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飞起10万气球!球幕是这样升起的
原标题:天安门广场飞起10万气球!球幕是这样升起的
7月1日,伴随庆祝大会结尾的欢呼声,10万个五彩斑斓的气球腾空而起,形成一道壮观的色彩幕墙。看着天空架起这道彩虹,很多人兴奋之余也在好奇,这么多气球从哪来?飞到哪去?它们又是如何同时升空的呢?
△庆祝大会现场
今年4月份,曹健接到此次气球放飞的任务。他透露,一开始,他们计划给气球放飞设计一些造型,但很快发现,气球的造型会因为风向和当时天气的变化而变化。反复研究之后,大家一致认定,还是追求形成球幕的效果比较可行。
即便不追求特殊造型,指挥460人的团队同时放飞10万个气球也有不小的难度,广场活动部气球放飞负责人孔宪菲介绍,气球放飞成功的首要条件就是符合要求的球皮。
最终被选用的气球采用了纯天然乳胶制作,上升到一定高度就会自己爆炸,落入土中一个星期之后就会100%降解,不存在环境污染的问题。选好了气球,就要研究用什么气体,孔宪菲告诉记者,氦气是目前最可靠的选择。它分子小、易升空,而且是惰性气体,无色无味不可燃,达到了既安全又环保的要求。但充多少气、什么时候开始充,还要经过严格的计算。
△庆祝大会彩排现场
曹健表示,为了让气球以最饱满的状态完成升空,志愿者们要卡在临近入场时完成打气的工作。在保证充气速度的同时还要求尺寸一致,除了每分钟打6个气球的速度要求,气球的直径要在25厘米左右。气球越飞越高,飞到高处视觉上变化并不明显,为什么还要严格控制气球的大小呢?曹健解释说,气球大小会影响升空速度,只有大小相同,才更有利于形成气球球幕的效果。把气球充到直径25厘米,既不容易爆炸、也不至于在放飞的时候缩得太小,放飞效果最好。
△庆祝大会彩排现场
10万只气球,分布在100个球笼,每4人负责充满一个球笼,再加上气体保障和信号指挥人员,600人的团队分工明确。曹健表示,团队整齐划一的配合是整个气球放飞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100个球笼依次排开,横跨了整个广场, 志愿者们只能通过信号员的旗语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排先放,相隔大概几秒钟,第二排再接上,基本就能形成球幕的效果。旗语一起一落之间,大家要迅速、准确地做出相应的动作,但这是要长时间的训练磨合才能达到的。
△庆祝大会彩排现场
打气、装进球笼这些看似简单的重复性工作也不能有半点马虎。孙识政是来自北京警察学院的志愿者,他需要与同伴配合,一个充气,一个打结。为了严格保证气球大小、充气速度,一个动作他们每天需要练习几百次。
△庆祝大会彩排现场
尽管训练枯燥、满手伤痕,但队伍中没有一人打过退堂鼓。孙识政说,气球放飞任务艰巨,大学4年里能参加这场庆祝活动,很幸运也很自豪。
(总台央广记者 朱宏源 钱成)
责任编辑:朱学森 SN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