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与三黄泻心汤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方二十六。(泻心汤用前第十七方。)

大黄黄连泻心汤在《金匮要略》中亦名泻心汤,是由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组成,故又名三黄泻心汤。方中以大黄之苦寒泻热通便,泻下焦之火;黄连之苦寒泻火坚阴,泻中焦之火;黄芩之苦寒,清热除烦,泻上焦之火,又可清解少阳腑中之热。三药配伍,最善清泻三焦之火热,以治疗各种火热证。本方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因煎服方法不同,其作用不尽相同。在《伤寒论》中是以“麻沸汤” 漬之,以清泻中焦无形之邪热,薄其苦泻之味,而防直下败胃之弊,治疗热在气分,中焦气机闭塞、升降失常的“火气痞”。在《金匮要略》中,则以水煎顿服,清泻血中焦之邪热,薄其味厚而直泻血分之火热,以治疗血中热盛、迫血妄行所致之吐血、衄血。可见,方药虽同,煎服方法不同,效用各异。

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栀子豉汤证都属火郁之证,但是栀子豉汤证是火热郁于胸膈,临床以心烦为主;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是火热郁于中焦,临床则以心下痞满为主。另外,本方与后世温胆汤(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60g,陈皮90g,甘草(炙)30g,茯苓45g。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合用又称三黄温胆汤,治疗因痰热引起的多种病证,现将本方临床应用介绍如下。

验案一 鼻衄。 1989年仲夏的一个傍晚,有一医专学生慌促扣门,告曰:近一周来鼻腔间断出血不止,并在附近医“电烙”服药治疗,其效不佳。自述近三年来,每至夏日就发此病,入秋后缓解。余望其颜面潮红,身体强壮,大便数日未行,两目赤丝缕缕,舌红苔黄厚而欠津,脉象洪大滑数,辨为血热火盛证。遂处:生大黄蒂10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白茅根10克、怀牛膝10克, 三剂煎服。
第四天患者上门来告,服上药一剂,大便通,鼻腔出血明显减少,三剂尽,出血止,诸证悉除,舌转淡红苔薄白,脉亦平缓。随后又处凉血泻火之剂调服数剂而吿愈,随访至今未犯。
[按]: 出血一证,病因繁多,其中因火热所致者最为多见,诚如清代唐容川所云:“心为君火,化生血液,是以血即火之魄,火升故血升,火降即血降也。” 唐氏在论述到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功用时颇有见地,他指出:“血生于火,火主于心,则知泻心即泻火,泻火是止血。”并在《血证论》止血门中,将此方列为群方之首。因此,临床凡因火热所致的各种出血(如吐血、便血及妇女崩漏等),使用本方治疗,每能取效。 
验案二 多汗证。患者,男,36岁。患者自述,半年来全身经常汗出不止,尤以手足心为甚(西医诊断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此痛苦非常。诊病时出其双手亦汗流不止,常伴有失眠,心烦,舌边尖红而少苔, 脉略弦数, 辨为心火内盛之证。 处方: 生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竹叶10克、莲子芯10克,六剂水煎服。
服上药六剂后,周身汗出明显好转,继又服十余剂而痊愈。
[按] : 汗出一证,今人多以虚证论治,又常以自汗盗汗分其阴阳。验之临床,因正虚汗出者有之,因邪实汗出者亦有之,在实证中以心火热证最为多见,因心为阳中之阳脏而属火,心火内盛,迫津外泻,则使汗出不止。故在临床凡由心火内盛而汗出者,使用本方治疗,效如桴鼓。
验案三 行经恐吓症。患者 ,女,26岁。患者半年前因患伤寒而高烧持续不退,经住院治疗痊愈。继之每次行经时惊恐万状,躁动不安,甚则言语失控,举止失常,经尽后复如常人,西医诊断为“行经恐吓症”。家人为之痛苦不堪,四处求医,耗资近万元,但是病状毫无起色。于1989年,经人引荐来我门诊治疗。余索其前服之方,尽为安神定志之品。自述平素心烦失眠,颜面部阵阵潮热,口苦口干,大便数日一行,每次行经期心中烦乱难以忍耐,甚则惊恐不安。望其面部如醉酒色,呼吸气粗声高,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洪大挺指,辨为血分瘀热证。处方: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生地10克、丹皮10克、怀牛膝10克,六剂水煎服。
服上药六剂,大便已通,日行5~6次,心烦及颜面潮热缓解,失眠亦有好转,又处上方加龙齿30克,继服六剂。
一周后患者欣然来告,服药期正值经至,心烦惊恐诸证顿减。其后又服上药30余剂而告愈。
[按] :心烦惊恐诸证,论其病因多与火热有关,其病位多责之于心肝,因心主血、脉舍神;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该患者初起患温病,继之神志失常,此乃余热未尽入血,使肝之疏泄失常,心之神志受扰,故见上述诸证,此皆缘于火,诚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病浮肿,疼瘔惊骇,皆属于火。”治疗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直泻血中之余热,而使疏泄复常,心神得宁,诸证自愈。
验案四 酒客病。患者,男,46岁。1983年11月就诊。患者两天前因饮酒过量而出现恶心呕吐,胃脘部痞满,饮食乏味,头面部胀热,心中懊憹,口苦咽干,大便两日未行,舌红苔黄厚少津,脉弦滑有力。 辨为湿热壅滞之酒客病。 并处: 大黄10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葛花10克,三剂滚开水漬泡后频服,以取《伤寒论》的煎服方法。
四日后患者来告,服上药一剂大便通,恶心呕吐及胃脘部痞满除,三剂尽,诸证若失。
[按] :酒客是指平素嗜酒之人,酒客病,是指酒客所特有的症状。《本草纲目》指出:酒性升散,性味辛甘,少饮则和血行气,多饮则助湿生热,伤害脾胃。平素嗜酒之人,脾胃多生湿热,又卒然暴饮,必使湿热剧增而胃失和降,故见恶心呕吐,胃脘部痞满诸证。对于酒客病的治疗,宋代严用和主张用葛花解酲汤治疗,以温脾胃、消酒积、化湿热。近人主张用桂枝汤加葛花或半夏泻心汤治疗,余抓住本病中焦湿热以热为主的病机特点,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疗,其效亦佳。

原文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cb6e30102wzyz.html

(0)

相关推荐

  • 经典必读-温病经方:泻心汤

    大医 双合 DaYi Shuanghe 第120期 每天一期,弘扬中医 COURSE ARRANGEMENT 导读:心烦急躁,口苦口臭,疗疖疮疡,头痒,头皮出油,脱发,身痒体臭,口秽喷人,火郁阳痿,火 ...

  •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湿疮、湿疹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 ...

  •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火毒疮疖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 ...

  • 谦斋中医处方学——病因十四纲辨证(火)辩证

    病因十四纲辨证(火)辩证 六.火 温之甚为热,热之极为火,三者异名同类,只在程度上有差别.一般以温邪属外感,火气属内因,凡是热性证候都称为热.正因为温.热和火性质一致,治疗大法不外清凉一途,但因轻重. ...

  • 三黄(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治疗肝郁化火证

    I导读: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连之苦寒泄心之邪热,即所以补心之 ...

  • 大黄黄连泻心汤经典医案、方论

    [方剂组成] 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3克) [服用方法] 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治则方解] 病机:无形邪热壅于心下. 治则:和胃,泄热,消痞. 方义:方中大黄苦寒为 ...

  • 上行泻肺火,下行泻膀胱火,可除六经实火实热的黄芩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黄芩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性能]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应用] 1善清肺胃胆及大肠之湿热,尤长于清中 ...

  • 【三黄泻心汤】的11种用法(大黄、黄连、黄芩)

    泻心汤 <金匮要略> 前言: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卷中.具有泻火燥湿之功效.主治邪火内炽,迫血妄行,吐血.衄血等症.<金匮要略浅注>载:此为吐衄之神方也.妙在以芩. ...

  • 汤液经法图系列(5): 三黄泻心汤与栀子豉汤

    前几期我们讲了汤液经法图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大家一定要记住这样一句话,即:汤液经法图是通过五脏虚实认识疾病,通过五味补泻治疗疾病.从这个思路出发,我们举了一个最经典的方子,桂枝汤,这是一个肝木病证的治疗 ...

  • 【经方治危重】胡奇《三黄泻心汤起死回生案》

    <经方>第20210421 胡奇(胡忠茂)/贵州省大方县胡氏经方草堂 附近耶稣信徒,69岁,男,素有高血压史,觉头晕.乏力.胃脘不适两天,未曾求医而自行祈祷未见减轻,病情加重急发吐血,便血 ...

  • 经方:三黄泻心汤(吐血、流鼻血)

    三黄泻心汤 [原文]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作者]张仲景[出自]<金匮>[经典回顾]1.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组成]黄连 黄芩 大黄 ...

  • 三黄泻心汤‖吐血、便血

    <经方>第20210421期 三黄泻心汤起死回生案 胡奇(胡忠茂)/贵州省大方县胡氏经方草堂 附近耶稣信徒,69岁,男,素有高血压史,觉头晕.乏力.胃脘不适两天,未曾求医而自行祈祷未见减轻 ...

  • 请查收:三黄泻心汤最全使用指南来了!

    ​[原文] 心下病,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9)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病,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 (1 ...

  • 用三黄泻心汤治疗某鼻咽癌并发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经验介绍 | 周志远

    三黄泻心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一张经典名方,有很多学者认为<伤寒论>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应该是由黄连.大黄.黄芩三味药组成,而非仅仅由大黄与黄连组成.有些学者认为宋本的< ...

  • 《汉方之精要》(17)三黄泻心汤

    论文定题了. 这个月要发一篇文章,初步定为胡希恕的经方医学顺势思维.赶紧读书,赶紧写.大家也给我提意见. 三黄泻心汤 构成煎煮法 本名泻心汤,载于金匮.大黄,黄连,黄芩,所以叫三黄.这样也便于和其他泻 ...

  • 【黄煌:三黄泻心汤-经典止血方,止血、降压降脂、通便、抗菌抗炎】

    经典的止血方,传统的清热泻火方,具有止血.降压.降脂.通便.保护胃黏膜.抗菌.抗炎.抗内毒素等作用,适用于以出血.心烦悸.心下痞为特征的疾病.          一.原始配方          大黄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