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的10名心腹,结局如何?

众所周知,唐朝的建立离不开李世民初期的南征北战,李渊称帝之后,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说法,长子李建成是很有希望的,身为秦王的李世民不甘心只做王爷,于是,为了自己的仕途,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
李世民率领着天策府的人马经过皇宫的北门“玄武门”,进入皇宫,埋伏在宫内的临湖殿附近,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宫上朝经过时,趁其不备突然杀出,将两人直接杀死,之后又劫持唐高祖李渊,逼迫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成功夺取了皇位,开启了唐太宗统治的时代。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跳板,也就是因为有了玄武门之变的胜利,李世民才能够从一个秦王的身份最终成为皇帝,并且在自己以及大臣们的辛苦努力下,最终开创了贞观之治以及大唐盛世。
玄武门之变自认不会是李世民自己一个人的功绩,李世民就算是再厉害,再有胆色也不会傻到自己孤身一人去逼宫,他自然也要召集自己的一干兄弟们。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参与这一事件的大臣分别是:尉迟恭,张公瑾,侯君集,刘师立,公孙武达,李孟尝,杜君绰,郑仁泰,独孤彦云和长孙无忌。那么,这些人的结局都是什么样的呢?
长孙无忌
他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最坚定、也是最重要的支持者,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其与张公瑾等九人早早埋伏于玄武门之外,为事变胜利奠定了基础。
玄武门之变后为相,还有一个其余人都没有的特权,那就是可以自由出入李世民的寝宫,这个特权充分说明了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绝对信任。且为李世民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只因在高宗时期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打击,后自缢身亡。
尉迟敬德
他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角色,他亲手杀死齐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立李世民为太子,为拥立之功第一。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就册封尉迟恭为鄂国公,与长孙无忌并列首功之臣,还将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他,
他本人也因此居功自傲,曾于宴会之上倚老卖老,高论军功,并打伤某宗室将领。但李世民只是对他作出口头警告,后来,主动请求辞官回家养老,成天修炼仙丹和游山玩水,过得好不自在,最后得以善终。
侯君集
早年跟随王李世民征讨有功,玄武门之变中,其献策居多。后来,李世民册封侯君集为潞国公,封其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又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政,按理来说侯君集也应该有所满足,可是侯君集偏偏走了另外一条不归路。
玄武门之变后征讨吐谷浑,攻灭高昌。班师时,私吞高昌战利品而被弹劾,李世民将他关进牢中冷静一下,没多久就放出来了,可他就此对李世民怀恨在心,他觉得李世民不该惩罚自己。
就是在这种仇恨的驱使下,侯君集开始怂恿太子李承乾谋反,最终两人的谋反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李世民识破,李承乾被流放,侯君集则被斩首了,他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10个主要功臣中唯一一个被李世民诛杀的。李世民虽杀侯君集,仍留其子以传承香火。
张公谨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前,是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定心丸,当初李世民害怕政变失败,犹豫不决,找来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进行占卜,结果就被张公谨丢了;在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又把玄武门大门关上,自己死死守住,防止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马冲进来,立了大功。
在李世民登基之后,册封张公谨为定远郡公,升官为左武候大将军,当时张公谨年仅三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之际,在后来的官场生涯中,张公谨还曾跟随李靖一起去平定东突厥,立下大功,得到李世民赞赏。
只是比较可惜的是,张公谨英年早逝,于公元632年去世,年仅39岁而已,此时距离玄武门之变,也不过就是六年时间而已。
刘师立
他原来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在玄武门之变中杀掉了前太子。事成之后,他被封为检校右武侯大将军。
传说他在朝任职之时,他曾被诬陷谋反,后来秦王查证此事,根本是子虚乌有。他跟随秦王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战争,贞观十四年(640年)去世,追赠豫州都督,也算是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公孙武达
他在和秦王的数次争战中战功赫赫,深受重用。玄武门之变成功之后,他被封为监门将军兼任宿州刺史,后迁升右武卫大将军,陆续跟随李世民参加了数次战争,永徽年间去世。
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隋朝右卫大将军独孤楷之子,他早年投奔秦王,成为其麾下大将。后玄武门事变成功后,他被封为幽州都督,后来战死沙场,同样陪葬昭陵。
杜君绰
杜君绰早年参加过农民起义,后来投靠了秦王,成为其麾下的一员大将。玄武门之变成功后,他被封为开国县侯。后来他又率领35万大军攻打高丽,大胜而归,晋封左领军大将军。
李孟尝
李孟尝在投奔李渊之后,被秦王看到并收为部下。玄武门之变之后他被封为县,因为破突厥有功,迁升汉东郡开国公,在74岁的时候去世,寿终正寝。
郑仁泰
这个人地位不算太高,史书上的记录也不多,我们只知道他是玄武门之变的先锋之一,事成后被封为了游击将军。参与过高句丽战争,授上国柱,左屯卫大将军。
除了长孙无忌、侯君集之外,其余八人也算是善终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