火的时期。
我们去时,镇街上有二百多户农民,一千多口人,有一个陶瓷厂,安装有一百零八千瓦的小发电机一台,用作动力和照明。
贺兰山脚下有小煤窑自然通风,工人点着油灯下井挖煤,放到柳条筐内背出井来。
地面还有一个土法炼铁,铸锅的场子,是当时有煤有铁的工业基地。
据说,那个地方曾经最多时有六十八盘辘辘井挖煤,证明很早这里就是一个手工采煤的矿区。我们由石嘴山到附近的一个名叫沙巴台的地方,那是贺兰山脚下的一个储煤地。
我们去的那天,正是大风天气,刮得人睁不开眼,看不清路,行走都很困难,只模模糊糊看到有一个用石头垒起的羊圈。一九五八年大炼钢铁时石嘴山矿务局也曾派人建了几排房子,沿露头挖煤炼焦,后来又把人员撤回去了……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当年踏勘过的地方,大部分都进行了开发,有了输电线和变电站,通了铁路,建设了矿井,成立了石嘴山、石炭井(包括汝箕沟、呼鲁斯太)矿务局。
每想到这几十年的变化,常使我感到兴奋和自豪。
文章选自《宁夏能源网》
文章作者系原宁夏燃化局党组成员第一副局长、石炭井矿务局党委书记局长
艾齿口腔医院
暑期放“价”活动
免费口扫 免费试戴
免费出矫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