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粘人,不愿自己玩?这道题解不了是因为你一开始就想错了!

两周前,我在《我做了几年全职妈妈,从不觉得自己与社会脱节》中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做不做全职妈妈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你是否一直在自我学习与持续成长。”

妈妈们就跟我抱怨全职妈妈每天的时间都被家务和陪娃占满了,要不就累瘫,哪有时间学习呢?

我当时回复其中一位妈妈留言时,写了自己的思路:

这个话题答应了大家要展开写的,上周已经用两篇给大家写了时间管理技巧:

不是女超人,但孕期也能做到工作陪娃家务三不误,我有什么时间管理技巧?

给低幼宝妈的省时间带娃法典,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才值得!

你们又纷纷留言,说想接着看如何才能让孩子自己玩。

今天这篇就是来交作业的,那我就不多唠叨了,直接进入正题~

孩子准备好

我发现妈妈们给我留言时,常常这么说:“我家孩子不愿意自己玩,怎么办?”
这多少反映了一点,大多数父母认为自己玩是个“意愿问题”,但是很多时候,这其实是个“能力问题”。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解决思路也就不一样。
独立玩耍也是一种能力,需要慢慢培养。孩子能够和父母一起玩,并不代表ta自己一个人就能玩了。常见的情况是虽然和父母玩得好好的,但是大人一撤离,TA就束手无策,不知道怎么接着下一步了。
试想,如果小朋友在搭积木时,总是搭不好,几块积木叠在一起就会倒下来。这样一个人玩的体验一点都不好,当然会大喊大叫,要妈妈呆在身边。
因此,在要求孩子独立玩耍之前,我们还需要先帮助TA把能力准备好。
通过观察悠悠,我发现以下三个能力是孩子独立玩耍时最需要的。
1. 专注力
任何主动的玩耍都是以专注为前提的,如果精力无法集中在当前事物上,也自然就需要依赖大人来主导。
培养专注力其实并不难,孩子探索的意愿是与生俱来的,只要尽量不打扰孩子,那么在这些练习过程中,TA就能发展出越来越强的专注力。
我知道这个道理你们都明白,只不过会纳闷:明明有时候孩子就是要我和他互动啊,这个“不打扰”的度到底该怎么把握呢?
掌握这一点,首先需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投入状态”,然后做出相应的回应。我在之前的文章《培养专注力,做到这点比“不打扰”更重要》中写得非常详细,大家可以点进去看,这里就不展开来说了。
2. 手指精细能力
所有玩耍都需要动手去操作,如果精细运动还跟不上,那自己玩时就很容易受挫,像罐子盖子打不开,乐高总是拼接不上,串珠串不进去,拼图拼不进去等。
孩子愿意去做某件事情,一定是TA有过正面的体验,能从中得到掌控感和满足感。
多多陪孩子玩些需要集中运动手指的游戏和玩具,像手指操、橡皮泥、串珠、拼插积木等等,都可以提高孩子的精细运动。
不过说到锻炼某一项能力时,我认为并没必要总是去寻求“人为”的方法。如果擅于放手,不事事代劳,给孩子多多自己动手的机会,生活就能够完成教育。
比如,吃饭就是个绝佳的活动手指的机会。添加辅食以后,就可以给孩子提供手指食物。除了能够锻炼咀嚼能力,还可以锻炼到手指和手臂的肌肉,提高手眼的协调。
还有剥橘子、剥豆子、削萝卜皮、帮忙拆包裹等等,一天中真的能有大量的锻炼机会。
3. 想象力
如果悠悠默不作声地独自玩很久,我过去一看大概率都是在过家家,一人分饰多角。有时候我们听见她在房间说话,还纳闷:她和谁说话呢?走进去一看,发现她就是在和她那些过家家的娃娃和动物人偶说话😹
从两三岁开始,孩子会用构建自己世界的方式去了解这个世界,他们的想象力不断地发展,热衷于扮演类游戏,用媒介去表现和帮助自己想象。
多读绘本可以提高想象力,悠悠扮演的时候,故事灵感也多是来自绘本,有时候加上自己的改编,越玩越投入。
有不少妈妈跟我抱怨孩子不爱看书,一般我会建议先通过指读、多运用拟声词、一起讨论之类的方法来引起孩子兴趣。
但如果孩子就是不爱看,那就别强求了,可以家长自己看呀,看完以后当成故事讲给孩子听
悠悠也不是一直都对书有兴趣,记得她三岁多时有段时间就不爱看绘本。我每天睡前就给她讲一段故事,自己编的一个小猴历险记,把很多绘本的情节都套进去,讲了将近一个月。

环境准备好

孩子自身内部的能力准好了,那么外部的环境也要跟上!
想让孩子自发地去玩,要把从“不玩”到“自己玩”之间的阻力降低到越小越好。
建议在家里选一个区域,打造成适合孩子的环境,所有的东西摆放都是为了孩子的高度而准备的,可以布置方便孩子随手取物的柜子、桌椅、地毯之类的。
很多妈妈喜欢整齐的环境,偏向于把玩具收纳在一个个抽屉里。不过这样不容易激起孩子玩的欲望,小龄孩子大多不会有计划的想玩一个东西然后去找,他们常常只是瞥见了一眼,突然产生想玩的冲动。
所以建议采用开放式陈列,这也是为什么蒙台梭利的柜子都是敞开式的设计。如果玩具太多了,可以选三四种展示外面,其他的则收纳起来,然后定期轮换一下。
抓住孩子的敏感期,投其所好地提供适合的玩具,这样更容易成功引起注意。
还有一点,不要设限,所有东西对他们来说其实都是玩具,我家只要不违反安全原则,都尽可能地让悠悠自己去探索。
悠悠一岁左右热衷于探索空间,特别爱翻抽屉,钻柜子。我就故意把她经常翻的那几个抽屉里面,放上她感兴趣又安全的小东西。过几天又换几样新的进去,给她惊喜。
一到两岁的时候,大运动从头部一直发展到了四肢末端,孩子就很喜欢各种动手,那可以选择串珠、拼图、简单的构建之类的玩具。
两三岁开始,想象力不断萌芽,对扮演游戏超级感兴趣,喜欢煮饭、买菜、照顾小宝宝。我们家就添置了一些扮演类的玩具,像娃娃屋、小厨房、可以喂奶穿纸尿裤的小宝宝、医药箱这些。

妈妈准备好

最后一点,孩子和环境准备好了,妈妈是不是也准备好了呢?
想请你们回忆下让孩子自己玩的场景,是不是类似这样?
拿出一些玩具给孩子,然后说:“妈妈需要去煮个饭,你自己玩一会儿,我煮好了饭就回来陪你!”
孩子:“不要不要!”
你说:“我很快就煮好的,只要一会儿。”
接下来孩子嚎啕大哭,抱大腿不让走。
对于孩子独立玩耍这件事情,妈妈的心态和想法调整很重要。

让孩子学会自己玩并不是为了我们大人好脱身,而且一旦你有这个想法,孩子就一定能感觉到的,也肯定不会尝试自己去玩。
孩子与自己玩的能力是无法一蹴而就的,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来,妈妈逐步地从互动中撤离出来。
具体操作可以先从孩子最擅长地玩具开始,挑选一个安全感充足的时候,比如跟妈妈进行了一段亲密的互动时光之后。
先试试看静静地坐在孩子身边,尽量少地去参与互动。在孩子没有请求你帮忙的时候,不要插话,不要动手帮忙,尽管你觉得孩子做得不好有想干预的冲动,也忍住!就是模拟那种你不在身边时,他独立玩的氛围。
可能这个过程的困难会是,孩子不断地说:“妈妈,帮我帮我!”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你觉得孩子能做到,只是少了点坚持和耐心的话,我常用的招数是——做个“无能”妈妈!
举个例子,悠悠拼插一个乐高,怎么也对不准,急得大喊大叫让我帮忙。我就假装也很努力地拼,可同样总是失败,悠悠等了一会儿,一般会说:“还是我来吧!
如果孩子尝试成功了,就趁机鼓励下:“哇,坚持多试几次就成功了耶!”孩子会有成就感,比对TA说“你自己来,我相信你可以做到的!”效果要好多了。
当你尝试变成空气后,孩子也能很好的适应一段时间的话,就可以找个机会短暂离开下,诸如“妈妈去上个厕所,马上就回来。” 一开始走开一分钟就回来,再根据孩子的反馈,逐渐将时间增加。
只要我们有意识地,时不时让孩子有这样的体验,知道妈妈走后一定会再回来,而自己一个人也可以玩得开心的时候,就慢慢地不那么依赖大人陪玩了。

我们总觉得陪玩很累,但是我家马克思就说,其实不需要一直陪玩,你只需要在那里,当孩子需要你的时候,回应TA一下(当然要是真诚的回应,不是敷衍的态度)。

孩子感受到了你的回应,知道当TA需要你的时候你随时都在,就又可以安心地回到自己的游戏中去。所以,马克思可以做到一边看自己的球赛,还同时一边陪伴悠悠🤦‍♀️

另外,我觉得妈妈们的心态也很重要。虽然我们从小就一直重视独立玩耍能力的培养,但悠悠的独立玩能力是到了5岁以后才有了真正质的飞越!
以前的她能自己玩一个小时我就谢天谢地了,5岁以后突然自己玩3个小时都没问题,甚至很享受自己玩,很会自己找乐子。所以说,有些能力是需要等到孩子的年龄到了,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才会有明显的效果。
我必须说,很多能力的形成都需要多年时间的培养,但有些不一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低龄娃的妈妈们别过于着急让孩子立刻就掌握某种能力,也不要对两三岁的孩子抱以太高的期望。等孩子长大了回过头来看,你会猛然发现原来娃做不到的事,某一天突然就能做到了,好像瞬间长大了。
我们做好我们该做的,至于质的飞越发生在哪一天,咱们就静待花开,等着孩子给我们惊喜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