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中咬字、吐字与气息探究
要想把歌曲唱好,首先得让观众听清歌曲的每一 个字,同时让观众也能欣赏到美秒的歌声,想做到这一 点,必须做到咬字、吐字准确、清晰。同时是在很好的 气息配合下更集中、更准确、更强烈、更有位置的达到 字正腔圆。世界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曾说:“我们唱的词, 如果吐字不清,不仅破坏了意境,而且会给观众带来反 感。”他还说:“吐字的问题,需要下很大功夫,一直 到成为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时,每个字音像一颗颗 滚圆的珍珠,而声音也像是五光十色的宝石用线穿起来 一般,真是“字字举本皆轻圆,悉融入声中”。他的歌 唱很好的把咬字、吐字与声音气息巧妙、有机地结合起 来,融为一体,达到了完美无瑕的艺术境地。声乐艺术是通过咬字、吐字、归韵、收声、语气、语 调的变化和抑扬顿挫等语言的处理与音乐旋律的完美结合。首先我们先来了解“汉字”的结构及正确的发音方法。汉字就它的结构来说,一般可分为“字头、字腹、 运用“口诀” 是学习竹笛的另一种好方法。它符 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可以把学习和娱乐结合起来。在教 学中,我运用了著名竹笛演奏家赵松庭先生根据多年竹 笛教学经验总结出的一些“口诀”。
针对吹奏口型的口诀:风门正,笛身平,头要直,胸要挺。拇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要干净。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有我心。双臂张开四十五,青龙白虎全都行。演奏姿态记做作,严肃认真见真情。针对呼吸问题的口诀:双肩不可上下动,胸腹同时来扩张。缓吸平吹全身松,腹肌不必空白忙。急吸超吹经往下,丹田鼓气力度强。口鼻兼用看需要,切忌呼吸有声响。莫到无气才吸气,均匀呼气流水长。以上两则针对正确吹奏口型和呼吸方法要领编写的 口诀,在儿童竹笛教学的实践中证明,是具有可行性和 实用性的。它的运用,既可以让在学习起步阶段的孩子 们较快地接受教学内容,也能使他们更轻松地理解和运 用于演奏作品上。开发儿童智力和提高儿童艺术素质是我们教师和家 长共同的责任和努力目标,学习竹笛接近音乐艺术是一 个有益的选择,当然除了专业的学习以外,文化的积累 和思想道德修养也不容忽视。教师不仅要引导儿童学好 竹笛专业技术,更应该关注儿童的成长历程,培养良好 的品质和艺术的潜力,力争成为未来优秀的艺术人才。(作者单位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歌唱中咬字、吐字与气息探究 ■ 董秀萍 字尾”三部分。字头即声母,字腹即韵母,字尾即韵 尾。在汉语拼音中,语言的每个字均由子音与母音拼音 组成。汉语中的子音称之为声母(辅音),母音称之为 韵母(元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 辅音,又叫子音,如b. p. m. f . d. g. k. zh. r . s 等是辅音。气流震动声带,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 又叫母音,如a. o. e. i . u等都是元音。大部分的字都是 由元音和辅音构成的。歌唱中主要是要唱好元音,因为 人类发出来的能延长的音基本上都是元音。在咬字、吐 字过程中,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自然连续拼音方法 就是三拼法。另外,掌握汉语语言规律还需要注意的是“四声” 不可读错。声调指的是汉语音节中固定的音高,汉语普 通语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在 汉语中关系至为重要,离开声调语音的意义往往难以区 别。腔随字走,依字行腔的说法从理论上讲,歌唱中把 歌词每个字的声、韵、调正确处理好,才能解决好咬 22 内蒙古艺术 音乐教学与研究 2012.1 3 字、吐字的问题。
咬字、吐字的训练
1. 咬字、吐字的位置 要咬的清楚,吐的准确,不能忽视咬字的位置和歌 唱需用的共鸣,有了共鸣和位置,用气息帮助把字咬出 来。这种咬字、吐字的声音才是明亮、透明、正确的发 音位置,要获得这种共鸣的咬字位置是要掌握使用咽部 形成歌唱咬字、吐字的功能技巧。其手段是要充分把握 促使咽部形成并保持如吸着气,喉咽腔含着鸡蛋或更大 的蛋形物的状态的感觉,要在保持此种状态情况下,将 歌唱语言构成要素的母音能够置放在呈充分开放的咽腔 底部,即声门(声带)上,将声门(声带)能够开合的自 然能力训练成为由歌唱者的意识可控制的反映能力行为, 要将歌唱语言构成要素的每个字想象在“声音支点”上 念出来,一般来讲“声音支点”位置的建立应尽可能的低 一点。歌者如接受的发声训练得当,属美声唱法的“声音 支点”会明显感觉处于身体胸骨正中的下缘部位。也就是 “胸嘴咬字(念字)”的感觉部位。当我们歌唱时,把字 放在共鸣里,贴着咽壁吸着念,同时守着喉底胸口(嗓子 眼儿)换字。把口腔前面的语言器官和口腔后面的共鸣器 官加在一块就增加了语言的共鸣效果。
2. 咬字、吐字的归韵 我们把字头的发音称为“咬字”,字腹和字尾的发 音称为“吐字”。例如“太阳”的“太”字(t ai ), 字头声母“t ”,用“喷口”的力量把字头咬清、咬 准、有弹性。它的韵母也是字腹“a”和韵尾,字尾 “i ”,字腹与字尾这两部分必须结合成一体,即非 “a”,又非“i ”而是“ai ”( 爱) 。如果不归韵而分开 时,“太”字就会唱成“他(t a)”“以(i )”了。归韵后还有个“收声”的问题,也就是收音,而这个结 合体保持口形不变,直到最后一刹那才脱离这个结合体 而在“i ”上收声。字尾是对单音节的汉字咬字、吐字 过程中的一种终结,也就是字尾归韵收声。而字头是整个字音的着力点,用唇、齿、舌、牙、 喉等处咬清、咬准。字头的宽度应与字身相一致,喉头 与口腔的状态是很松很宽,字头就从这一宽松的状态中 发出。这就要求唇与舌头很伶俐,字头有如从额上飞出 而不是从喉中挤出,点到之后即往字身过渡。字身引长 要“圆”,它是字音中最响亮的音素。当轻巧灵活的字 头咬出来之后,字身立即唱出,在气息力量的支持之外 吐字头的所有力量和状态应立即消失,仅保持这个字的 单一韵母的发声状态,字身唱法的基本要求是母音应保 持到下一个字出来之前的一瞬间才收音。字尾即韵尾, 它的收声到位与否不仅影响某一个字的个体形象,同时 对字与字之间的自然顿歇与衔接也将产生很大影响。若 没有收音那就会把“长”唱成“茶”,把“江”唱成 “家”。导致从一个字倒向另一个字。可见收音的重要, 应加以重视,收音若太重、太清、太长,又将使声音时 宽时窄,时明时暗,会破坏字与声的统一。所以收音的 动作主要由下牙关,舌与下唇来完成,这些部位要放 松,在下一个字即将出来的瞬间很快,很轻柔的完成。将字咬准、咬住,绝不意味着咬死、咬碎。咬字的 过程当在瞬间完成,不可因用力过度、过僵、过久而失去 发音器官的弹性与灵巧性。否则不但会破坏字音的亲切 自如,也势必影响声音的连贯流畅及高位置。应“刚柔相 济”,即不能咬的过死,也不能像生活语言那样放得太 松。咬字要像大猫叼小猫那样的劲头儿,既不能把小猫咬 死,也不能把小猫掉在地上。如果用猫叼耗子的劲儿,就 会把字音咬死。这个比喻恰当的说明了咬字的适度。在吐字过程中,“吐”是辨明声母的问题,“放” 即把韵母放出去,要求掌握放音时的口型。“收”是指 字尾的处理是完成辙韵的手段。汉字演唱要求“吐”的 明确,“放”的纯正,“收”的清晰,此处还得字调准 确。咬字、吐字归韵的过程是一个连贯发音的程序,不 能停顿才能使歌唱咬字、吐字变得更清晰。
3. 可用朗诵方式练习字与字的衔接,语气变化 歌曲中的歌词是一种音乐文字,它是经过加工提 炼,富有节奏和韵律美的艺术语言。意大利流行着一句 格言:“谁朗诵的好,谁就能唱的好”。过去一些老艺 人常说:“七分念白,三分唱”。这都强调了咬字、吐 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我在教学生每首新歌时,
首先让 学生朗诵歌词,将构成语言的各种因素和咬字、吐字的 位置规律运用到念白中,全面系统的去练习,并要求学 生用气息与语言的变化配合,将字与字之间,依字行 腔,字调准确,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运用各种换气来 进行朗读锻炼,使歌唱语言更生动、准确、自然地表现 出作品的内容及思想感情,为歌唱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气息在咬字、吐字中的运用 沈湘教授指出:“呼吸是歌唱的基础,气息是歌 唱的动力”。如果一味的强调咬字、吐字,却没有正确 的气息配合支持,声音难以在共鸣下形成字,歌词听起 来也比较干瘪。要想歌唱的语言优美动听,必须先把气 息调整好。吸气时感觉横隔膜的下降和腰腹部的全面扩 张,将意念很快集中在小腹部“丹田”,留意于鼻子闻 花时小腹起伏的动作上。小腹鼓则吸气,小腹收则为呼 气,呼与吸形成一定的对抗,就是通常我们说的“呼 吸”的支持。在咬字时,上腭提起,牙关松开,打开喉 咙,稳定喉头,形成积极地歌唱咬字状态。形成咬字的位置,用气息把字送出,这个气息来源很 深,同时注意再吸气、用气,打开腔体咬字。吐字的过 程中避免因吸气过早造成气闷,吸气过晚造成气短,吸 的过多而发僵的状况。
我在教学过程中,常遇到学生对 “无”、“远”、“边”等字总是咬不好,声音发白, 没有力度,很别扭,他们也按着发好元音的规律念,结 果咬出来的字却做不到完美。当提醒他们把字放在呈打 开的咽腔底部,用气带着声音咬出去,气息要深,同时 要自然、流畅、松弛,喉的位置自然就正确了,共鸣腔 也用上了,咬出来的字就自然、圆润、明亮、有力度、 好听了。所以只有在气息的正确的运用下,将字安放在 咽部形成的咬字位置中,我们咬出来的字才能优美、动 听、富有共鸣。三、咬字、吐字与气息的高度统一结合 运用特定的形成咽部做歌唱语言咬、吐字的功能 技巧方法,用深呼吸的感觉把腔体打开,好似我们的身 体像个筒状的共鸣箱,上下共鸣贯通,咬字在共鸣筒子 里产生,把字往前说,说清楚。
咬字、吐字里面总是混 着气息的感觉,气息中有字,字中有气息,他们之间是 紧密结合,互辅相成,互为因果,高度统一,就像鱼与 水之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想让字声“水灵”,就 必须像在渠里放水,那样才能让共鸣腔的通道产生通气 的感觉。字是靠气才能有力咬出“以气带字”。这个过 程也可用器乐(二胡、小提)持弓与按弦来比喻,左手 指按弦,右手握弓拉弦,左手指按弦的灵活与右手握弓 稳键,流畅的配合,也就如同歌中咬字、吐字的嘴要灵 活,位置要正确,气息要通畅、稳定、积极。因此,咬 字、吐字的过程是如何保持与运用气息、扩大音量、增 进共鸣、美化音色、延音行腔的过程。而咬字前的“气 沉丹田”和咬字时的“喷口”力量,无疑有助于增强声 音的穿透力。吐字归韵体现了字与气息声音间的紧密结 合,使每个字都唱在流畅优美的歌曲旋律上,最终达到 气息与咬字、吐字的高度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