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漫谈:擦亮那面镜子
一个中年男性患者,腰椎间盘突出致左侧臀部及大腿后侧、足部不适,被人扶着来扎针,反复问能不能治好腰椎间盘突出这个病?
我问他,腰部有没有不舒服。他说没有,只是左侧臀部和足部、脚掌酸痛及麻木。我说,那就先从有症状的地方开始针治。说了一大通理,好不容易让他安下心来。
留针结束,患者能自主站立及行走,可还在琢磨针灸能不能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这个问题。
隔天二诊,我问他回去有没有好点。他说还是老样子。腰部不适有吗?没有。腿还麻吗?好多了。脚掌还麻不?不麻了。还有哪里不舒服?就臀部那里还痛。然后他又提醒我,说腰椎间盘突出好多年了,这个疼痛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
症状已改善很多,可患者却丢不下心头那个结。随后几针下去,臀部及腿部不适基本消失,患者在屋里转了几圈,依然是将信将疑。
我跟他说,一辆汽车开了二三十年,零部件总会有些磨损,重要的是让这辆车能好好地开起来。
后来,这个患者再没来过。他心里始终放不下的是腰椎的病,而不是患处不适的症。这样一块“心病”,不知他还要在心里压多久。
还有一个面瘫患者,已经在医院针治一个多月,症状改善不少,但后来变化不大,经人介绍来扎针。
患者除了左侧脸部歪斜,整个舌头左侧也有麻木症状。初诊留针结束,患者觉得改善很大,信心满满,但是第二天来时一脸沮丧。
我问他症状跟昨天比有没有变化?他说还是老样子。那舌头还麻吗?舌尖还有点麻。舌边呢?不麻了。本来是整个舌边麻,现在只有舌尖麻,这不是变化吗?
患者有点尴尬。我说你是不是听说这个针法很好,以为一下子就能治好你的病?患者不好意思地说,我真的相信针灸能够治好这个病。然而二诊、三诊时,用针效果依然不甚理想。
患者相信的是“针灸能够治好这个病”这样一个寄托,心里面塞的却是恐惧和担忧,而不是当下症状变化的现实,“病根子”或许还在心里某个地方。
前阵子还接诊了一个快80岁的老阿姨,第一次来扎针时因为胳膊抬举不利,几针针下去,肩膀就能举得老高,走时千恩万谢。结果第二天有点失望,原来是早上起来肩膀没昨日针后那么自如。
我问老阿姨,那跟以前相比有没有好点呢?当然好多啦。她说。
我跟她讲,年纪大了,气血不像年轻人那样充足了,有点反弹很正常。这就像一个篮球抛出去,刚开始会蹦得高一些,慢慢就可能越来越低,身体恢复总有个过程。
老阿姨听明白了,很开心,然后又说眼睛也不好,走路无力,这些症状一一对治,几乎都是针入见效。留针结束,再三跟我说,下次还要来扎针。
还碰到个60多岁的老阿姨,一年多前出现类风湿性关节炎,然后又是接连肺部结节和胃底间质瘤两个手术,此后胃部只要服药就十分难受,停药几个月后,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不适症状愈发严重。
患者手腕、手肘、脚踝、膝盖等四肢均有疼痛现象,平时左手盖被子、端碗等动作难以完成,左膝盖无法弯曲、下跪。然而老阿姨十分乐观开朗,跟她交流一点没有“违和感”,每一针下去,不适症状均有明显变化。
初诊留针期间,各种不适症状基本消失。隔天二诊,老阿姨相对严重的左手、左足还有不适症状。三诊以后,老阿姨的不适症状不再明显,日常生活基本无碍。
患者的身心状态,其实与针治疗效有着很大关系。差不多的症状表现,差不多的用针思路,在不同患者身上,往往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所以每每用针,不仅要辨清患者的症,还要看清患者的心,医患之间的沟通交流,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
患者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把蒙在上面的那些尘埃打扫干净了,才会让他们看见自己本来的样子。这个时候再去用针,自然会轻松很多。
张三针笔记
三生万物 针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