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巧用土豆片处理动静脉瘘,简单又省钱
长期频繁地穿刺使用动静脉内瘘,常引起局部肿胀、疼痛、造成血管硬化、血管内小血栓形成等,均有不同程度穿刺部位瘢痕增生,血流量不足等现象。
临床上,喜辽妥联合湿热敷对动静脉内瘘的治疗护理有不错的反馈。
方法:
血液透析患者于透析后24小时,在内瘘穿刺部位上方0.5~1.0cm处用湿毛巾,水温在40~50℃之间,治疗时间为湿热敷30分钟左右,然后用喜辽妥2毫升乳膏均匀涂抹在内瘘血管穿刺段及周围皮肤组织,用大鱼际肌按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5~10分钟,每日2次。
注意事项:
治疗前需要关注内瘘情况外观视诊无红肿情况,触摸无皮温升高和痛感,避免内瘘感染时使用;
治疗建议在非透析日进行,对穿刺针眼予以一定的无菌敷料覆盖保护,避免污染;
把握好水温,尤其是对于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湿敷温度避免烫伤;
湿毛巾需要能够覆盖治疗区域,超过1-2cm即可;
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温热毛巾的温度,避免散热后受凉。
冷敷与热敷应用注意事项内瘘情况正常时无须做冷敷或热敷,在血液透析治疗穿刺失败后,为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淤血消散,可进行适当的冷敷或热敷。无论冷敷与热敷,都不应直接将湿毛巾放置在穿刺针孔上,防止动静脉内瘘的感染。
冷敷的作用
冷敷作用可以使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减轻疼痛,防止炎症扩散。对由于炎症引起的局部红、肿、热、痛,有使炎症局限化的作用,对治疗中由于穿刺失败造成的血管损伤,有防止出血的作用。
冷敷不适宜动静脉内瘘功能差的患者实施。本身动静脉内瘘功能不好,血流量差,血管不充盈,容易发生瘘的栓塞。
冷敷的方法
冷敷时,先将保鲜膜覆盖在患处,在保鲜膜上平铺一小毛巾,再将小冰袋置于毛巾上,20~30分钟,注意防止冻伤。
热敷的作用
热敷作用可以使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对于治疗中造成的陈旧性皮下出血(青紫淤血),有促进吸收的作用。热敷不适宜凝血机制差及针孔愈合不佳的患者,特别是人工血管的患者,因为人工血管不是自身组织,针孔闭合较差,极易发生出血和皮下出血。因热敷可以造成血管的扩张,对于刚刚发生的皮下出血患者禁止做热敷,以免加重出血。
热敷的方法
热敷时,先将保鲜膜覆盖在患处,毛巾浸人热水中2min后捞出拧干约40℃,置于保鲜膜上。一般20~30分钟,注意温度不要过热,防止烫伤。
在做好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局部涂以喜疗妥霜剂,效果良好。但因价格高,获取困难,基层医院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
近年来,喜辽妥之外的猪油、土豆片、中药制剂等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运用。在透析间期患者穿刺失败后淤青消散缓慢使用猪油涂抹消除淤青,运用土豆片热敷促进内瘘血肿消散,以及运用中药制剂外用促进新建内瘘成熟和内瘘并发症干预等。
每日两次以新鲜土豆切片外敷穿刺部位或计划穿刺血管段,有效成分能通过皮肤直接吸收,可缓解穿刺部位疼痛和压迫,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从而使局部红、肿、热、痛等症状消失而痊愈,达到保护动静脉内瘘,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功效。
外用热敷土豆切片
操作方法:
血液透析结束24h后,将新鲜的土豆洗净擦干,切成大小厚度1~2mm适宜的土豆片,非穿刺处可不做特殊处理,穿刺处则需要在土豆片中央挖一直径约1cm的圆孔以避开穿刺针眼,将切片紧贴于穿刺部位皮肤,并用保鲜膜覆盖,切片干燥后随时更换;在土豆切片后予以加热后使用,以达到热敷目的,效果更好。
外敷15-30分钟为宜,每天2~3次,切片吸收干燥后更换,热敷时注意温度适宜避免烫伤。
适应范围:
新建内瘘等待成熟期,促进新建内瘘成熟,以提升内瘘使用初期穿刺成功率。
维持性透析内瘘使用期,除了必要的功能锻炼和日常护理外,透析期使用非热康普或远红外理疗,透析间期使用土豆切片热外敷方法,保护内瘘功能良好,减少内瘘并发症。
治疗过程中内瘘穿刺失败形成血肿和淤青时,使用土豆片热外敷以促进血肿淤青消散。
有用的科普,重要的提醒,请转发周知
本文来源:图文/肾圈资讯,转载非商业用途仅作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