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篆书百家】邓红云书法作品展
邓红云,斋号执古书屋,河南辉县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中国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会会员,新乡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辉县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曾先后研读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刘洪洋导师工作室和“鼎甲2017”中国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作品在《书法导报》、《书法报书画教育》、《清吴昌硕临石鼓文册》等刊登。部分作品被荆门市博物馆、山东省美术馆、中国文字博物馆、漳州市美术馆等单位悬挂并收藏。
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四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2016教学成果展、第二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全国首届青年兰亭书法、“白居易奖”首届全国书法篆刻大赛等。
天空中那一抹红云
——我读邓红云书法
文/李春雨
初识红云是在她的家乡,太行山脚下的“文安书院”。为什么记忆深刻呢?因为当时红云刚习篆书一月有余,慕名而来向刘洪洋老师请教,课间她和我们聊天交流,探讨书艺。红云天生丽质,性格开朗、举止之间透出大家闺秀的风范。记得在那里我曾写过一首《午后,文安书院的残荷》,发在2016年10月份的《中国诗歌地理》杂志上了,所以对此地此景此人是颇有印象的。
之后红云就追随刘洪洋导师的工作室进行系统的书法学习,她从吴昌硕的《石鼓文》入手,每次面授评改作业时,都会受到老师的赞赏,同学们也惊叹她的进步之快。其实所有成绩的背后都是汗水的付出,正如她所言:“自习篆书以来,一日不书如隔三秋。日日精心临帖,描印双钩,以眼观之,闭而默之,以手划之,把握字帖的气息、格调和品位,久而久之,俯仰、正欹、大小、宽窄、开合、虚实、跌宕、疏密、枯润的技法烂熟于心。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不问寒暑,用心琢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信哉,斯言!
释文:诸葛亮《诫子书》
王澍《论书剩语》云:“篆须圆中规,方中矩,直中绳。”红云的篆书直取吴昌硕的石鼓文,旁参邓石如,以小篆的规矩造型为前提,巧妙借鉴吴昌硕篆书结体倚侧之势和墨色干湿变化。运笔时加入提按的动作,速度有缓有急,线条有粗细的变化,力求畅达与精致。书写自然而意韵生动,线条温婉流畅,节奏轻松明快。字形弱化吴氏石鼓的跌宕,由跌宕而整饬,精整匀稳,圆润浑穆,开合有致,体现出挥洒自如的艺术特点。
正大气象和静气,在当今书坛是颇为缺乏的。红云的篆书就有静雅之气,静中蕴含一种优雅的气息。其不以苍茫、古拙取胜,不以花哨的技法炫世,而是以清正雅和为旨,表现篆书的圆劲之力、灵秀之美、雅致之感。她篆书作品的雅还表现在内容与尺寸的选择上求内涵、求高雅、求品位。红云性格开朗活泼,以写意笔法写小篆而不失谨饬浑朴,从其流畅劲健的线条,委婉通达的运笔,枯润变化的墨色中,能感受到了她优雅的气质,内秀的涵养以及书写时愉悦的心情。一个心气浮躁的人是写不出静气来的,一个没有笔墨功夫的人也是写不出这种气息和韵味的。对于红云来说,书法更像一种修行。横竖撇捺之间抹去了心中的烦恼和浮躁,字与心境契合,笔随情绪流转,达到心手双畅的境界。
作为一名女书法家,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红云转益多师,广结同好,交流切磋,拓宽视野。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平和的心态,心无旁骛地沉潜于书艺,在时间的磨砺中滋养笔情墨趣而渐行渐悟,逐渐找到了自己,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心境。对此,红云应是深有体会的。正如她所说:“将适合自己的东西变为己有,直至感动自己为止。感悟书法,品味深远,与墨交友,其乐无穷。”她的篆书虽没有达到妙品的境地,却也神完气足,疾涩有致,具有中和之美。静穆、古朴、自然,应是红云篆书的真实写照,无论临帖还是创作,既得古法又能大胆参入己意,以古为师,化古为用,注重自我理解与表现。
杨守敬《学书迩言》有言:“尝见博学金石,经日临池,而笔迹钝稚,则天分限之也;又尝见下笔敏捷,而墨守一家,终少变化,则少见之蔽也;又尝见临摹古人,动合规矩,而不能自名一家,则学力之疏也。”清代有几位大家都是师法《石鼓文》的,笔下却各有千秋,如王澍的细劲圆润,董洵的活泼灵动,黄易的行整精严,王福庵的蕴逸雅致,吴昌硕的雄浑朴茂,各有见地而迥异其趣。红云在学习吴氏石鼓的基础上不妨多关注一下其他诸家的风格特点,横向比较,然后再直入石鼓本心,融合自我的体悟,写出自我风采。
在诸体之中,篆书、小楷是红云用心最多,也最能体现其书写的水准,小楷由钟繇《宣示表》入手,为求高古,又临习王羲之、王献之法帖,点画遒劲而显朴茂,虚和简净,劲健灵动,古雅畅达,得钟王之神韵,字小而气象大,有—种恬淡散逸的韵味,大有魏晋风度!她的篆书作品多以小楷辅之长跋作释文,笔笔精妙、字字工整的小楷书落款,组成一幅的完美作品,既有形式之美又能让读者对照解读,赏析书法内容。我在济南美术馆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现场见到她入展的篆书作品《冷泉亭记》,就是这种形式的成功呈现。
书法的最高境界在“气韵”。所谓气韵,就是一种“书卷气”,一种内在的综合气质,与书写者内在的自身修养和精神追求密不可分。安静平和,轻松自然,不疾不徐,不急不燥的心态,是学习艺术的一种良好心态。以这种心态写出来的作品应是雅致的。雅是品位,也是格调。但这种“雅”还要走向更高的“正”,雅正才是高级的。
刘熙载说:”书尚清而厚,清厚要必本于心行。“厚不仅是所有书体的根本,更是篆书生命力的基础,行稳才能致远。”厚则沉雄,去浮滑,强筋骨,真力弥满也。“红云的篆书如在“静”的基础上进一步求“厚”求“稳”,将会达到另一种境界。追求这种境界的过程将是一件幸福的事,也必将收获更多的乐趣。不知红云女史以为如何?(本文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大观》杂志社编辑、民盟开封市委文化专委会副主任)
释文:临《吴昌硕石鼓文》
释文:吴均《与朱元思书》
释文:宝剑梅花联
释文:邓璠简介
释文:刘禹锡《陋室铭》
释文:临吴昌硕《西泠印社记》
释文:白居易《冷泉亭记》
释文:颜氏家训选抄
编辑 一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