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牙是缺几颗补几颗?假牙代替种牙?种植牙的这些误区必须要澄清
作者:衣晓峰 徐旭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银发浪潮”的时代,老年人因缺牙而严重影响正常进食,同时大量牙齿的缺失还会对人的美观产生破坏。现阶段,在所有牙齿修复方式中,种植牙的评价始终是最高的。其使用时间之久,咀嚼功能恢复之好,使其获得了“人类第三幅牙齿”的美誉。让人欣喜的是,种植牙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什么年龄限制了,只要口腔状况符合种植条件,不管是18岁颌面部尚未发育好的青少年,还是年届耄耋的老人,都可以种下满意的“新牙”。
临床经验表明,种植牙的优势主要有:不损伤相邻的天然牙;可有效防止牙齿缺失所致的牙槽骨继续萎缩;适应症扩大,多数牙缺甚至全口无牙亦适用;稳固性强,舒适感好;美容效果逼真;可最大程度恢复咀嚼能力。而且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在正常使用下,经过20至30年后,绝大多数种植牙仍能良好地行使其功能,不会轻易“下岗”。
但作为口腔领域的一个新事物,广大群众对种植牙的理解尚存在许多认识误区,比如种植牙是不是像植树造林一样长出来的?掉了几颗牙,就要补种几颗吗?年龄大的人,种牙手术是不是风险太大了?种植牙没啥必要,活动假牙不也可以用来吃饭吗?等等。对这些困惑和疑问,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黑龙江省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口腔健康分会副主委、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修复科副教授、医学博士刘鑫给出了详细解答。
误区一:种植牙是重新长出来的
在医院的口腔门诊,经常有患者发问:种植牙是不是像种子一样埋在牙槽骨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就会像婴幼儿那样冒出“新牙”呢?刘鑫指出,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现在的种植体材料采用的几乎都是纯钛、钛合金锥状物或者柱状金属植入物,就像骨科手术用的钛板钛钉一样,通过机械外力植入到骨头组织内,经过3个月左右的生长周期,这些柱状金属物就会与周围的骨组织形成坚固的“联盟”,二者间的机械结合力和生物学结合力非常强大,足以支撑上部牙冠的咀嚼力,行使正常的咬合功能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换句话解释,就是原有的牙根脱落了,利用微创手术方式,将金属固定物嵌入颌骨中,用来顶替缺失的牙根,在上面“种”上新的牙齿。一般来说,一期手术植入种植体,在牙槽骨内经过3-6个月的骨整合后,再对种植上部的牙冠进行修复,患者的缺牙就会“失而复得”,并恢复咀嚼功能。展望未来,刘鑫医生描绘说,随着国际前沿科学干细胞基因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假以时日的话,人类真的有可能利用干细胞技术在缺损的牙槽骨中埋入一粒“种子”,继而“破土萌芽”,长出希望之“牙”。
误区二:种植牙对高龄老人不适合
由于种植牙是固定到牙槽骨中的一种手术,待颌骨完全发育成熟后,才可行种植术,所以临床建议最小年龄为18周岁。而很多孩子小的时候就已经发生牙齿外伤脱落,因颌骨尚处于发育阶段,通常给予临时性过度义齿修复,待年龄满18岁后,再选择义齿种植术。那么年龄最大应该多少才最合适呢?其实,种植手术的上限并没有绝对的限制,刘鑫博士实施种植术的最大患者年龄达到了93岁,且效果满意,这说明只要身体条件良好,符合手术适应症者,就可以进行种植手术。
刘鑫医生认为,许多高龄老人均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症状,其中有些因全身系统性疾病而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药物(阻碍凝血功能),但只要把身体调整到可控安全范围,适度服用降血压、降血糖等药,术前停用一周阿司匹林,但凡能接受拔牙手术的,通常就可以做种植术,因为拔牙和种植牙的适应症几乎一致。身体只要能耐受拔牙,种植术也同样是安全可行的,后者的安全性甚至要高于拔牙术。
误区三:种植牙是可怕的大手术
刘鑫教授介绍,拔牙的手术过程是术前麻醉,拔除牙齿(或牙根),不缝合或缝合;而种植牙的手术过程是术前麻醉,植入种植体,之后严密缝合。现今临床口腔术前麻醉,不论是深龋堵牙,还是牙体牙髓的神经阻滞疗法,或是拔牙和种植牙,所有的麻醉方法差不多都是一样的,而且最先进的麻醉手段还有无痛麻醉仪技术。此外,临床上还经常应用表面麻醉地涂抹药膏、冷喷麻醉等,患者全程无任何痛感,术前术后与拔牙感受类似,乃至比拔牙损伤还小。
加上手术过程都是低温盐水冷却,还有严密的组织缝合,术后患者感受比普通拔牙要轻得多。若认为种牙是“天大的手术”,就确实有些夸大其词了。
误区四:种牙是缺几颗补几颗吗
缺失几颗牙齿,就需要种植几颗牙齿,这样的认识是有误的。刘鑫解释,很多患者有的时候连续掉落好多颗牙,但不一定每个缺失位点的牙齿都需要种植手术;比如,患者缺了4颗牙,植下两颗种植体,就可以连接四颗牙,让所有缺牙再次“萌发”出来。就像大桥建设原理,两侧有了坚实的桥墩,中间就不用再建桥墩了。
临床常见的病例还有满口无牙的人,因为患者上半口或者下半口牙齿全部“离岗”,这个特殊时候,可以设计上颌或下颌种下6个位点的种植体,通过手术就能连接成满口的牙齿;也就是说,植入6个种植体,就可以让上颌或下颌全口牙齿(12至14颗)“满血复活”。所以,并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缺牙的位置都需要进行“补种”的。
误区五:用假牙代替种植牙就行了
高龄老人,多数缺牙数目比较多,在没有种植技术问世前,大多数老年人都是戴活动假牙的,但后来发现其中有很多弊端:首先假牙固位稳定性较差、容易松动;同时,活动假牙主要靠缺牙处下方的黏膜和牙槽骨支撑咬合力量,易使牙床逐渐萎缩,尤其是常年依靠活动假牙的老人,牙槽嵴萎缩到完全平坦,假牙无法固位,总是松脱,且不能正常饮食。经常有孝顺的子女想让高龄父母种牙,却因价格不菲或嫌麻烦而被拒绝,认为自己虽然没牙了,但也一样能够安度晚年。
实际上,在遇到上面的情况时,种植牙对老人的意义更大。刘鑫博士说,老人经常因多颗牙齿的缺损,致使咀嚼功能下降,吸收差,甚至形成营养不良。而且很多高龄老人往往有“三高”的表现,且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随年龄增长,其牙槽骨吸收越来越多,缺少了牙槽骨做“后盾”,活动假牙开始在口内“擅离职守”,越来越不稳定。此时老人再决定种植牙,恐怕错过了最佳手术时机。全身健康或局部骨组织的条件无法展开种植修复,则只能面对终生无牙的尴尬,这对老人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
刘鑫博士补充说,与活动义齿相比,种植牙属于固定修复,不必摘戴,可以还原到年轻时代的牙齿美学功能及咀嚼功能,成功率高,寿命长,咀嚼效能让人满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种植牙不仅坚固耐用,还能阻止牙槽骨萎缩,且在恢复牙齿咀嚼功能、维护口腔生理健康、保持美学健康等诸多方面,明显好于活动假牙,首先是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种牙,后来才逐渐推广至年轻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