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教师现状调研报告》(上):全国“90后”教师的真实现状
“90后”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中小学教师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生活状态、职业认同和专业素养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教育的未来。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全面了解“90后”教师队伍的现状,《教育家》杂志与相关城市教科院于2020年6月—2020年9月开展了“90后”教师现状调查。
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含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中职)学校工作的教师。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基本情况,包括性别、编制、教龄、任教学段、城乡分布、学历、婚姻等情况。
二是职业认知,包括自己和他人对教师职业的感知、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对教师职业的忠诚度和工作的幸福感等。
三是专业发展,主要包括专业发展规划、学习态度与教育理念、解决疑难问题的方式、提升专业水平帮助最大的因素、教育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问题等。
四是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与家长的沟通等情况。
五是生活状态,主要包括经济状况、工作状况、自主学习、休闲娱乐等。
六是理想信念,主要包括理想中的教育形态、好的师生关系、好老师的定义、个人偶像等方面。
调查方式为通过问卷星随机发放问卷,共回收来自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等全国范围72516份有效问卷。下述分析仅针对本次调研的数据。
调查数据分析
教师基本情况
1.性别情况:男教师9976人,占13.76%;女教师62540人,占86.24%。(见图一)
图一:性别情况
2.编制情况:编制内教师32901人,占45.37%;编制外教师39615人,占54.63%。(见图二)
图二:编制情况
从性别来看,女教师编制外占比为55.44%,男教师为49.53%。
从教龄来看,从教1-2年、3-4年、5-6年和6年以上的编制外教师分别为 62.87%、59.32%、41.66%、36.27%,说明新入职的90后教师较大部分没有正式编制,从教6年以上仍有超过1/3的编制外教师。
从任教学段来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和中职的编制外教师比例分别为62.72%、54.74%、50.99%、40.77%和43.27%,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等低学段的编制外教师比例显著高于高中和中职学校。
从城乡差异来看,市区、县镇和农村学校编制外教师比例分别为58.35%、49.38%和47.23%,城区显著高于县镇和农村。
从学历来看,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编制外教师比例分别为86.86%、51.81%、41.17%和48.72%,说明“90后”编制外教师中,以大专学历教师为主。
3.教龄情况:教龄1-2年为28178人,占38.86%;3-4年为21834人,占30.11%;5-6年为14561人,占20.08%;6年以上为7943人,占10.95%。(见图三)
图三:教龄情况
4.任教学段:幼儿园为13566人,占18.71%;小学为40510人,占55.86%;初中为13564人,占18.71%;高中为3880人,占5.35%;中职为996人,占1.37%。(见图四)
图四:任教学段
5.城乡分布:市区学校45316人,占62.49%;县镇学校15287人,占21.08%;农村学校11913人,占16.43%。(见图五)
图五:城乡分布
6.学历情况:大专学历8560人,占11.81%;本科学历54952人,占75.78%;硕士8965人,占12.36%;博士39人,占0.05%。(见图六)
图六:学历情况
7.婚姻情况:未婚42593人,占58.74%;已婚未育18200人,占25.09%;已婚已育11723人,占16.17 %。(见图七)
图七:婚姻情况
职业认知方面
1. 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从选择教师职业的原因来看(多选),排前三位的是工作稳定、假期多时间长和有成就感,分别占83.53%、50.33%和50.20%(见图八)。反映出“90后”教师选择教师职业主要追求稳定和假期。
图八:“90后”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理由
从入职后对教师职业的看法来看(多选),55.47%的人认为有成就感,能够体现自己价值;55.23%的人认为工作稳定,收入尚可;认为生活单调和收入不如同龄人高的分别为33.69%、37.01%(见图九)。
图九:入职后“90后”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一是选择被迫当老师和后悔当老师的比例不低,分别达7.84%和5.44%。
二是城乡教师对教师职业的成就感逐级降低,市区、县镇和农村教师认为做教师有成就感的分别为57.23%、53.06%和51.83%。
三是教龄越长的教师选择有成就感的越少,教龄在1-2年、3-4年、5-6年、6年以上的教师认为做教师能够体现自己价值的分别为58.76%、54.42%、52.25%和52.59%。
四是编制内教师比编制外教师成就感低6.01%。
2. 他人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从家人的态度来看,82.72%的“90后”教师觉得家人对其的教师职业有较高的认可度。从朋友的态度来看,71.41%的“90后”教师觉得朋友认可其的教师职业(见图十、图十一)。总体来看,家人的认可度高于朋友的认可度,对女性选择教师职业的认可度高于男性,对市区教师职业认可度高于农村。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教龄越长,朋友和家人对其认可度越低,当然,这个差异性不显著。
图十:家人对“90后”教师的身份认可
图十一:朋友对“90后”教师的身份认可
3. 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90后”教师对所在学校归属感较好。数据显示,选择归属感很强、较强、一般、较低和无归属感的分别为21.13%、46.27%、25.68%、5.09%和1.83%,归属感较低和无归属感的共计6.92%(见图十二)。
图十二:“90后”教师对所在学校的归属感
总体来看,男教师归属感比女教师强,这与我们一般认为男教师可能工作不安心相悖。学历越低和学段越低的归属感越强。市区教师比农村教师归属感强。编制内教师比编制外教师归属感强。教龄长短与归属感关系呈“U型”,说明“90后”教师入职后对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会有一个适应期和阵痛期。
4. 职业幸福感。绝大多数“90后”教师觉得当老师是件幸福的事,选择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合计3.66%(见图十三)。
图十三:“90后”教师职业幸福感
总体来看,幼儿园教师、大专学历教师选择幸福和很幸福的各约占60%,其他各学段、各学历的均在55%左右。值得关注的是,编制内教师选择很幸福和幸福的占54.74%,而编制外教师却达58.79%,说明编制外教师幸福感反而更高;从教1-2年的教师选择很幸福和幸福的约60%,教龄3-4年、5-6年或6年以上的均在55%左右,说明经过约2年对教师职业的熟悉,“90后”教师可能有一些失落或倦怠。
另外,选择很幸福的,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分别为14.36%和11.01%;选择幸福的,女教师多于男教师,男女比例分别为42.05%和46.01%。可能的原因是,一部分优秀男教师在学校受到更多重视,成就感更高。
本次调查还涉及“90后”教师对教学自主权的感受。数据显示,近七成“90后”教师认为教育教学过程中完全有自主权和比较有自主权,说明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有效发挥。
5. 职业忠诚度。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90后”教师有清晰的职业目标。在职业规划中,选择成为名师、名校长的为18.09%(见图十四),且男教师远高于女教师,分别为27.59%和16.60%。市区、县镇和农村学校教师分别为19.70%、15.23%和15.65%。教龄在1-2年、3-4年、5-6年和6年以上的教师分别为18.99%、17.84%、17.46%和16.72%,呈递减趋势,说明教龄越长、选择成为名师、名校长的越少。
图十四:“90后”教师的职业目标情况
“90后”教师中选择不管未来发展如何,立志终身从教的仅占56.22%。其中女教师多于男教师、教龄长的多于教龄短的、农村教师多于市区教师。这可能与“90后”选择当教师主要追求工作稳定和假期长有关。值得关注的是,有23.63%的“90后”教师选择先从教几年再看情况。
专业发展方面
1. 专业发展规划方面。在掌握一定的专业发展路径和方法,有清晰的自我规划的选项中,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合计为72.41%,还有近三成的“90后”教师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比较迷茫(见图十五)。
图十五:“90后”教师专业发展规划
值得关注的是,编制内和编制外教师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差异较为显著,分别为62.23%和39.68%。说明编制内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关注远比编制外教师要高。
2. 学习态度与教育理念。“90后”教师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每天读书时间来看,超过1/3的人选择每天读书2小时及以上(见图十六)。编制内教师和编制外教师存在很大差异,分别为29.32%和37.23%。教龄1-2年、3-4年、5-6年和6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6.22%、33.59%、30.09%和31.00%。选择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人数达75.42%。
图十六:“90后”教师每天读书时长
对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选择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升能得到较大改善的占89.58%,其中幼儿园教师显著高于其他学段教师。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选择的比例分别是93.36%、89.43%、87.00%和74.00%。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意识运用哪些新理念的选项中(多选),选择认知心理学的占83.21%,行为科学占62.22%,选择脑科学、项目制教学分别占25.70%和22.49%,说明“90后”教师的专业素养比较好(见图十七)。而选择有意识运用脑科学和项目制教学的,男女教师存在显著差异,分别为57.39%和46.72%,说明男教师更加愿意学习和运用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图十七:“90后”教师掌握新理念情况
3. 解决疑难问题的方式。遇到难度较大又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时,选择自己通过小专题研究、向专家名师请教、与同行进行一般性讨论或自己一般性思考、偶尔会有一定思考、基本不思考不研究的分别占14.79%、16.58%、65.87%、2.59%和0.17%(见图十八)。
图十八:“90后”教师遇到教育教学问题通常做法
从性别来看,选择与同行一般讨论或自己一般性思考的男女比例分别为56.36%和67.39%;选择小专题研究的分别为20.96%和13.80%;选择向专家名师请教的分别为18.91%和16.21%,说明男教师更加趋向于自主解决问题和请教专家深度解决问题。从学历来看,大专毕业选择与同行一般讨论或自己一般性思考或小专题研究的显著高于其他学历,学历越高选择向专家名师请教的比例越高,说明学历越高的“90后”教师越趋向于通过请教深度解决问题。
4. 提升教育水平帮助最大的因素。排第一位、第二位的是同事教学经验分享、高水平同行或专家指导,分别占47.73%、36.76%(见图十九)。
图十九:“90后”教师认为提升教育水平帮助最大的因素
选择学校组织的集体培训的仅占5.63%,说明“90后”教师对集体培训的认可度很低。
从编制身份来看,编制内教师选择同事教学经验分享的比编制外教师低约5个百分点,而选择高水平同行或专家指导的却高出约5个百分点,说明编制内教师拥有更多专家指导的机会和资源。
从教龄来看,教龄越长选择同事经验分享的比例越低,教龄1-2年、3-4年、5-6年和6年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4.56%、47.63%、40.73%和37.00%,而选择高水平同行或专家指导的比例却越来越高,分别为31.54%、36.86%、42.47%和44.53%,说明教龄越长的教师,越倾向于减少向同事交流而追求向专家请教。
从学历来看,大专学历的教师选择同事经验分享的达50.37%,高于其他学历约3-6个百分点;而他们选择高水平同行或专家指导的却仅29.91%,比本科、硕士毕业的少8个百分点。这点值得关注。
5. 教育中重点关注的方面。“90后”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多选),能敏锐察觉学生情绪变化、学生犯错能理性处理、非职责内事情愿意花时间、学生行为偏差或成绩下滑能及时帮助、积极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和真心喜欢与学生相处的分别为76.62%、83.68%、53.07%、62.18%、63.84%和58.01%(见图二十)。说明“90后”教师责任感较强,能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认真、积极地处理事务,而且能敏锐地察觉学生情绪的变化,并积极关注进行心理疏导。但是大专毕业的教师对非职责范围内的事愿意花时间精力的比其他学历教师约低5个百分点。
图二十:“90后”教师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情况
从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来看(多选),“90后”教师观察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和点滴进步、使用多元评价给予学生指导、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利用评价工具多元全程评价和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育教学的分别占83.38%、77.31%、66.84%、52.36%和47.85%。可见“90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多元,更愿意以日常观察作为评价依据,或指导学生自我评价(见图二十一)。
从性别来看,女教师选择上述五种评价方式的比例均比男教师高约6个百分点,编制外教师略高于编制内教师,教龄越长的教师评价方式越多元,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明显高于初中和高中,学历越低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反而越多元。
图二十一:“90后”教师对学生的观察与评价
“90后”教师教学中能做到启发式教学、针对性开展德育、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和运用多种激励措施的分别为84.88%、66.92%、76.48%、63.90%和58.50%,可见“90后”教师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见图二十二)。
从性别来看,女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和运用多种激励方面明显优于男教师,分别高出约10个百分点。而从学历来看,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选择营造环境激发学生兴趣的分别为80.08%、76.56%、72.68%和51.28%;选择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分别为66.07%、64.10%、60.66%和58.97%;选择运用多种激励方式,奖惩并用的分别为52.30%、59.99%、55.33%和43.59%,硕士和博士明显低于大专和本科,说明高学历的教师对教学方式反而不够重视。
图二十二:“90后”教师的教学方式
人际关系方面
1. 与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90后”教师认为学校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很和谐和较和谐的达86.84%,绝大部分教师对同事和上下级的关系感受良好(见图二十三)。学历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选择很和谐的比例分别为44.03%、35.67%、31.00%和26.00%,而选择较和谐的分别为43.32%、51.18%、54.92%、53.85%。总体来看,学历越高感受到很和谐的越低,感受到较和谐的比例越高,说明学历越高对人际关系和谐的要求也越高。
图二十三:“90后”教师与同事和上下级关系
2. 与学生的日常相处方面。从对学生的态度来看(多选),“90后”教师选择关注每一位学生并因材施教的达87.57%;选择关注听话的孩子、喜欢捣乱的孩子和成绩好的孩子的分别排第二、第三和第四,但差别不显著,分别为34.86%、26.77%和25.36%(见图二十四)。
从性别来看,在选择关注听话和成绩好的学生中,女教师的比例比男教师低10多个百分点。随着教龄增长,关注听话的学生的比例逐步降低,从教龄1-2年的37.48%下降到教龄6年以上的29.40%。从学段来看,从幼儿园到高中关注成绩好的学生的比例从12.00%上升到32.00%。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关注所有孩子的比例显著高于初中高中,而初中高中阶段关注成绩好的孩子的比例显著高于幼儿园和小学。
图二十四:“90后”教师对学生的态度
“90后”教师工作时间之外愿意与学生聊天或与家长沟通的情况,选择完全符合和较符合的达79.24%,选择完全不符合的仅3.74%,说明“90后”教师在工作之外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很多(见图二十五)。总体呈现学历越低交流越多、学段越低交流越多、女教师比男教师交流多,但差异不显著。
图二十五:“90后”教师工作时间外愿意与学生聊天或与家长交流
与学生相处方式上(多选),和学生做朋友成为绝大多数“90后”教师的选择,占80.67%;选择做严师的约占32.24%(见图二十六)。
从性别来看,男教师更倾向于做严师。
从身份来看,编制外的教师选择和学生做朋友的高于编制内教师约5个百分点,而选择做严师的却低约5个百分点。
教龄越长选择做严师的比例越低而选择和学生做朋友的比例越高。
学历越高的教师选择做严师的越多,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的比例分别为19.15%、33.17%、39.00%和41.00%;而选择和学生做朋友的越少,分别为92.37%、80.02%、73.58%和71.79%。
图二十六:“90后”教师与学生相处方式
3. 与家长的沟通方面。“90后”教师和家长的关系,选择很和谐、较和谐、一般、较不和谐和很不和谐的分别为31.70%、55.46%、12.55%、0.21%和0.08%,说明“90后”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整体上比较融洽(见图二十七)。
整体来看,女教师和大专毕业的教师与家长关系更加融洽。从与家长的沟通情况来看,经常会给家长打电话或家访的选项中,选择完全符合、较符合、有点不符合、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分别为18.89%、56.06%、12.33%、10.43%和2.29%,说明“90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比较多。
但总体来看,女教师高于男教师,选择完全符合和较符合的男女教师分别为65.24%和76.50%。值得注意是,从幼儿园到高中、从农村到城市、从大专到博士,家校联系呈现递减趋势。
图二十七:“90后”教师和家长的关系
生活状态方面
1. 经济状况。数据显示,“90后”教师需要家庭补贴、自给自足、需供养1个家人、需供养2个家人和需供养3个以上家人的分别占17.33%、59.48%、8.22%、8.10%和6.87%。有约六成的“90后”教师选择自给自足(见图二十八)。其中需要家庭补贴的教师,编制内和编制外分别为13.50%和20.10%,教龄超过6年的达16.00%,幼儿园教师达22.29%,大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分别达24.30%、16.76%、14.00%和13.00%。
能够自给自足的男女教师比例分别为53.37%和60.44%;教龄在1-2年、3-4年、5-6年和6年以上的分别为69.52%、60.32%、50.36%和38.22%,教龄越长选择自给自足的教师反而越少,这值得重点关注。从学历来看,大专、本科、硕士、博士选择自给自足的比例分别为56.83%、59.18%、63.87%和35.90%。
图二十八“90后”教师的经济状况
2. 工作状况。“90后”教师认为自己工作量超负荷、满负荷、正好、不多、很少的分别为27.84%、43.85%、27.96%、0.31%和0.04%(见图二十九)。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很大、较大、一般、不大的分别占15.93%、53.10%、29.21%、1.53%和0.23%(见图三十)。身体状况中选择比较健康、一般、亚健康和患有疾病的分别为64.60%、17.78%、16.23%和1.39%。
总体来看,认为工作量超负荷、满负荷合计超过七成,工作压力大和较大合计近七成,亚健康和患病的达17.62%,反映出“90后”教师身上的工作压力不容小觑,健康状况不是很理想。
从工作量来看,编制内比编制外教师感觉满负荷以上的比例要高,其中感觉很吃力很疲惫的比例分别为31.70%和24.63%。教龄越长感觉超负荷和满负荷的比例均越来越高。
从学段来看,幼儿园和中职约两成,小学、初中、高中均约三成教师感觉超负荷、很吃力、很疲惫,感觉满负荷的亦然,只是差异在5个百分点左右。从城乡来看,城市、县镇、农村对超负荷的感觉依次上升。从学历来看,学历越高感觉工作量越大,大专、本科、硕士和博士感觉超负荷的比例分别为19.42%、28.89%、29.00%和31.00%,而感觉满负荷的分别为38.13%、44.21%、47.12%和53.85%。
图二十九:“90后”教师的工作量
从工作压力来看,感觉压力很大的男女教师比例分别为18.72%和15.49%,而感觉压力大的比例是49.13%和53.73%。
编制内教师压力高于编制外教师,感觉压力很大的比例分别为17.29%和14.81%,感觉压力大的比例分别为53.89%和52.44%。教龄越长感觉压力很大和压力大的比例均逐级上升。而从学段来看,幼儿园和中职的教师感觉压力稍低一些,其他学段没有显著差异。从学历来看,总体上学历越高的压力越大,从大专、本科、硕士到博士,感觉压力很大和压力大的教师分别为57.56%、70.32%、71.69%、74.14%。
图三十:“90后”教师的工作压力
3. 娱乐方式。“90后”教师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2-3小时、3-4小时和4小时以上的分别为38.12%、41.34%、9.48%和11.06%(见图三十一)。
图三十一:“90后”教师每天花在手机上的时间
从性别来看,男女教师使用手机在2小时以内的比例分别为45.33%和36.97%,而在3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54.67%和63.03%,可见女教师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明显多于男教师。从学段来看,幼儿园教师每天使用手机在3小时及以上的达69.79%,约高于小学、初中、高中教师10个百分点,高于中职教师5个百分点。城市、县镇和农村的教师使用手机时间呈逐步减少状态,另外,学历越高的教师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越短。
“90后”教师经常使用的手机软件(多选),购物APP为58.28%,外卖APP为35.40%,娱乐APP(视频、游戏)为36.29%,社交APP(微信、微博、抖音等)为85.52%,新闻APP为46.87%(见图三十二)。
图三十二:“90后”教师常用软件
从性别来看,男教师使用购物APP和外卖APP明显低于女教师,而使用新闻APP明显高于女教师。
从教龄来看,教龄越长的教师使用娱乐APP越少而使用新闻APP越多。
从学段来看,幼儿园教师使用购物APP、社交APP、娱乐APP明显多于其他学段教师,而使用新闻APP明显少于其他学段教师。
从学历来看,学历越高使用购物APP、外卖APP、娱乐APP、社交APP的越少,而使用新闻APP的越多。
“90后”教师工作之外的休闲娱乐(多选):游戏占21.79%,电影电视占79.44%,户外占60.87%,读书占59.69%,其他占7.32%。反映出“90后”教师工作之外休闲娱乐活动丰富多彩,既有看电影、看电视剧等纯娱乐活动,也有读书、户外的精神性愉悦活动。
从性别来看,男教师选择游戏的明显高于女教师,分别为41.06%和18.71%,而选择电影、电视和读书的明显低于女教师。从教龄来看,教龄越长的选择游戏和电影、电视的越少,选择户外的越多(见图三十三)。
图三十三:“90后”教师娱乐情况
“90后”教师获取信息资讯的方式(多选),通过报纸、广播电台、电视以及新闻网站等占75.04%;通过社交媒体占87.91%;通过政府发布信息获取新闻占54.39%,通过身边的朋友占55.55%(见图三十四)。从性别来看,男教师通过专业媒体获知新闻显著高于女教师,而女教师通过社交媒体和通过朋友获得信息显著高于男教师。
图三十四:“90后”教师获取信息的方式
理想信念方面
“90后”教师针对“心中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回答,排名靠前的高频词有:“因材施教”“和谐”“发展”“教学相长”“自由”“快乐”。由此可见,“90后”教师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更符合未来教育的方向,他们认为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以发展的眼光和态度,对待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特别是应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成长。(见图三十五)。
图三十五:“90后”教师认为理想中的教育高频词
关于“你认为好的师生关系”的问题,“90后”教师更倾向于“朋友”“亦师亦友”“和谐”“平等”“尊重”和“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说明“90后”教师更喜欢“民主型”的师生关系,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信任和理解,便于交流和沟通。(见图三十六)。
图三十六:“90后”教师认为好的师生关系高频词
“90后”教师对“好教师”的定义,以下几个高频词具有代表性:“因材施教”“关爱关心”“专业能力”“责任心”。结合数据分析,“90后”教师心目中的好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专业教学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更适宜的教学方式和理念。特别是“因材施教”一词,在两个问题的回答中均排在前列,说明“90后”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成长。(见图三十七)。
图三十七:“90后”教师认为“好老师”的定义高频词
榜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可以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和处世态度。调查结果显示,“90后”教师的榜样较为多元化,涵盖了教育家、政治家、科学家。可喜的是,“正能量”“能力”“贡献”等成为他们心中榜样的标准,陶行知、钟南山成为多数教师的选择,这符合教师的行业特点,也符合时代特征。这些榜样多在行业内颇有建树,而且品德高尚,充满正能量。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90后”教师价值观总体趋于积极、健康、向上(见图三十八)。
图三十八:“90后”教师心中的榜样
《教育家》杂志10月刊第4期推出“你好!90后教师”专题报道,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杂志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0年10月刊第4期
作者 | “90后”教师研究课题组 王湘蓉 孙智明 王楠 李文星
设计 | 九月九
统筹 | 周彩丽
欢迎订阅杂志