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注重孩子学习,是父母最失败的教育
进化妈:父母真正爱孩子,就要给他独立的人格和力量,陪伴孩子,除了手牵手,还要学会慢慢放开手。
作者:微笑喜乐
来源:爸妈进化论原创
最近,一个叫李明亮的人火了。
出生于贫困的农村家庭的李明亮,从小成绩优异,初中毕业后保送重点高中,后来考上了985高校,又一路读到了博士。
但是,让他火出圈的不是他寒门贵子的“学霸”人设,而是他截然相反的另一面。
本就贫寒的家里为了供他读书,已经一贫如洗,房子也破旧不堪,博士毕业的他,不仅不找工作帮父母减轻负担,反而回家“啃老”。
10多年来,他不外出、不工作,不仅吃喝花销全靠家里,稍不顺心还骂父母,心安理得地躺平、啃老。
每天还诸多抱怨,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天天催他找工作,导致自己压力太大,浑身是病。
昔日“学霸”一夜之间,成了全村的笑料,也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
他的父母可能万万也没想到,自己呕心沥血培养出来的博士,竟沦落为靠啃老苟且度日的寄生虫。
为什么会这样?其实答案就在他的父母身上。
李明亮读书成绩好,是全家人的骄傲和希望,除了学习,父母对儿子再无他求,家务从来舍不得让儿子动一下手指头,从小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他的父母说:你专心读书就行,别的都不用管!
恰恰是这句话毁了李明亮!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应该只有读书、学习;教育好一个孩子,也不能只看成绩,更要看成长。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一个健全的人,首先得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为人父母最首要的职责,应该是培养出一个具备独立生活能力的“人”,一个能养活自己的“人”。
只注重学习,是教育最大的失败
为人父母,无论多么爱孩子,都没有能力和时间陪他走完人生的下半场。
还记得那个曾名震全国的“东方神童”魏永康,一朝陨落也只因妈妈的一念之差。
他1岁多认识上千个汉字,4岁自学完成小学课程,8岁跳级进入重点中学,13岁以606分的成绩考进湘潭大学,17岁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前途一片光明之际,却在20岁时被中科院退学,原因是生活不能自理。
原来,妈妈认为孩子只有专心读书才会有出息,其他的都不用管。
魏永康什么事都不用做,洗澡、洗脸妈妈帮忙,直到高中还是妈妈喂饭,大学时期妈妈也住进宿舍陪读。
到了中科院后,不允许陪读,离开妈妈的魏永康,完全无法安排自己的学习与生活。
挤错同学的牙膏,随意穿走别人的鞋子,做错事也不道歉,天热不知脱衣,天冷不知添衣。
他自闭木讷,不懂与人交往,对生活的认知除了看书,其他一无所知。
不仅上课常常迟到,记不清考试的时间,甚至忘记写论文,学业完全达不到要求,最后被学校开除。
魏永康的妈妈亲手剥夺了孩子自我发展的能力,剥夺了孩子独立长大的机会,最后生生把孩子养成“废人”。
戴尔·卡耐基说:“为了成功的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于各处的障碍。要家庭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少年说》中,一个高二学生对父母发出了呐喊:“我不想成为所谓的学习机器,也不想做高分低能,希望你们放开手,让我独立起来!”
原来,17的她到现在还不太会用筷子,只因父母一直让她用勺子;初二时,父母才让她尝试自己穿衣服;前几天,才第一次试着自己倒热水......
《特别狠心特别爱》中写道:父母给予孩子的爱,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让他们从小体验生活的艰难,最终导致子女们一辈子艰难。
不懂放手的父母,给孩子的不是爱,而是害;父母现在替孩子走过的路,终将变成未来孩子爬不出的坑。
独立,才是孩子成长最大的软实力
易卜生说:“世界上最坚强的人就是独立的人。”
成长路上,风雨不会少,父母再担忧,也无法替孩子走这一生,能够给的,就是教会他们有独立生活的技能。
主持人樊登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的一位朋友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总是鼓励女儿自己解决问题。
14岁时女儿去美国留学,是孩子自己收拾的行李,并且独自一人飞往美国。
到美国之后才知道,美国不允许15岁以下的孩子单独飞行,于是把女孩扣下了。
女孩很淡定,给爸妈打电话说明情况后说,我想试试自己解决。
她首先展示了相关文件,证明自己是来读书的;同时解释是因为事先不了解年龄限制,自己又一向独立就只身飞来美国。
后来,不仅警察放行,同行机长也很欣赏她,还邀请她到驾驶舱参观合影。
作家李月亮曾说:“为人父母,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会与世界相处的孩子。”
独立会处事的孩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照顾好自己,能自己解决难题,让父母放心,自己也会受到欢迎。
知名人生导师刘墉曾经坦言,在育儿路上他也走过不少弯路。
他说,以前把儿子的事都安排得面面俱到,后来发现,这其实培养了孩子做事不负责任的习惯。而且父母的过度包办,也让孩子变得没有礼貌、不懂得珍惜。
后来他改变了培养方式,给儿子制定规矩:自己的事自己做,还要学着自己洗衣服、做饭,同时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安排假期生活。
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独立的人格和生存方式,在计划中独立思考,找到了人生目标,有了动力,自然成长的更快。
如今,儿子毕业于哈佛大学,女儿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均是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
优秀的人生,从来不是父母安排的,而是靠自己走出来的,独立,是孩子行走世界的底气。
没有不独立的孩子,只有不肯放手的父母
《爱和独立》中说:我们所能给孩子的,只有两份可以持续长久的遗产,一份是根,另一份是翅膀。
做父母的,与其担心孩子飞得累不累,不妨先放手,教会孩子怎么飞。
1、不包办
父母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不包办孩子的生活,孩子才有更多的机会成长。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认为:“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
自己的衣服自己洗、自己的碗自己洗、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霍思燕的育儿观就是“你做得越多,孩子会做的就越少”,因此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小就要培养。
2、不控制
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有界限,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
有太多父母用自己的想法去替孩子规划人生,为孩子做选择,你以为的好,却在无形之中剥夺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权利。
一个被父母控制的孩子,行为不独立、思想更不会独立,他们只会依赖父母,将无法成长。
3、懂退出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孩子一天天长大,自我能力也在增强,父母要懂得适时退出,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摸索,经历失败与挫折。
心理学家发现:独立性差、依赖感强的孩子不会有大的出息,因为他们不具备独立的能力!
而生活上的独立,能够激发人思想上的独立,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有主见、有思想深度的人。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双目失明的小女孩独自上学,母亲跟了两天之后就放手,让孩子独立上学了。
站在女儿的身后,即使她走错了,磕着碰着了,她也只是强忍着泪水,让女孩“独自”上学。
妈妈说:“与其把孩子护在襁褓中,倒不如教会孩子独自行走的力量。只有这样,她才会真正自信、独立。”
孩子的成才,需要父母的放手,不愿放手的父母,养不出独立的孩子。
父母真正爱孩子,就要给他独立的人格和力量,陪伴孩子,除了手牵手,还要学会慢慢放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