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图、洛书、先天八卦从历史长河中消失不传于世的可能性推测

  • 孔夫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在公元前500年的感慨:“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可从中得到一个事实,当时的人们,已经无从知道河图是什么东西了。
  • 关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易学的三大基石,从人们视线中消失不见。两千多年来,人们学习、应用,完全依靠着洛书、河图,但却对河图和洛书是什么?是怎么来的?争论不休。
  • 只是,从战国中期至今,关于图、书的真相,大家各说各话,猜测、推理,没有真正形成具有说服力的意见来。

关于河图、洛书、先天八卦的这种现象,作以下推理论述:

  • 1.古人认为,图、书、八卦(先天八卦)是易学最基础的开始,其直观、简单到不肖于写入“典籍”(《易经》的备注说明《系辞》)当中。
  • 2.随着社会进步,人们认识自然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善为易者不卜”的思想逐渐形成和成长。
  • 《左传·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初,晋献公欲以骊姬为夫人,卜之不吉,筮之吉,公曰从筮。卜人曰:'筮短龟长,不如从长。’”
  • 《孙子兵法 用间篇》(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干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 《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
  • 《荀子·大略》:“善为诗者不说,善为易者不占,善为礼者不相,其心用也。”(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 用龟甲占卜,根据大数据积累方面来分析,从较模糊的阴阳、动静、成败、得失等,来看准确度,有其相应的概率;从某一次占卜结果应验的程度来看,依据阴阳消息变化来分析事物的发生变化,同样有相应的道理。无论从哪方面来看,它都不可能全部与事实完全相符,并且需要耗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无益于社会与统治。革除龟甲占卜之恶习,有意删除之。在《易经》的“操作手册”——《系辞》中,实际上是没有了“三易”之法的两种,即:看不到了龟甲裂纹形状与八卦之“象”、龟甲裂纹数量与洛书之数的直接联系,人们无法从龟甲裂纹上直接去读出卦象。只保留了50根蓍草的大衍筮法,即:保留了50根草(50颗石子、花生邪是一样的),根据河图数进行演算的占蓍方法。
  • 3.自然哲学(科学)理论,不足以支撑当局执政纲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依托于阴阳五行,汉代“独尊儒学、罢黜百家”的执政国策,事关国家存亡,也关系到学者们的生死。
  • 尊八卦,(先天八卦阴阳变化规则,能够完美支撑董仲舒的阴阳变化理论;而河图和洛书的表达方法,其阴阳的变化规则,却成为其理论基础的致命存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