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便秘辨治经验​

便秘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便秘患儿有逐渐增多趋势。便秘日久,可引起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严重者可导致脱肛或肛裂,使小儿恐惧排便,又因恐惧而拒绝排便,更加重了腹胀和情绪躁动不安,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是目前儿科领域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由于小儿有其独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因而治疗小儿便秘不能完全等同于成人,一味清热泻下往往适得其反。为此,笔者总结多年诊治小儿便秘临床经验,以飨同道。

1病位在大肠,而病机关键在脾、肺、肝

中医学认为,小儿便秘的发生与饮食不当有很大关系。《景岳全书·小儿则》说:“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者,无不致病,所谓爽口味多终作疾也,极宜慎之。”小儿“脾常不足”,加之饮食不节,食物不能转化为水谷精微被人体吸收利用而停滞肠道,日久化热;且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大、小肠之运动受脾气运化功能的支配,脾气不足则升降失常,浊气不降而致便秘。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之燥热可移于大肠,致大肠传导失职;肺气壅滞亦可致气机升降失常,肠道传导功能失常而出现便秘。肝主疏泄,能调畅全身气机,且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和大肠传导功能以助大便排泄。小儿“肝常有余”,不仅见于小儿易动肝风而发热惊厥等,亦见于小儿情绪不稳定及性情急躁,因肝不仅主风,亦主情志与疏泄,加之现代小儿多被溺爱,养成了任性、急躁的性格,所愿不遂即号啕大哭或暴跳如雷,更容易加重“肝常有余”这一病理现象,致使肝气不疏,气郁化火,伤津则肠道失润而致便秘。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二者共同致病,形成了“肝强脾弱”的态势,肝木克伐脾土,过度升发的肝气克伐脾土本就不足的运化功能,因而临床小儿便秘常兼见脾气急躁、食欲不振等症状。正如戴元礼所云:“郁者,当升者不升,当降者不降,当传化者不得传化。”由此可见,小儿便秘病位在大肠,而病机关键与脾、肺、肝等脏关系密切。

2攻补宜兼施,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总治则

中医学认为,小儿便秘的原因虽多,但其主要病机为腑行不畅,浊气不降,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从而导致便秘。传统辨证主要分热秘、气秘、虚秘,治疗主要以清热泻下药物为主配合益气、养阴等治法,却忽视了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小儿服用汤药的依从性较差,而目前又无专门用于治疗小儿便秘的中成药,临床常用小儿化食丸、四磨汤、王氏保赤丸、一捻金、当归芦荟丸等,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往往效果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组方不符合小儿便秘的病因病机规律和生理病理特点,所以难以从根本上根治小儿便秘。笔者根据小儿“脾常不足”“肝常有余”“肺脏娇嫩”的生理、病理特点,认为小儿便秘的治疗应补其不足、泻其有余,临床采取攻补兼施法,以健脾行气通便为治疗总则组方,取得了满意效果。基本方由白术、枳壳、厚朴、莱菔子、杏仁、决明子、芦荟等组成,方中白术健脾益气,促使脾健气行,推动有力,增强肠胃蠕动功能;且白术又能生津液起濡润作用,使肠道津液常润,粪质不燥,为君药。枳壳、厚朴、莱菔子宽肠下气,消食除满,与白术配伍则补中行滞,使脾气得复,津液自生而便结遂通,共为臣药。杏仁宣肺下气,润肠通便,有提壶揭盖之妙用;决明子、芦荟清肝泻热,润肠通便,使诸药直达病所,共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健脾不壅阻,行气不伤气,清热不伤中,润燥无腻碍,通下无过虞,既能解除患儿便秘的痛苦,又能促进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在小儿便秘的治疗上不失为一种平和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3典型病例

李某,男,5岁4月,2005年4月22日初诊。主诉:大便干结,2~5 d排便1次,粪质坚硬如羊屎,伴有腹胀、食欲不振、脾气急躁、夜寐不安,舌质淡红、舌苔薄腻,脉滑。证属脾失健运,气机运行不畅,大肠传导障碍。治以健脾和胃,行气通便。处方:白术10 g,枳壳6 g,杏仁、厚朴、槟榔、莱菔子、决明子、火麻仁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嘱多进食高纤维食物如谷物类、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温开水,并逐渐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1周后复诊,患儿大便较前顺畅,质地变软,但仍间隔2~3 d 1行,其他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效不更方,继服1周痊愈。

按:小儿便秘临床最为常见,多因饮食喂养不当或者其他疾病影响脾胃正常的运化功能,导致脾运失健、气机运行不畅,大肠传导失常。因此,泻下、养阴、通便之类药物对于小儿便秘而言,只是权宜之计,虽然短期会有一些效果,但服用时间越长对孩子的脾胃功能越不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便秘。笔者临床以健脾和胃、行气通便为治疗大法,以白术、枳壳、杏仁、厚朴、槟榔、莱菔子、决明子等为主要药物治疗小儿便秘,故能取得满意效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0)

相关推荐

  • 【中医】中医儿科学重点总结

    特别提示 本篇内容仅限于中医临床医师辨证论治使用,禁止非医护人员采用,若因私自采用出现的任何后果,与本平台无关. 中医儿科学复习总结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 ...

  • 【张声生:胃痛的临证经验】精

    张声生,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首席专家.博古通今,医术精湛,诊治脾胃病经验丰富,认为胃痛虽病位在胃,但与肝脾密切相关.通过治肝.治脾.治胃三个靶点入手,恢复肝司疏泄.脾主运化. ...

  • 黎炳南教授治小儿厌食经验方

    小儿厌食症病因病机及治法探讨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在较长时期内以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主症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6岁以下小儿.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独生子女比率增多,过分娇生惯养的现象普遍存在,因而发病率呈 ...

  • 小儿呕吐的辨治经验

    中医书友会第2930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 I导读:呕吐是儿科疾病中仅次于外感的一种常见病,病因中饮食积滞又占了大多数,也曾听闻有些儿科专家仅凭一剂保和汤加减治疗各种儿科疾病的.本文主要介绍了从 ...

  •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辨治经验

    医道流芳 中医传承,医道流芳. 关注 針推承傳 中医针推技能传承. 关注 医道讲坛 名师名医讲解,中医学习提升的小天地. 关注 艾灸999 "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 关注 健 ...

  • 【董洪涛:便秘辨治】

    便秘在现代医学是指大便次数减少,一般每周少于3次,伴排便困难.粪便干结.便秘是常见症状,多长期持续存在,甚是扰人,影响生活质量.以下从中医分析便秘的成因.危害与治法. 便秘的成因 便秘病位在大肠,大肠 ...

  • 『名医经验』何镔痹证辨治经验

    痹证亦称风湿病,是在人体正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风寒湿热燥诸邪入侵,痰浊淤血留滞,经脉不通,气血不荣,出现以肢体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甚至关节变形,肢体痿废或累及脏腑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

  • 益气升阳三方辨治经验

    益气升阳法是李东垣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汲取张仲景以及唐宋诸多医家辨证论治体系及临证经验,受其老师张元素和河间学派的熏陶[1],针对"脾胃不足之源,乃阳气不足,阴气有余" ...

  • 平冲降逆,化瘀安胎,妊娠恶阻与出血辨治经验分享

    妊娠病的治疗,首当辨识胎元正常与否,安全用药是考虑的第一要素.中医药在保胎上具有很大优势,但并非完全无毒副作用,故治疗应谨慎. 平冲降逆治恶阻 谨防输液添水湿 恶阻,乃怀孕早期恶心阻其饮食,头晕呕吐, ...

  • (61)《医路随记》——汗证辨治经验

    汗为心液,汗出过多有伤心气.汗血同源,经常出汗会导致血虚. 出汗的必然因素:①津液足.②阳气足.③经络通. 出汗的偶然因素: (1)积食内热--食后头颈汗出 出汗有利于机体散热,动态调节体温.积食内热 ...

  • 前列腺炎的辨治经验点滴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控制排尿.射精.内外分泌.运输等功能.常见的前列腺疾病有发炎.增生.结石.肿瘤.不育.阳痿.结核等,其中发病率最高者为发炎与增生.前列腺炎的发病率约37%左右,属于 ...

  • 基于数据分析探讨周仲瑛教授原发性肝癌辨治经验

    目的通过病案数据分析探讨周仲瑛辨治原发性肝癌"症-机-证-方-药"经验.方法收集和整理1994-2014年整理周仲瑛教授门诊经治的原发性肝癌病例记录,形成病案数据库,经数据清洗,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