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黑脸、一片青天、一身正气,包拯的传奇一生!
胡赛萌/文
历史上的今天,公元1062年7月3日,一代名臣包拯逝世。
包拯出生于庐州合肥,28岁即中进士,先后被朝廷委以建昌知县与和州税监,但年轻的包拯以父母年老为由,没有赴任。
几年之后,父母亲相继去世,包拯在双亲墓旁筑起草庐,直到守丧期满才出仕。
至此,北宋政坛的一颗新星开始冉冉升起,并最终在黑暗的历史长空划出一道璀璨的光芒,至今熠熠发光。
从知县到知州、再到御史台和开封府,从安徽到广东、再到京城,年轻的包拯在政坛平步青云,在官场也备受好评,在民间更是广为称赞!
包拯被命运如此眷顾,以至于有人说他是文曲星的转世,所以得上天垂青,有神明护佑。
在开封,他有足智多谋的公孙策襄助,有御前四品带刀护卫展昭护身,还有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名捕”效力。
在皇室,他有八贤王赵德芳撑腰;在朝廷,他有丞相王龄为后盾,并拥有太祖赵匡胤御赐尚方宝剑,有“先斩后奏”之权。
因其铁面无私,民间传说包拯有一张黑脸,而且额上还挂有一弯明月。或许,正是这张黑脸这这轮明月,得以让底层百姓看到一丝光亮。
因此,《铡美案(铡驸马)》《狸猫换太子(打龙袍)》《铡庞昱》《乌盆案》《铡包勉》《铡判官》《陈州粜米》等等,这些涉及高官、权贵、皇亲的案件,被民间一再传颂。
民间还传说包拯审案不分昼夜,日审阳,夜审阴,即白天审人间冤案,晚上灵魂出窍,到阴司审判鬼魂,所以包拯死后被封为十殿阎罗中的五殿森罗王。
包拯之所以在民间封神,是因为他敢于在官场向权贵开刀。
为惩治贪官,他曾向宋仁宗上书《乞不用赃吏》,认为清廉是人们的表率,而贪赃则是“民贼”。
他还曾七次上书弹奏江西转运使王逵,揭露他“心同蛇蝎”、残害百姓,并严厉批评朝廷的任官制度。
宋仁宗皇祐二年,年过半百的包拯依然火力全开,三次弹劾皇室外戚张尧佐,称其“真清朝之秽污,白昼之魑魅”。此后,他又审清妖人冷青冒充皇子一案,震动朝野。
包拯办案,不但明察秋毫、铁面无私,有时也法外开恩,不失人情。
据北宋民间笔记记载,考获进士的章惇寄居在长辈家中候任期间,曾与长辈之妾私通,后被撞破翻墙而出时踩伤一名老妇,因而被捉往告官。
包拯见章惇为新科进士,怜惜他寒窗苦读多年,就无定其罪,只问踩人案,不问通奸案,判章惇赔偿老妇私了。
58岁时,年迈的包拯坐镇开封府,京城是一个遍布权贵皇亲的地方,为官往往动辄得咎,可包拯却在短短时间之内将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掌管开封府期间,包拯敢于惩治权贵的不法行为,坚决抑制开封府吏的骄横之势,并且能够及时处理民间积怨。
因为得罪的人实在太多,短短一年包拯就被调离开封府,升入“二府”,成为北宋最高决策机关成员。
此后,包拯一路开挂,官至从二品枢密副使、朝散大夫、给事中、上轻车都尉,封东海郡开国侯、食邑一千八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色金鱼袋。
就算贵为朝廷重臣,包拯的衣着饮食和器具依然“如布衣时”,因此被誉为中国清官的典型代表。
嘉祐七年五月二十四日(1062年7月3日),包拯病逝于开封,享寿六十三岁,一年后归葬于故乡合肥市东郊。
一千年过去了,人们还在怀念他,戏台上还在唱着他的戏文,电视上还在播着他的黑脸……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公号:好果胡赛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