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在你拥有的一切之下,发现你想要的生活》

一.  作者:〔美〕乔舒亚˙贝克尔    译:张琨

二、简论:

1、作者阐述一种生活理念——极简主义,围绕之并结合自身体验进行推介,即其目标——向读者介绍一种“拥有更小”的生活方式,却又不让其丧失生命的目标,找到自由,去追求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P242)

2、语言风格——朴素、简洁,思维周密、细腻。

3、应归为生活中的工具书之类,于日常生活颇具指导意义。

4、于现实中已有体会。如自用车上的简洁理念,前陈也颇同感。而于剪报之举的心态又当如何?

5、其最称道之处在于其坚持,一贯地关注,并使之予以归纳,且融入自身体悟。故,凡事于人生追求而言,无大小、无优劣之分,但在专注而已,总有其闪光之处。

6、其生活理念与毛姆之《月亮与六便士》的斯特里克兰有一种若反若应的人生态度,即以自我为中心与以他人为中心,如何取舍?吾更倾向于乔舒亚。

7、其最大社会意义或社会背景在于物质丰盈时期,对消费主义的过度盛行是一种现世警醒与即时匡正。

8、其与三浦展的《第四消费时代》、大前研一《低欲望社会》所倡导的理念,有相互佐证之种种。

9、其与《莱根潭》过俭则吝<过谦则卑>之辩证性。

10、作者长期担任牧师,可见职业与生活兴趣契合的重要性。

11、作者关于极简主义的认识有利于激发生活热情,给沉迷于物质的人以清醒,即如P23,极简主义的定义——刻意地倡导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生活,并清除那些阻碍我们得到它的东西,(对生活目标的理性认识之后保持专注性之必要)。极简主义的美好——并不在于它带走了什么,而在于它所给予我们的东西(并非简单地理解为放弃什么,而是放弃与给予的辩证性)。必须学习极简化的技能。

12、最大的警醒在于——人应该确立自己的信仰与人生目标(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珍珠)、一旦选择必须坚持。

13、应理清其与节俭主义、自愿性贫穷(如隐士)、强迫性贫穷(缺衣少食)的异同。

14、应把握的重要理念:其关于极简主义的认识与两大错误观念(P23)、整理并不能代替清理(P27)、各种极简主义风格(P29)、自我生活目标之七问法(P46)、关于现实中消费主义的分析(P52)、常见营销手段归纳(P67)、过度拥有的陷阱(P67)、过度积累三动机(P78)、清理过程中对梦想的厘清(P111)、维护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五大习惯(P177)、如何领悟给予的智慧(P213)、忙碌上瘾症(P226)、如何让自我更充实(P228)、博物馆思维模式(P120)、技术性过时与功能性过时(P122)、礼物赠送“三优”原则(P173)、厘清生活目标的艰难性(P45)、无益人际关系之清理(P235)、平衡的生命需要两种人之理念(P239)、拥有财产与迷恋体验的人生之区别(P255)等。

15、拓展阅读:[日]山下英子《断舍离》、凯利《自控力》、欧阳君山《人为什么活着》、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三、了解、理解与辨析

1、了解:作者乔舒亚从与邻居朱恩交流中的顿悟,介绍自己“极简主义”理念的萌生。P5

2、理解:拥有过度的物质,并不能让我们幸福(P7)

3、了解:西方国家的超前消费生活方式——美国家庭平均信用卡债务超过15000美元,而平均的抵押债务则超过150000美元。(P9)

4、辨析:作者乔舒亚归纳的实施极简主义所带来的12大好处(P10)

①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②更多的金钱;

③更为慷慨;

④更多自由——即对物质的过度占有会使我们在体力上、心理上和财会上沦为奴隶;

⑤更少压力——事实上,每增加一件物品,总会或多或少增加我们的焦虑感;

⑥更少焦虑;

⑦对环境影响更小——过度消费加速了自然资源的毁灭;

⑧拥有更高品质的东西——极简主义并不一定意味着省吃俭用;

⑨为孩子树立更好的榜样;

⑩留给他人的工作量更少——即让别人的生活更轻松,如无法照顾到自我时;

11更少比较——更有利于从“比较游戏中拯救出来;

12更多满足感。

(作者另一收大获:更好的人际关系。)

5、理解:其关于极简主义的认识(P23)

①对于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们来说,极简主义意味着减少不必要的东西,而不是增加它们。

②必须学习极简化的技能。

③定义——即:刻意地倡导对我们最有价值的生活,并清除那些阻碍我们得到它的东西。(对生活目标的理性认识之后保持专注性之必要。)

④极简主义的美好——并不在于它带走了什么,而在于它所给予我们的东西。(并非简单地理解为放弃什么,而是放弃与给予的辩证统一。)

⑤澄清错误认识一——极简主义意味着放弃一切。(即将“更少的”误认为“完全没有”;只是在努力逃离物品的过度积累;理性的极简主义并不鼓励清除必要的物品;错误认为,就是要过一无所有的清贫生活。)

⑥澄清错误观念二——极简主义就是整理你所拥有的物品。(即生活中的整理东西有其缺陷性,整理并不等同于清理。)

6、理解:乔舒亚关于生活中仅整理东西而言之缺陷(局限)归纳?(P27)

①整理活动并不会使其他人受益。

②整理活动并不能解决债务问题——即不能改变消费的欲望。

③整理物品并无法断绝我们对更多物品的渴望。

④整理物品不会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⑤整理物品并非整理我们的生活。

(而清理则是一个永久性的解决方案,能改变内心。)

7、了解:极简主义的历史?(P29)

8、了解:其介绍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或方式?怎样创造自己的特色?(P36)

①将自己的物品限制在100件之内或更小。

②每隔4个月把自己拥有的东西放进背包,搬到一个新的国家。

③选择生活在小房子里。

9、理解:乔舒亚关于如何厘清自我生活目标之“七问法”的探索?(P46)

①无论是美好的还是糟糕的,有哪些经历曾改变了你的生活?

②在自己最令人瞩目的成就中,你能发现哪些共性?

③在这个世界上,你最想去解决哪些问题?

④如果金钱不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什么样的工作最能吸引你?

⑤在生活中,有哪些梦想是你最后悔没有努力追求的?

⑥你希望自己能为世界留下的、最永久的遗产是什么?

⑦你在生活中最欣赏谁?这个人有哪些特点你最希望效仿?

(马克˙吐温——你整个生命中有两天最为重要,你出生的那天,以及你明白自己为什么出生的那天。)(即厘清自我生活目标的艰难性与重要性)

10、理解:乔舒亚关于消费主义的分析?(P52-65)

①消费主义在我们身边无所不在,并会感到,消费主义对我们来说是很正常且很自然的事。

②克服消费主义趋势的关键在于——要刻意地审视自身的盲点,看清自己真正忽略了什么。

③识别并拒绝消费主义并不容易,但其产生的效果完全值得付出努力。

④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被商业化了,为了使消费主义更加令人难以拒绝,一些最优秀的人利用一切可以发明的工具,把人打造成为更加贪婪的消费者。如网上购物的便捷、通过技术收集个人信息使目标营销更有针对性,另如天猫、淘宝、拼多多、京东等。

⑤简单地拒绝消费主义,并不会带给我们幸福。心理上的匮乏,只是一种虚空的状态。真正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来填满那个虚空。拒绝消费主义可以使我们不再受到欺骗,并有可能让我们找到真正的幸福,无论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即真正的解决方式并非简单地拒绝,而应先重视心理上的匮乏)

⑥引例:宋东展出其过世的母亲所收藏的家居用品——其展示的并不是囤积的状态,而是物质匮乏时期的那一代人的生存哲学。

⑦了解自己属于哪个时代,有助于认清一种危险态度:过度拥有=成功。避免陷入“过度拥有”陷阱。日本四代人不一样的生活消费理念。

⑧迷恋“过度”,膜拜炫耀性消费——如时尚杂志以曝光富豪、名流生活的种种细节为荣、新闻出版物根据身价将人分三六九等、电视真人秀为生活奢华的人鼓掌喝彩、互联网用无数看似成功者的故事来吸引读者。

⑨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与情感世界中,艳羡着哪些拥有过度物质的人。

⑩成功与过度并不是相同的概念,有时候,经济方面的富有是继承、不诚实的行为,或者纯粹好运气的结果。其并没有因为财富而获得赞誉。

11那些生活在过度物质包围中的人,并不一定是拥有最幸福生活的人。

12企业广告——并不是“希望”影响你,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将会怎样影响你。

11、了解:其关于零售界中最常见的营销手段之阐释?(P67)

①会员积分和会员卡。如步步高。

②信誉卡。如水果店。

③限时特价——即定期营造出一种紧张的氛围。(如周五8折)

④可调低标价——即人为将原本的价格提升。如佛山家居。

⑤对比定价。如服装店的高价与低价区。

⑥诱饵定价,如特价菜。

⑦免费样品,如促销免费试吃。

⑧建筑及卖场布局,如物品位置、超市的出口通道或为停留更长时间。

12、理解:乔舒亚关于造成我们过度积累的三动机及解决方式之分析?(P78-89)

①安全感——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坚信,拥有更多的财物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我们不需要通过购卖许多物品找寻安全感,而应在与其他人充满关爱的关系中去找它。)

②接纳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人一起度过私人时间。与这些人在一起,我们会觉得舒服,并且感到被接纳。(我们不需要通过拥有与别人一样的物品去赢得其他人的接纳,重新定义一下,自己心理的成功究竟是什么样子。)

③满足感——有些人购买的物品超过他们应该购买的数量,这是因为他们有一种不满足感,想要努力通过积累物质做补偿。(我们不需要通过不断地增加物品来追求满足感,而应学会欣赏已经拥有的东西,并将不需要的物品赠予他人,如此一来,满足感自然会出现。)

13、了解:其清理过程中关于物品的三大归类及五大步骤?(P100-106)

14、理解:其关于清理过程对梦想的冲突?(P111)

①如戴维的木工梦,在周末假装自己是个木匠。

②有时候,我们必须放弃成为那个人,才能真正欣赏我们实际能够成为的那个人。

③并不仅仅因为它们实际上很难被极简化,而是因为我们感觉自己好像正在放弃一些重要的东西。我们正面临失去一些对自己特别有价值或特别重要的东西的风险。

④如己之车库健身器材、钓具、书籍、剪报等。

15、辨析:其关于纪念意义物品的处理之阐释?(P124)

16、辨析:乔舒亚关于极简主义实施中的权宜之计建议?(P149)

17、了解:其介绍的杂物极简化处理十大生活习惯?(P165)

18、理解:乔舒亚关于维护极简主义生活方式的五种习惯养成?(P177)

①每天清理房间,令家里清新舒适;

②实施自己的购物禁令;

③少看电视;

④在赠送礼物的习俗中多多留意;

⑤练习拥有感恩之心。

19、理解:其关于实施极简主义生活方式时,在家庭中如何克服阻力?(P180)

①协调和伴侣之间的关系——先从自己的物品开始示范,必要的谦卑的妥协。

②必须设定边界——即明确一种限制。

③让孩子们看到更多生活的真相——如鼓励理想主义、要求孩子自己购买昂贵的物品、鼓励孩子识别广告中的潜台词、找到同盟、让孩子明白努力工作的意义、去不发达国家旅行、教导孩子真正重要的并非他们拥有什么,而是他们是谁。

④珍视与家人之间的亲密关系。

20、理解:乔舒亚关于领悟给予的智慧之见解?(P213)

①从小处开始——真正小。如从捐赠1美元开始。

②先给予——即在获得薪水时,让第一笔花费成为一次给予的善行。

③设定一项特定花费——即可以在固定的时间段内选择一家慈善机构,特别为它捐款。如每周骑车上班一次。

④按照你的喜好,选择一项慈善事业。如姚明的公益事业、或如环境、贫穷、宗教、动物权益、教育、人权等。

⑤与慷慨的人共度时光。

⑥充分利用好因极简生活方式所产生的时间红利。

21、辨析:乔舒亚关于忙碌上瘾症的阐释?(P226)

①社会对我们的期望、要求及需求不断增长,但时间并没有增加。结果就是,我们的生活只能越来越繁忙。

②人人都必须拥有一种被社会接受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并不高明的借口。

③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我们很难从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中获益,因为繁忙的生活中缺乏反思的时间。且这种承诺过度的生活实际上是在伤害自己。

④繁忙已成为许多人默认的生活状态,就像过度消费、过度囤积物质财富一样,对自己的日程做出了过多的承诺。

⑤许多人都是在为错误的目标而奔忙,沉溺其中,而允许那些错误假想占据自己宝贵的时间。

⑥如何辨析错误的目标、错误的假想?

⑦吾与文胜的最大之别,即在目标的选择上。

⑧恒的教训,必须确立目标,即研究生涯的选择。

⑨如教之类风风火火的人。

22、理解:乔舒亚关于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充实之探索?(P228

①一日三省——在日常生活中培育思考的空间。

②减少干扰(专注性)——即如果对所有领域都感兴趣,就无法在生活中某个特定的领域获得成长。特别是电子干扰。

③在拒绝中找到自由——即学会对那些不太重要的事情说“不”,使之能够追求最重要的事情。

④欣赏并安排休息——要认识到休息和放松的价值,并坚守。

四、字、词、句

1、在各种经济环境下,极简主义都被作为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备受推崇——即节俭生活习性。(P29)

2、人人都必须与之抗争:消费主义宣传的“拉动”,和内在物欲的“推动”。(P47)

3、在我们的社会里,有许多人坚信,拥有更多的财物才能拥有足够的安全感。(P78)

4、倡导阅读电子版而非印刷版。(P116)

5、博物馆思维模式——真正令一座博物馆伟大的原因,往往是那些并没有被展出的藏品,它们才是博物馆里最有特色的艺术品。(P120)

6、技术性过时与功能性过时。(以手机为例,应以功能性过时为更换。)(P122)

7、设置购物禁令,寻找到更多自由。 (P169)

8、礼物赠送的“三优”原则——质量优于数量、需求优于欲望,体验优于物品。(173)

9、我们以为自己过着一种最为充实的生活,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恰恰相反,我们通常是用短暂的快感取代了长久的目标。如花大量时间看电视、玩手机等八种状态的错误方法。(P224)

五、探索与应用

1、思考:极简主义与节俭主义的异同?

2、辨析:厘清自我生活目标的艰难性?(P45)

①马克˙吐温关于最重要的两天。

②自我与同学陈文胜的经历。

③乔舒亚“七问法”。

④李再复之目标追寻法。

⑤欧阳君山《人为什么活着》。

⑥胡适《人生有何意义?》。

⑦人生目标与职业及兴趣爱好的一致性。

3、思考:在自我的追求中是否有错误的目标?(P203)怎样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珍珠”?(P244)

4、辨析:乔舒亚关于无益的人际关系也需要清理之阐释?(P235)

①鼓励清除人际关系方面的杂乱状态,即像对待物品一样,定期用过滤器对人际关系进行清理。(作者并不完全认同)

②在生活中,有时候放弃一段关系是有道理的——当我们需要这么做时,应该当机立断,并且不必自责。如果这种关系正在从身体上或者感情上伤害你,如果双方都没有从这段关系中得到任何实质的收获,或者,在这段关系中投入时间将阻碍更重要的关系,你就确实需要终止它。如罗。

③有时候,最佳的选择是彻底终止某种关系。如虐待和过度依赖的关系是最该被清除的。例《月亮和六便士》中斯特里克兰在子女满十八岁后即出走、中西方对子女的不同态度。

④或必须限制某种关系,为其设置边界。如与子女的关系定位。

⑤当清楚或减少某种有害的关系,将体验到更少的干扰和更多的平和。你会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好的感情资源,并把它投入到对你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去。即保持专注性,突出重点。

⑥辩证性——想要获得幸福生活,我们就必须厘清自己的感情,创造独立思考的空间。但只选择投资那些对我们有实质利益的关系,并不算是爱,而是自私。(如对年迈父母的赡养义务关系)

5、辨析:其提出的平衡的生命需要两种人之理念?结合自我实践?(P239

①即希望能找到可以引领我、教导我、爱我的人,但也同样希冀,生命中可以有一些让自己去服务、去爱,并付出生命的人。因为,对于想要获得平衡的生命,这两种人都是必需的。如除父母兄弟妻儿等亲人之外,膜拜信仰的人、生死相交的人。

②通常而论,均将注重点放在以自我为中心、予我有得的人的找寻上。

③于大多数人而言,无私给予的人多选择为妻儿家人。

④按照平衡原则,给予的面单一,那么获得的机会也稀疏。反思一生中,是否找寻到了那些可以无私给予的人,如有则无憾,如无则无怨。

⑤于恒的警惕。即要找到生命中的贵人,也要有自己的善心安居之人。

6、辨析:乔舒亚关于“生命就是各种选择的过程”之阐释?(P245)

①《圣经》中故事“天国就像是一位寻找好珍珠的商人,当其找到一枚价值极高的珍珠时,就卖掉自己的全部财产,买下了这颗珍珠”。即信仰的唯一性、全部性。

②当选择了拥有,就不要让任何借口阻止体验更美好的生活。即信仰的忠诚性。

③一个人最大的目标在于如何选择,或者如何定义。这是千真万确的,你有这个自由!

④生命是极为宝贵的,不要白白浪费在追求物质财富上,也是极价值的,不能利用重新获得的自由,把生命浪费上追求自私的利益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去追求对自己有益的目标,也要去追求有利于他人的目标。

⑤事实上,在特定情况下,人人都必须要在以自我为中心和从他人为中心的追求之间做出选择。

⑥现实反复地证明——那些热衷于服务他人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拥有更高的自尊、更好的心理适应力和更多的幸福感。

⑦印度泰戈尔——奉献就是喜乐。

⑧信仰的重要性        选择目标        坚定坚持。

⑨思考与指导——当拥有第一笔自己努力挣到的资金,则如何分配与计划?其意义重大。

7、思考:比较拥有财产的生活与迷恋于各种体验的人生之区别?(P255

①从物质匮乏时代成长起来的人,更在乎拥有财产的生活。

②新世纪,迷恋于各种体验的人大为增多。

③作者的“希望效应”孤儿关照计划。

④倡导——越简单,越丰盛的生活理念。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