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中餐

盘中餐

华北平原的麦子熟了。铁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闪着明亮的光芒,犹如梵高的一幅巨大的浓笔重彩的油画。火车是漂浮在麦浪上的航船,披荆斩浪,一路向着北京疾驰。

从山东一坐上火车,麦田就在我眼前展开一幅金色画卷。看窗外飞快掠过的沉甸甸的麦穗,我知道,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芒种已过,收割的镰刀已经初试锋芒。麦收,正从南向北如火如荼地展开。

浓郁的麦香在天地间弥漫,似乎能够穿透车厢,让我闭上眼睛就能闻到馒头包子热气腾腾的香,劲道十足的什香凉面的味道在我的唇齿间萦绕。小麦,是黄河流域人们的主食。

坐在我对面的,是一对脸膛黑红的夫妻,两人从河南来,要去看望在北京工作的儿子。一路乘车,我们很快就熟悉起来。

原来是麦收过后,做母亲的惦记着儿子喜欢喝麦仁粥,所以新麦子一下来,她第一时间就去脱了麦仁,迫不及待地要给儿子送去。

他肯定一口气能喝三大碗,像原来在家里时一样。做母亲的信心满满地说。

那可未必。北京什么没有?跑两千里地,就为送这半袋子麦仁?寒碜不寒碜?男人和女人拌嘴。

这是咱家自己种的麦子,是俺娃他爹他妈种的,吃起来味道能和超市里买的一样?女人说。

我很快加入他们的聊天。问他们一亩地的收成怎样,纯利润有多少。男人掰着手指头说,今年丰收,亩产一千多斤,一斤一块多钱,除去雇用联合收割机的钱,还有施肥、除草、浇水的费用,如果不算人工,一亩地最多收入八百块钱。

八百块钱!不够很多人请客的一顿饭钱!从播种到颗粒归仓,其间辛苦可想而知。而这所有的辛苦,也不过值几百块钱。我顿时觉得窗外铺天盖地涌过来的滚滚麦浪,不仅仅是一棵一棵成熟的麦子,而是无数的汗水和心血。

我们感恩大地,让土地长出庄稼;我们感恩上苍,让四季风调雨顺;我们更应该感恩农民,他们耕种收割,让我们碗里有饭,腹中有食。

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无论你多有钱,有多强的购买力,浪费就是可耻,因为你无视别人的辛苦付出和土地的慷慨馈赠。而那个付出的人,可能就是我们的父母亲人。

而且,你所浪费的,可能正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

我由衷地对那个父亲说:“放心,这些麦仁,孩子肯定喜欢,肯定能品味出特别的味道。”

在北京,与久别的好友重逢。三个人兴致勃勃地逛京城,最后辘辘饥肠提醒我们要去找饭吃了。无辣不欢的三个人最终走进一家湘菜馆,想品尝一下毛家菜。

坐下,开始点菜。

没有你来我往的客套,我们三个很默契地一共点了三道菜,理由是,先吃吃看,不够再点。后来果然又点了,是一小碗米饭。三个人一人分了一小块,就着辣得冒汗的菜,一个米粒都没剩下地吃了个精光。

看着三个空空的盘子,我们仨相视而笑。今天,我们又光盘了,没有浪费。然后说,以后我们就这样点菜,够吃就行,决不剩下。

其实按我们家乡的习俗,一般请客吃饭是不会点“三”道菜的,三个人至少要点四道菜。而且,如果只有三个菜,酒桌上的人一般也不会动筷子,总要等第四道菜上来。据说三个菜属于断头菜,因为古代行刑前,给死刑犯吃的最后一顿就是一壶酒,三道菜。

我们笑这陋习的可笑,甚至说,今天吃得太撑了,以后再吃饭,先点两个,不够再加。

其实,有一句话大家放在心里没说出口,就是袁隆平院士的去世,给了我们极大的震动。一个九十一岁的老人还坚持下田,为的就是杂交出更多的水稻,让我们每个人都能吃饱饭。面对这样的老人,你怎么还有脸浪费粮食?

浪费粮食,不,浪费所有的资源都是一种犯罪。

年轻人与祖辈父辈的代沟之一,就是对剩饭剩菜的态度。很多年轻人坚决拒绝剩饭剩菜,理由是有细菌滋生,不健康,不卫生;而祖辈父辈一代,却奉行“宁可撑死人,也不占着盆”的原则,剩下了能吃掉就吃掉,实在吃不掉的就留在下一顿继续吃。孝顺的年轻人,有的会因为父母的冥顽不化而生气。

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万一吃病了去医院看病,又花钱又受罪,更得不偿失!年轻人愤愤然。

其实上辈人在意的不是得不偿失,而是对粮食的态度。

当年,为了减少因剩饭剩菜引发的战争,我母亲会将剩饭剩菜藏起来,等到下一顿再偷偷吃。她说:“这都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好粮食,好菜,倒掉太可惜了。”还有我今年87岁依旧健步如飞的婆婆,最受孩子们诟病的也是吃剩饭剩菜。有一次我老公终于忍无可忍,将老太太的剩菜直接倒在了垃圾篓里,对老太太说:“炒的新菜你不吃,吃剩的,结果新的又剩下了。你就天天吃剩菜吗?”老太太急得围着垃圾篓转圈,端起另一个小半盘剩菜说:“我就喜欢吃剩的,碍着你啥了?你闻闻,这些菜一点儿都没坏,你就给我倒了。造孽呀!”知道老人舍不得倒掉,他一把抢过来,三下五除二扒拉到口中解决掉,再把新炒的菜推到老太太面前。

“为了不剩下,以后咱就少做点儿。”

“少了,怕你们不够吃。”老太太小声说。

“宁愿欠点,咱以后也不多做。少吃一口更健康,还不用专门减肥了。”

婆婆说,没有真正挨过饿的人,哪里知道粮食的金贵?饿得两眼冒金星的时候,树叶树皮都抢光了,有的人看见土都要塞一把到嘴里。没金银珠宝,一辈子照样活;没有粮食,一星期你试试?

老太太在居安思危。或许,只有真正经历过苦难的人,才会了解苦难的真面目,也才会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她们清醒地知道,如果苦难卷土重来,会是一种怎样的灾难。

珍惜每一粒粮食,不要被一粒粮食绊倒;珍惜每一种资源,造物主让我们使用,是对我们的恩赐,如果浪费,就违背了造物的美意,长此以往,很可能把自己送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作者简介:小堇,原名李晶。聊城一中语文教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